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一直強調「男左女右」?除男尊女卑外,還有一個原因

2020-12-27 詩珊涵義

在先秦典籍和諸子百家學說的基礎上,中國的「國學」包括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以及同時期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及歷代史學等,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國學」在中國歷史上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在「西學東漸」之後,相對於西學,泛指「中國傳統的文化學思想」。近幾年「國學」復興,越來越多的朋友投身國學研究。

然而,「國學」確實是一門非常有生命力的學問,中國的所有文化都可以融匯其中。「國學」幾乎貫穿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就是民俗文化中的男左女右之道。男女之道,似乎滲透到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男左女右。去公園逛一逛,想要方便的話,就會發現公廁的布局符合男左女右;

新婚夫婦佩戴戒指時,也要遵循男左手女右手的原則;

當男女雙方參加一個正式場合時,男性往往會站在女士的左邊。假如把這個次序顛倒過來,變成「男左女右」,難免招來嘲笑。

#那這條法則是怎麼產生的呢?

說到這裡,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處於混沌之中,盤古大神是從混沌中誕生的,再憑著一己之力劈開混沌,頂天立地六萬多年,創造了寰宇與大地。盤古之神羽化之後,他的肉身變成了諸天之星,四極五嶽,江海湖澤和動物植物。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家喻戶曉,其中自然有著先民的自然信仰成分,但這個神話為我們研究「男左女右」規律提供了借鑑。據《五行歷》所載,古代日神帝俊和月神常曦正是盤古之眼,而盤古之眼是盤古之神的左眼,常曦是盤古之神的右眼。這就是所謂的「男左女右」原則的最初來源,

#除此之外,「男左女右」的原則也與古人的哲學思想相一致。

遠古的先賢們認為,萬物都是在陰陽調和下形成的產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種「對立性」,這是「陰陽」最直接的體現:

大為陽,小而為陰;

長而為陽,短而為陰;

上而為陽,下而為陰;

左而為陽,右而為陰。由於遺傳的原因,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往往會有很大的不同,男人一般比較堅強,女人一般比較溫柔,所以男人代表「陽」,女人代表「陰」。

#對於「男左女右」的規則,當然也有不同的說法。

在我們國家,「中古」已有兩千多年,時人講究尊卑有序。古代人視南為至尊,視北為失敗者,所有皇家建築的朝向都是正南方,只有監獄的大門向北敞開。此外,左右代表方位也有高低之分,遠古龍椅都是坐北朝南設計的,在皇帝眼裡,東邊既是左,又是右。因此,古代人曾視左方為最尊貴的方向。

比如三國時期的孫權,他坐擁江東一隅,東吳人便稱他為「江左」。而且,在古代人的住宅設計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左」的原則。不難發現,現存的四合院中,最大的上房(也稱正房)是在正北方,一般家族的牌位和堂屋都設在上房的中央。四層的正房通常分為三層,其中東層比西層更重要,而家裡的長者,如祖父母或父母,往往住在東層。另外,從構造上看,東面的開口比西面開口稍大一些。

因為,在我國中世紀一直奉行「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於是出現了「男左女右」的規矩。事實上,在古代社會,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反而是女性佔了上風。但是,由於人類掌握了耕作和捕獵技術,強大的男人們奪去了他們的優勢,並把母系社會轉變成了父系氏族社會。封建時代到來後,父權制社會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女性的地位總是比男性弱得多。無論是西漢董仲舒提出的「夫為妻綱」,還是程朱理學中對女性的偏愛,都直接反映了「男尊女卑」思想。

由於在古代社會,男人比女人更受尊敬,因此,男人自然而然地佔據了象徵統治地位的「左」,受男人統治的女人只能屈居其「右」。

#誠然,在現代社會男女是平等的,所以「男左女右」只是一種民間傳統,在其中,已經沒有了「男尊女卑」的內涵。

可以說,「男左女右」已經成為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其中還隱含著幾分「君子」的意味。

比方說,在並行行走時,女性如果以男左女右的方式穿過街道,就能獲得更多的安全感。歸根結底,按照中國的駕車規則,在道路上靠近行人一側疾馳而過的車輛往往是從左到右。

在這一點上,「男左女右」似乎與先進文明所提倡的紳士風度背道而馳。

引用:

《中國男左女右思想的起源》,《五運歷年表》.

相關焦點

  • 男左女右——為什麼男的是左,女的是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男左女右,比如說公共衛生間,如果你注意的話,通常都是男在左,女在右,還有男女戴戒指也是男帶左手,女帶右手。這些規矩都是誰定的?為什麼男的是左,女的是右?所以從傳說就為男左女右。其次,男左女右來源於中國傳統陰陽五行。中國傳統陰陽五行是中國的傳統哲學觀。中國傳統陰陽五行講究相生相剋,陰陽相濟它把世界萬物的特徵都一分為二,比如,有大就有小,有長必有短,有胖必有瘦,有高必有矮,有左必有右。
  • 什麼是「男左女右」?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楊氏文化,傳播楊氏正能量。
  • 「男左女右」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男左女右」有什麼來歷? 在我國,「男左女右」的說法源自我國傳統哲學,是傳統文化本身,即陰陽五行的一部分。 就是說,人「南面而立」是正位,前面就是陽,後面就是陰;以此推論,左手邊就是日出的一邊,而右手邊則是日落一邊,因此,左為陽右為陰。 既然,男與左同屬陽,女與右同屬陰,連在一起自然就是「男左女右」。
  • 農村俗語「男左女右;男不屬雞,女不屬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一、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的這句俗語要知道它的含義,先說下這句俗話吧!「男對凸,女對凹」,它用形象的方式闡述了男女本質的不同,男人外向陽剛,有向上的力量能撐起家庭的重擔!而女人多柔弱,她們表現出的是維持家庭穩定,處理各方關係,照顧好家,如此一凸一凹也就代表了美滿幸福的家!
  • 男左女右話陰陽
    男左女右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習俗,主要體現在墓葬,正式場合的列位等。
  • 胎動分「男左女右」嗎?胎寶寶「運動」原因揭秘,和你想得不一樣
    關於胎動,有的人會以此來猜測胎兒的性別,比如說胎動也分「男左女右」,總是在左邊動的為男寶,而一直在右邊的則大概率是個女寶。還有的說,男女寶寶的胎動力度不同,「拳打腳踢」的是男孩,而一拱一拱的是女孩。其實這些都是孕媽咪在孕期的一種生活調節方式,充滿了對寶寶的憧憬。
  • 中元節說戴「孝」,也講究男左女右
    戴「孝」是有講究的:如果是黑紗,則男左女右,即死者是男的,則戴左邊;女的則戴右邊。黑紗上別藍色圓片的是母親家的死者,別紅片的是父親家的死者。如果戴「孝」章,「孝」字牌要戴在手臂上,去世的人是女性就戴在右手臂上,男性則戴左手臂,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則,戴滿100天就可以取下。
  • 我們常掛嘴邊的「男左女右」其中有何玄機?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男左女右的說法,而且這個說法由來已久,那麼其中有什麼說法呢? 簡單說就是陰陽,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 動漫情侶頭像,一左一右一男一女動漫情侶頭像大全
    動漫情侶頭像,一左一右一男一女動漫情侶頭像大全動漫情侶頭像,一左一右一男一女動漫情侶頭像大全,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我不是很喜歡我自己>我記得曾經我和別人開口閉口都是你沒受過幾段刻骨銘心的遭遇沒有人會產生自輕自賤的想法動漫情侶頭像,一左一右一男一女動漫情侶頭像大全不要從言語上去強調尊嚴來獲勝,而是努力去達到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再拿出成績時
  • 男人頭髮右分還是左分?髮型不存在男左女右,男生右分短髮更常見
    男人頭髮右分還是左分?髮型不存在男左女右,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男生對右分短髮十分感興趣,也許是因為跟風,也許是因為習慣。2020年男生最新款右分短髮設計就在下文,絕對時髦前衛,想要做陽光型男的小夥子馬起來吧。
  • 為什麼說我國古代喪服制度具有男尊女卑的特點?
    關於男尊女卑,在每個國家地區中,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爭議的話題,而在我國很多禮儀制度中都能夠體現出男女不平等的情況,在古代這一普遍的現象也同樣影響到了流傳甚廣的喪服制度體系。那麼關於為什麼我國古代喪服制度具有男尊女卑的特點,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簡單了解一下喪服制度。
  • 男尊女卑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男尊女卑,尊:尊貴;卑:卑下。男的尊貴;女的卑下。舊社會以男子為中心;認為男子地位高貴;婦女地位低下。一種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出自: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六本》:「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人以男為貴。」
  • 為什麼古人寫字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寫字,包括課本上刊印的文章都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進行排版、書寫的。那麼為什麼古人的文章都是是從下到上,從右到左排版的呢?我們都知道,人寫字時一般都是從左到右,這樣比較符合人額生理習慣。
  • 看手相「男左女右」只對一半,手型決定財運,一定要看看
    有人說是男左女右,這說話只說對了一半,過去人平均壽命在70歲左右,才有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以70歲為基數,他的一半就是35歲,所以準確的說法是35歲前看手相,男左女右;35歲後看手相,男右女左。
  • 「文字文明」金岷彬:從說文的「左」「右」字,說到動物有無左利...
    解讀《說文》裡的「右」字與「左」字「右」字在《說文》裡歸入「口」部。筆者所使用的《說文》版本,是中華書局1963年對番禺陳昌治刻本的影印版本。在P32下,載「右,助也;從口從又。(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於救切。)」此外,在P64上,還有一個「右」字:「右,手口相助也。從又從口。
  • 從「中庸」的角度出發:是誰規定了「男主外女主內」這件事的?
    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就必然要涉及儒家和道家,因為這兩種源遠流長的哲學形態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基本框架。中庸,作為儒家哲學系統內部的概念,在傳統中國人心目中,是一種"極高明"的哲學,它有效地在對立的兩極之間找到了一個均衡的指點,並以這個支點為中心使雙方歸於統一。在現實實踐中,守中、不走極端是古代中國人固守的人生信條,也是在千變萬化的世相面前防止自我迷失的最佳路徑。
  • 我國有個「混血村」,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並一直說中國話
    但是你一定很難想到,在我國有一個混血村,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並一直說中國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它位於黑龍江黑河的遜克縣,它的別名叫做宏疆村,大家都知道,黑河是中俄的邊界,所處的位置也在中俄邊界上。其實比你光聽它的名字與中國的村莊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它就是一個獨特的村莊,為什麼這麼說呢?
  • 濰坊青州:「男左女右」青年聯誼 浪漫情緣牽手七夕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5日訊 8月23日,在七夕來臨之際,由濰坊青州市總工會、濰坊青州團市委、濰坊青州市婦聯以及濰坊青州市王府街道辦事處主辦的2020「男左女右」單身青年聯誼活動在濰坊青州市王府溪谷漂流遊樂園舉行,來自濰坊青州市的150名企事業單位的單身青年在這裡浪漫邂逅
  • 中國「男尊女卑」的思想究竟傷害了多少女性
    男尊女卑的思想從青銅器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就開始出現。男子以體力優勢逐漸在主要生產方面佔據重要地位,而女子由於在生產與戰爭處於弱勢慢慢的降低地位。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都在傳承。現在社會已經進化,女性也能出來工作,創造價值,建設社會,又哪裡來的男強女弱一說呢?直到現在的農村,有些老人還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家裡有了男孩才算沒有斷了香火。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中國男多女少,光棍都已經有幾千萬人數。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密度,頒布了「計劃生育」政策,而有很多人為了不「絕後」,扼殺了未出生的女嬰。
  • 「左和右」在古今的意義都不同,大家來看它古今變化
    漢文化的倫理學強調長幼尊卑的秩序,因此方位名詞「左」「右」,同「上」「下」一樣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涵義。中學語文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會不辱使命兩次外事活動中立功後,「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