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遊天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這場徵文活動開始啦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第三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徵文啟事

徐霞客是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地質科考家、探險家、旅行家、文學家和自然資源考察的先導者、奠基人,被譽為「遊聖」。他畢生獻身於地理考察和旅遊探險事業,留下60餘萬字的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徐霞客遊記》描繪了中華大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遊記文學巨篇,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2011年,國務院將《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遊天台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月19日確定為中國旅遊日,更彰顯了徐霞客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其影響力。

為了進一步弘揚徐霞客精神,挖掘和傳播地學文學特色,促進「文學、地學、自然、文化、科普、旅遊、生活」的交相輝映,中國徐霞客研究會、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團體會員、國家一級文學團體)等聯合決定,舉辦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評選活動,兩年一屆,每屆評比、頒獎等活動固定在徐霞客的首遊地、開篇地與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浙江文化印記之一的天台山舉行。2017年以來,已舉辦的兩屆詩歌散文獎產生了廣泛影響,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此,組委會決定舉辦第三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徵文活動。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1主辦單位

中國徐霞客研究會、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

2承辦單位

浙江省徐霞客研究會、浙江省台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浙江省天台縣人民政府

3協辦單位

天台縣政協辦公室、台州市徐霞客研究會、天台山徐霞客文化促進會

4徵文對象

海內外華文、漢詩作者

5徵文要求

參賽作品以地理、自然、生態、旅遊、地學科普等為創作題材,一般以描寫徐霞客畢生遊歷過的風景名勝為徵文範圍,詮釋人文與自然相融的情懷;體裁為詩歌(包括現代詩歌、舊體詩詞、散文詩)、散文(包括遊記、隨筆)的原創作品。為鼓勵海外華文作家積極參與,海外來稿可以適當放寬作品題材上的地域限定。

每位作者限投一次,單篇散文、遊記、隨筆不得超過4000字;單首詩詞不超過50行;組詩不超過五首,150行內;散文詩不超過800字。所有作品必須保證公開首發,一旦發現一稿多投,即在初選中剔除。

大賽只接受WORD文檔電子郵箱投稿,同時以附件方式發到電子郵箱:tzxxkyjh@163.com。來稿須註明真實姓名、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凡不按要求投稿者,所投稿件視為無效。

鑑於前兩屆參賽作品中均發現極個別作者存在抄襲行為,組委會決定啟動黑名單制,謝絕有抄襲史的作者投稿。

參賽時間:從即日起至2021年2月28日止。

凡參加此次徵文活動的作者,均可獲得「跟著徐霞客,首遊天台山——第三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徵文紀念卡」,憑此卡者可免費到徐霞客《遊天台山日記》記載的天台山各大景區旅遊考察。

6獎項設置及評獎方式

1獎項設置

大賽專設特等獎1名,獎金3萬元。

另設詩歌獎、散文獎兩大獎項,每個獎項一等獎1名,獎金各5000元;二等獎3名,獎金各20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各1000元;佳作獎15名,獎金各500元。

2評獎方式

評審委員會將邀請國內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學者、教授、編輯擔任評委,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最終確定評獎結果。所有獲獎及優秀作品,將與評委、特邀作家、詩人的作品一起結集出版,不再另付稿酬。

7頒獎典禮

2021年5月,在浙江省天台縣舉行。

歡迎海內外廣大作家、詩人及文學愛好者踴躍參賽。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天台,感受它獨有的魅力。

徐霞客遊記開篇地

「中國第一代驢友」的天台山遊記

天台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在天台山水早已聲名遠播的明代,徐霞客三入天台,並前後留下了兩篇日記,在他的傳世著作《徐霞客遊記》中,他將《遊天台山日記》放在首篇,向世人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天台的萬種風情。

徐霞客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文學家、旅行家,1587年生於江蘇江陰市的一個富庶之家。徐霞客遠祖為宋代開封府尹,隨宋史南遷至江南地區,徐家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家中一直保持耕讀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儒家文化。

徐霞客父親是一個不喜權貴,不善真名逐利的人,相反地,他喜好山水,家中所藏書籍多本山川遊記,徐霞客年少時便對這些遊記的興趣更甚於諸子百家,可以說徐霞客的「走遍天下」的志向與興趣,得益於他父親的薰染。儘管父親思想開明,但在傳統的儒家思想面前,考取功名依舊是大多數讀書人的最終目的。15歲那年,他參加過一次童子試,卻未得功名,自那之後便再也未曾進入考場。

十九歲時,父親離世,在母親的鼓勵下,徐霞客開始踏上了「走萬裡路」的第一步。父親在世時,志行純潔,無論對人還是對己,常常待以溫和,而母親則更顯勤勉達觀,她知道徐霞客很想外出探詢名山大川的奧秘,而且想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志,卻因她獨身在家不忍成行,她便積極鼓勵徐霞客放心遠遊。

徐霞客從22歲踏上遠遊徵途到54歲逝世,他既沒有官府的資助,家庭也不是特別有錢,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還是花了30年時間,東邊渡海到落迦山,西至騰衝西境,北遊盤山,南達廣東羅浮山。走遍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十九個省市自治區,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中國第一代驢友」的稱號當之無愧。而他所著的《徐霞客遊記》更是被學術界列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在世界各國享有崇高聲譽,成為了中國旅遊走向全球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

萬裡遐徵,始於天台

翻開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第一篇就是《遊天台山日記》。「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這段暢快淋漓的文字拉開了徐霞客首遊天台山的序幕。

央視紀錄片《徐霞客》中解釋道:「天台山,既是佛教天台宗祖庭,又是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在明代,天台山遠比現在知名,而且距離徐霞客的家鄉江陰只有400公裡左右,作為飽讀詩書的徐霞客,對天台山獨特的宗教文化不可能不知曉,明萬曆四十一年春天,28歲的徐霞客從江陰出發,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浙江天台山,這也是他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出遊」。

在徐霞客30多年的旅途生涯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2歲——28歲是他旅行的前期,但在28歲之前,他只是像其他人一樣憑興趣遊覽,並沒有任何特定的目的地,而在他28歲以後,才開始進行真正有目的的旅遊考察。儘管他此前也遊覽過太湖、泰山等地,但那些都是憑興趣、無考察目的、也無系統詳細記載的,與這次遊天台山有著質的區別。所以天台山是他真正有目的旅遊考察的首遊地。

每位作者對開篇之作都會精心選擇的,徐霞客亦然。既然首選此地首遊,作為開篇順理成章。而且,天台山當時知名度很高,是名山,由此開篇,有檔次,有分量。同時,《遊天台山日記》寫得精彩,旅遊考察深入細緻,文字表述準確精彩,內容與文字都很過硬、很精彩,以此開篇,能夠體現遊聖的高水平,也能夠有衝擊力和帶動力,引人入勝。因此,《遊天台山日記》成了整部《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作,天台山也當之無愧地成了開篇地。

三上天台,最全路線

在徐霞客30年的遊歷生涯中,他曾三上天台山,並寫下了《遊天台山日記》及《遊天台山日記(後)》兩篇遊記,前一篇是他在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遊覽天台山後所寫,後一篇是他時隔19年,又一次深入細緻探索天台山華頂、石樑諸勝和西南諸景所寫。徐霞客留在浙江的遊記有5篇,天台就佔了2篇,而《遊天台山日記》更是赫然置於書的首篇,可見天台山在「遊聖」心中的崇高地位。

古代沒有汽車、飛機等現代交通工具,徐霞客大部分時候靠的都是徒步跋涉,而他亦沒有大量金錢資助,真正稱的上是「窮遊」。徐霞客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天台山的風光是看不夠,看不膩,看不透的,他三上天台,每一次路線都是不一樣的規劃,而且一次比一次細膩,深入。

第一次:梁隍山(寧海)—天台筋竹庵—彌陀庵—天封寺—華頂—石樑—銅壺—石樑—萬年寺—龍皇堂—國清寺—平鎮—明巖--寒巖—埠頭—平鎮—桃源坑—瓊臺—赤城—國清寺。

第二次:岔路口(寧海)—筋竹嶺—天封寺—華頂—石樑—龍皇堂—高明寺(螺溪釣艇)—國清寺—天台—雁蕩。

第三次:雁蕩回天台—赤城—桐柏宮—瓊臺—桐柏宮—平鎮—明巖—寒巖—平鎮—護國寺—桃源坑—龍穿峽—萬年寺—塘頭殿—斑竹。

從徐霞客對天台山的重視程度看。他不僅將天台山作為首選地、首遊地、開篇地,而且一而再、再而三來天台山,足跡遍布天台山各大景點,這在他的人生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天台之行,科學考察的起點

天台山之行對於徐霞客的意義極其深遠,這是他科學考察起步的標誌。他登山華頂,只見「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耳。」既細緻觀察了自然風貌,又科學分析了地理高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他對石樑周邊的地理進行了詳細考察,得出了「嶺西之水出石樑」的科學論斷,從此對水系的考察就貫穿徐霞客遊歷之始終。

從徐霞客首遊天台山的心情看。一是將到天台山時的嚮往、喜悅之情。他借物抒情,「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雨後新霽,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令人攀歷忘苦」,嚮往、喜悅心情溢於言表。二是到達天台山時激動、放鬆之情。「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意思是「從筋竹嶺往南走,就是通向國清寺的大路」。一個「則」字表示了到達盼望嚮往已久的第一個目的地的釋懷、放鬆、喜悅、激動的心情。三是在天台山遊覽時快樂、興奮之情。他夜宿華頂, 「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他遨遊山谷,「峰縈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而在遊歷銅壺滴漏之後,已經「瞑色四下」,還要停足仙筏橋,再觀石樑雪瀑,「幾不欲臥」。遊興之高,無以復加。

徐霞客的遊歷,並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他調查火山,尋覓長江源頭,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他對河流性質的考略,對其源流的辨析,對石灰巖地貌的總結,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的研究,以及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狀況的描述,有不少成為今天地理學所遵循的規律性結論。徐霞客本人更是世界上第一位石灰巖地貌考察學者。他的《徐霞客遊記》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系統描述自然的先河,被譽為把科學和文學融合為一體的「奇書」。

《徐霞客遊記》非凡的影響力

毛澤東曾先後兩次盛讚徐霞客及其《遊記》。1958年1月28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徐霞客遊記》不僅是科學作品,也是文學作品。」1959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中說:「《徐霞客遊記》可以看」。

《徐霞客遊記》是偉大旅行家徐霞客給我們留下的旅遊實錄,是他一生進行旅遊活動的豐碑。流傳至今的《徐霞客遊記》文本全文共六十餘萬字,以翔實可信受到人們普遍的讚譽。遊記要真實就得觀察細緻,記錄及時,描述準確,這是霞客遵循的標準。他日必有記,雖然經過一天旅途的勞累,晚上還挑燈作記,有的一天所記即長達兩三千字。有時在途中走走停停,邊走邊依巖作記。偶因旅途安排太緊,或晚上沒有書寫條件,也必抓緊在兩三天內補記。

《徐霞客遊記》也遠遠超過地方志中對風景名勝的目錄式的枯燥羅列,它對每個風景區的位置、特點、各風景點的分布、地形變化、交通路線、遊程安排等皆有記錄,既引人入勝,又真實可靠,便於後人踵其步暢遊。它不僅導遊風景名勝,還給讀者提供有關的歷史背景、文物古蹟、傳說故事、風情習俗等情況,內容充實豐富。

徐霞客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徐霞客在國際上具有不同凡響的影響力。除中國大陸與臺灣外,現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徐霞客在地學,特別是巖溶地貌的考察研究方面,居於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

《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也就是他登遊天台山的日子,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開啟了中國現代旅遊的新紀元。

(原標題:《免費遊天台!第三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徵文活動開始啦~投稿拿獎就可~》,編輯:張丹萍。)

相關焦點

  • 「桃源裡」2020寧海徐霞客古道歡樂跑 開始報名啦!
    為慶祝「中國旅遊日」,喜迎第十八屆徐霞客開遊節,進一步弘揚徐霞客精神,推動寧海全域旅遊發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大眾打造長距離歡樂跑和徐霞客古道、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全域旅遊、體育健身、越野跑等多元文化新體驗,特組織開展「桃源裡」2020寧海徐霞客古道歡樂跑活動。
  • 中國有一個文化高地,徐霞客為此寫了兩篇遊記,美景配美詩
    天台山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十處之稱,寫了兩個遊記,在《遊天台山日記》開頭標註《徐霞客遊記》,它是佛教第一個——天台宗的發源地,天台宗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個教派,它是以居住在天台山的智者大師命名的,也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的教派,從唐朝開始,一批唐朝大使就把佛教天台宗派到日本和韓國。
  • 福建僑鄉福清紀念徐霞客遊石竹山400周年
    福清海內外各界人士重走徐霞客尋訪石竹山九仙祈夢之旅,並舉行研討會,以此紀念徐霞客與福清石竹山的緣分。明泰昌元年(1620年),徐霞客第二度入閩,先後遊歷仙遊九鯉湖、福清石竹山,尋訪九仙祈夢蹤跡,寫下了《遊九鯉湖日記》。根據該《遊記》記載,這次出遊時間為農曆六月初八、初九遊覽仙遊縣九鯉湖,在福清遊歷兩天,其中六月十一遊覽了福清石竹山。
  • 少年讀徐霞客遊記系列
    內容簡介:   《徐霞客遊記》洋洋百萬言,除了研究者,真正讀完的人不多。究其原因,篇幅太長、文言難讀、專有名詞難懂是導致讀者望而卻步的「三座大山」。成年人都難讀,更不用說孩子們了。  劉興詩——他關注徐霞客研究,立志於科學普及工作。他想讓孩子能夠輕鬆愉快地閱讀這部書,從而開闊視野,增長見聞,了解祖國的山川風貌。
  • 兩岸一家親│海峽兩岸師生開展徐霞客紀念交流活動
    ,緣起於《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日。5月18—5月19日,第十三屆中國·江陰徐霞客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江陰市舉行,來自各方領導和海內外的徐學專家學者和嘉賓1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紀念先賢、傳承交流學術,探討徐霞客遊記、徐霞客遊線、徐霞客精神等徐學文化
  • 5月19日的中國旅遊日卻是與3月8日逝世的遊聖徐霞客有關
    實際上,這個節日與380年前3月8日逝世的遊聖徐霞客有關。01 徐霞客其人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人。(徐霞客故居)徐霞客生於1587年1月5日,這一年是明朝萬曆十五年。歷史學家黃仁宇的名著《萬曆十五年》,寫的就是這一年的事》,並將這一年稱為明朝的轉折點。
  • 《徐霞客遊記》開篇地藏著一個「海上千島湖」,水碧浪平,美麗不輸...
    文:沈慧雯 出境:旅遊達人Yuki 圖片:重陽 視頻:洪大師、下飯 部分圖片來自挪亞聽海小築「柚見美宿」專欄回歸啦!每周四,我們將分享一家特色民宿,推薦一次地道休閒玩法,倡導一種周末旅行美學。《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寧波寧海縣,是一座靜謐的藍色小城。這裡有著華東地區為數不多的清澈碧綠的海域,即使在近海也是如此。挪亞聽海小築就坐落在寧海灣西海岸,向海靠山,距離高速公路口僅15分鐘車程。
  • 此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驢友,他的遊記開篇日為中國旅遊日
    他給世人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遊記》,中國旅遊日便源於《徐霞客遊記》開篇: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這個日子的確定,緣自《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今天倡導學習徐霞客,不是要人人成為徐霞客,而是要學習徐霞客精神,領悟旅遊真諦,在「宅風」日盛、動動拇指即妄談是非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地提倡外拓意識、踐行精神、實幹態度,從實踐中汲取更充實的營養。
  • 徐霞客: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富二代
    儘管兒子出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去處,但她知道兒子的總目標是清晰的:遊遍大好河山。為此,她還特地為徐霞客做了一頂「遠遊冠」,鼓勵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徐霞客和母親約定每年春天出去,秋天回來,然後就開始踏上徵程。3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徐霞客的旅行是「孤身一人,萬裡遠徵」。
  • 旅行花費那麼大,徐霞客是怎麼遊遍天下的?多虧了這塊小小的馬牌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放假的時候,喜歡窩在家裡看電視,這主要是因為旅行要花不少錢,而且節假日的時候各景區人山人海,與其花那個冤枉錢還不如在家裡看電視。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現在想要出去旅行確實要花不少錢。好玩一點的景區,收費一個比一個貴,吃飯住宿也要花費不少錢。特別是景區旁邊的賓館飯店,價格更是貴的離譜。因為旅行花費太貴,很多人就禁不住的疑惑了,現在想要遊遍一個省的景點都要花不少錢。
  • 濟公從小生活的地方,《徐霞客遊記》開篇就說到了它
    唐宋時代文入更趨之若鶩,李白詩讚:「天台四萬八千丈」,「碧玉連環八面山」;孟浩然在《玉霄峰》中驚嘆:「上盡崢嶸萬仞巔;四山圍繞洞中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兩次進天台山,對它推崇備至,說它「溪回山合,水石森麗,一轉一晴,殊慊所望。」古代文人或詩或賦,把天台山神秀靈奇的景色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了。
  • 林霄︱發現王忠紉:《徐霞客遊記》的首位整理者
    《徐霞客遊記》的研究已經是一門顯學,歷來研究者都知道遊記的首位整理者叫王忠紉。然而關於王忠紉是誰,一直以來未有答案。1928年丁文江先生在其《徐霞客年譜》(中國書籍出版社,321頁)中寫道:「王忠紉,江陰縣誌無其名,惟萬曆三十八年,庚戌進士王良臣,字忠亮,疑其兄弟輩。又黃道周獄中答先生書,有:賢郎遠來,甚可念。忠紉翁重惠寒裘。
  • 徐霞客與石屏的淵源
    因為這是徐霞客行經梁王山時補記之前的見聞,不能因為補記之前的見聞或因其至九月二十九日才詳細地考察和記錄梁王山的情況就斷定徐霞客之前沒有到過梁王山。徐霞客一般每到一地,確實會詳細考察當地的情形並加以記錄,但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關於曲靖府的情況,徐霞客就是完成了滇南遊返回曲靖後才記錄其得名由來和政區沿革的。比較而言,朱慧榮和周庚鑫的意見則較為可取。他們
  • 弘揚霞客精神 提升旅遊品位 大理州徐霞客研究會成立
    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澤鵬在大會上對大理徐霞客研究會的成立和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表示祝賀。李澤鵬指出,在《徐霞客遊記》中,滇遊日記有13卷,約20餘萬字,佔整個《徐霞客遊記》的五分之二。在滇遊日記中,又有10萬字的篇幅記錄了大理州的山川風物、地理環境和民族風情,文字詳實確切,內容引人入勝,為大理歷史文化的挖掘展示和旅遊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徐霞客與興義
    作為地理科學家的徐霞客,他的《遊記》是世界上第一部廣泛而系統地描述巖溶地貌的科學記錄,比德國地理學家瑙曼的有關記錄早了整整兩個世紀。英國當代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讚譽說:「他的遊記讀來並不像十七世紀學者所寫的東西,倒象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探家所寫的記錄。」
  • 浙江台州天台山,當年徐霞客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
    這裡是佛教天台宗發源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五百羅漢應真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和合文化發祥地、詩僧寒山隱居地、劉阮桃源遇仙地以及王羲之書法悟道地。綺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佛道文化相得益彰,讓這片神奇的土地到處生機勃勃。
  • 徐霞客常年「啃老」遠遊,是否談得上「孝子」一名?
    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便出自《徐霞客遊記》「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徐霞客誇讚哪裡,便會被當地如神祗般推崇。其在旅遊界的地位可見一斑。2. 徐霞客自身的性格茲上文贅述,可見徐霞客的質疑精神和實幹精神。
  • 《原上草》頭條 | 麗江古城:徐霞客最後的遊歷之地
    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5~1641.3.8)應麗江土司木增(1587~1646)之邀,曾考察過此地,徐霞客於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五日抵達麗江,在遊記中描寫了麗江古城及土司宮室:「居廬駢集,縈坡帶谷」,「木氏居此二千載,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滇遊日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