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晶片「卡脖子」!我國再添「猛將」:12吋晶片廠正式投產

2020-12-23 金十數據

在美國新規之下,我國晶片製造屢遭「卡脖子」。但中國晶片行業化壓力為動力,在高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繼中芯國際晶片製造技術逐步追上臺積電、三星等全球頂尖晶片巨頭後,我國晶片製造行業又添一員「猛將」。

據證券時報12月21日最新報導,士蘭微宣布,該公司斥資170億元投建的12吋晶片生產線,已於今日(12月21日)正式啟動生產。據悉,該項目主要是規劃建設兩條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生產產品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

據介紹,士蘭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IDM(設計與製造一體化)公司,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華為、小米等主要手機廠商提供所有傳感器產品(除攝像頭和指紋傳感器外)的企業。此次,該公司正式投產12吋晶片生產線,其技術也將更上一層樓。

因為12吋晶片生產線是當前最先進的晶圓生產線之一,一般是用來生產7nm和5nm晶片的。不過,士蘭微晶片製造業務主攻的並非如臺積電一般不斷將晶片裡的電晶體做小至3nm,而是走非摩爾定律的特色工藝,根據物理特性做出不同晶片。

這一特性使得士蘭微對EUV光刻機的需求沒有中芯國際那麼迫切,其大部分晶片無需做到7nm以下的製程工藝,這為部分中企突圍光刻機「卡脖子」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據悉,目前,中芯國際正再次需求購買EUV光刻機,以為7nm以下晶片做準備。儘管此次採購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企技術的不斷突破,未來我國晶片產業的國產化將進一步加速。

文 | 呂佳敏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徐曉冰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六吋LED晶片廠投入運營,歐司朗宣示轉型高科技公司
    2015年11月,歐司朗宣布在居林建立新的LED晶片廠,計劃於2017年底建成並投入運營,此舉是歐司朗「鑽石」創新和成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這座模塊化的可擴建工廠已經投入運營,而距離相關計劃宣布僅僅過去了2年,距離工廠破土動工僅僅過去了一年半。  截至工廠第一階段竣工,歐司朗共投入3.7億歐元,共計招募1500名員工。
  • 10nm以下晶片被「卡脖子」,技術突圍或成中芯國際戰略重點
    12月20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對外確認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中稱,根據美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nial)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公司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 解決國產晶片的短板!近萬家巨頭轉型升級:華為也正式開始發力
    【12月1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科技企業在晶片、作業系統領域一直都依賴於進口,這或許也是受到早期「買辦思維」影響,導致我國科技巨頭們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實力,而根據國務院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我國的國產晶片自給率只有30%,這意味著有接近70%的晶片需要依賴進口,這也導致我國的晶片進口金額達到了驚人的
  • 前沿科技領域「卡脖子」困境,我們該如何突圍?
    過去一年,在中國科技界遭遇到了「卡脖子」難題,激起了國內高漲的科技創新熱潮,在各個領域也湧現出很多尋求創新、突圍的優秀創業者,他們都面臨哪些困境,又是如何突圍的呢?
  • 我國晶片產業全力突圍,歐盟13國加碼:不行動,會被打擊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導,日前中芯國際晶片被正式列入美實體清單。中芯國際對此表示,正在積極與美方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得到公正、公平的對待。
  • 除了晶片,急需攻克的「卡脖子」領域還有這些!
    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我國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也是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這場決定2021年宏觀經濟發展規劃的會議,於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 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因此,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成為了首要的發展目標,只有打破美日韓晶片技術的壟斷才能徹底擺脫「卡脖子」的處境。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我國歐菲光集團宣布,該司已成功研發半導體封裝用高端引線框架,並計劃於明年第一季度實現部分生產線的打樣試產,二季度實現量產。據悉,引線框架是晶片最為關鍵的一種封裝載體,也是晶片信息與外界的「聯繫渠道」。
  • 士蘭微廈門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片產線一期投產
    中證網訊(記者 吳科任)12月21日晚,士蘭微官微發布消息稱,12月21日,公司位於廈門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士蘭微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規劃項目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要產品的12英寸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
  • 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集微網消息,12月21日,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2017年12月,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政府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協議約定,項目總投資22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12英寸90~65nm的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和一條4/6英寸兼容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生產線。2018年10月18日,士蘭廈門12英寸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暨先進化合物半導體生產線在廈門海滄動工,這是國內首條12英寸特色工藝晶片製造生產線和下一代化合物生產線。
  • 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怕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
    這兩年來,關於晶片的話題不絕於耳,此起彼伏。你在某個領域的欠缺有一天卻成為對方攻擊你的軟肋。晶片的體積非常的小,如同指甲蓋大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東西卻成為了我們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因為晶片所蘊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有人將晶片形容是智能設備的「心臟」。即便在高端的設備,都需要搭載高端的晶片。
  • 美國「卡脖子」的技術清單中,EDA軟體如何突圍?
    這意味著,華為自那以後再沒有獲得新工具和新升級服務,但是可以繼續使用華為已經購買和獲得授權的EDA工具。也就是說,目前華為海思還可以採用老版本EDA做IC設計。然而長期來看,EDA軟體的國產化替代勢在必行。有分析者認為,美國的技術限制正在給我國國產EDA軟體的發展帶來機遇。
  • 美國這次「卡脖子」無效?全面斷供後,荷蘭晶片巨頭大力聲援我國
    但也是一個機會,中國若是利用好這一機會,實現晶片自給自足,將會讓美國對中國的晶片限制變得毫無作用。華為遭晶片斷供美國從去年開始就在對華為進行限制,直到今年八月份頒布了相關規定,要求臺積電、三星等晶片生產商停止對華為的供貨,可以說華為目前已經失去了晶片來源。全面斷供後,中方沒有自報自曝。
  • 三星美國奧斯丁S2晶片廠將擴建至每月7萬片
    近期,韓國三星在晶片代工業務上緊咬龍頭臺積電,除了預計2022年將量產3納米製程之外,根據韓國媒體《infostockdaily》的報導,相關供應鏈也已經證實三星將把為在美國德州奧斯丁的S2晶片廠擴建,而該新擴建的晶片廠在其中的產線都將採用極紫外光(EUV) 曝光設備來進行生產。
  • 他締造了中芯國際,殺出中國晶片突圍的血路,卻被迫出局成了路人
    來源:華商韜略文 丨 華商韜略 楊凱萬眾期待之下,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的回A之旅正式開啟。6月1日,中芯國際科創板IPO申請正式獲得上交所受理,計劃募資200億元。「三大戰役」相繼擱淺,中國半導體突圍無門。1999年,信息產業部召開全國戰略研討會,提出:2001年-2005年,全國再投200億,擬建2條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
  • 李寧陣營再添「猛將」:吉米·巴特勒
    李寧陣營再添「猛將」:吉米·巴特勒 來源:Twitter @Nick DePaula 《VOGUE》中國版主編張宇正式離任
  • MEMS代工龍頭賽微電子兩翼齊飛:北京8吋線正式投產,瑞典8吋線完成...
    五年後,Silex的瑞典MEMS產線現已完成升級擴產,賽微電子首條北京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通線投產,新增產能1萬片/月,這也使得賽微電子穩坐全球MEMS代工龍頭。9月29日,賽微電子與國家大基金共同投資的賽萊克斯微系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通線慶典」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
  • 江蘇一地有望「撤市設區」,一旦成功,常州或將再添一「猛將」
    江蘇省的實力是非常強的,其境內地區無論大大小,有有著很不錯的發展,省內的整體經濟也在我國排位第二,是我國的一員「猛將」,該省內的經濟也因此極具特色,在我國的縣級單位百強榜中,很多縣都是該省的,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了該省經濟發展的強大。
  • 我國高端晶片取得長足進展,但挑戰依然嚴峻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產業實現銷售3819.4億元,預計在全球晶片市場的佔比將接近13%。12月10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暨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國家相關部委和地方領導、國內外有關專家、行業代表等2000餘人參加了會議,深入探討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如何提升創新能力,足市場的需求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大會現場。
  • 【投產】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存算一體化企業閃易參與...
    1、存算一體化企業閃易半導體參與承擔「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2、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3、ATS58-1414|超小尺寸單晶片雷達傳感器來了!此次「基於混合器件的神經形態計算架構及晶片研究」成功立項,將有助於我國進一步開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研究,搶佔人工智慧技術制高點,並實現具有廣泛應用的人工智慧技術。2、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集微網消息,12月21日,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 傳廣州海芯12吋廠停擺!張汝京曾參與奠基儀式
    12月12日消息,據業內人士爆料稱,目前廣州南沙的海芯12吋晶圓廠項目已經停擺。而該項目距離宣布啟動不過數月時間,背後停擺原因仍然成謎。資料顯示,今年2月10日,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開掛牌出讓1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要求競買人在競得土地後須以IDM(垂直整合製造)模式建設8英寸晶圓及晶片生產線與12英寸晶圓及晶片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