處理器的製程隨著摩爾定律而逐漸進步,從22納米、14納米、10納米到7納米,每次改進都為CPU帶來性能與功率的改善,但眼下CPU面臨大缺貨問題。 Intel在低端商用PC市場權傾天下,廉價的i3、奔騰甚至賽揚處理器甚至成為其市佔率、銷量的隱形「殺手」。在14nm產能嚴重不足、10nm難擔重任的情況下,?Intel居然重啟22nm生產線來應對巨額OEM訂單。龐大的裝機量以及OEM市場豐沛的利潤率,讓AMD覬覦已久。
既然Intel可以重啟22nm生產線製造包括Haswell在內的老款CPU及晶片組,那麼AMD這邊同樣也要做好相應的競品準備。只不過,重製目標不會像Intel那麼「不厚道」罷了。AMD已經在2019年初啟動了初代Ryzen處理器的重製計劃,即採用12nm製程來打造「升級版」的一代Ryzen處理器,代表作品就是去年曾爆料的Ryzen5 1600 12nm版。
初代Zen架構的Ryzen家族均採用14nm製造工藝生產,而Zen+架構的第2代Ryzen則採用升級的12nm製造工藝。製程升級帶來的優點顯而易見:更好的發熱量、功耗表現等等。根據當時國外媒體對12nm版Ryzen5 1600的評測來看,它基本就是一款換殼的Ryzen2600。當然,6核心12線程的Ryzen5自然不會成為AMD後期製程重啟計劃的優先考慮範圍。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的消息規格更低、產能優勢更強的Ryzen3四核心處理器將成為AMD重啟計劃的首選。但鑑於Intel重啟22nm CPU生產線之後,有可能量產面向低端OEM市場的雙核賽揚、奔騰乃至i3處理器,AMD選擇4核心Ryzen3為復盤首選,自有道理。以銳龍3 1200為代表,4核心/4線程、3.1~3.4GHz時鐘頻率以及10MB緩存容量,都對Intel 22nm時代的產品形成碾壓之勢。更重要的是,Ryzen3 1200的價格最低時僅需200多元即可買到盒裝全新的產品,批量的託盤OEM價格將更便宜,這對商用PC和入門級CPU的OEM需求來說,可謂性價比爆棚一般的存在了。
總而言之,不管是Intel還是AMD,近期不斷湧現的老生產線復活事件,讓人不得不懷疑摩爾定律是否已經消亡。不過,科技隨著時代退步這件事兒,終歸不那麼容易被接受。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