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發布高考加分政策調整:自2022年起,取消兩項地方性加分項目。
1、僑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即全國性加分項目「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以外的「僑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屬」。
2、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2020、2021年符合兩項地方性加分項目條件的高考考生仍具有加分資格,加分分值為5分,僅適用於安徽省省屬高校招生。
然而,安徽省並不是第一個取消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的省份。早在2017年,山東省就已經取消了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
還有一些省份即將或是已經取消少數民族加分。
江西
2019年12月17日,江西省印發《江西省關於進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實施方案》,其中規定,對經省政府批准的民族鄉(貴溪市樟坪畲族鄉等8個民族鄉)和按法定程序批准且經省有關部門向社會公示的民族村(鉛山縣陳坊鄉長壽畲族村等82個民族村),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實行3年過渡期,即2020-2022年過渡期內加5分不變,自2023年開始不再加分。
遼寧
2020年1月,遼寧省教育廳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遼寧省進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也對高考加分政策進行了調整。在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項目方面,喀左、阜新、新賓、清原、鳳城、岫巖、寬甸、北鎮、本溪、桓仁縣的少數民族考生,從2023年高考起,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4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從2026年高考起,取消該項高考加分政策。
天津
天津市則將對少數民族考生的加分照顧調整為優先錄取。據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消息,自2023年高考起,「少數民族考生報考天津市屬高校時增加5分投檔」的政策調整為「在本市所屬高校錄取時,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多地對「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項目進行規範
此外,湖南、廣西、海南、貴州等多個省份也對「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項目進行進一步規範,縮減加分分值或實行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年限三重認定。
例如,湖南要求,自2023年高考起,對考生申請享受少數民族加分政策的資格條件實行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年限三重認定(「三統一」),即具有湖南省同一縣(市、區)高中階段3年完整戶籍、學籍且連續3年實際就讀的考生,方可按相關政策規定享受少數民族加分,不符合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年限「三統一」要求的考生,不享受該加分政策。
為什麼取消少數民族加分?
在山東和安徽取消少數民族高考加分後,有關部門的解讀是:在山東、安徽等省,沒有民族自治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一般為民族村、民族鄉,且數量不多。統計數據顯示,山東省只有5個民族鄉鎮,365個民族村居;安徽省也只有10個民族鄉(農場),135個民族村。即便是民族鄉、民族村,少數民族人口整體佔比並不高,有的民族鄉、民族村少數民族人口佔比還不到30%。
近些年來,各地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學生教育,少數民族學生接受到的教育資源越來越好,與漢族學生趨於同等化。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安徽省共有122所民族學校,其中設有高中部的民族學校僅有1所,初中和含有初中部的民族學校不超過20所,超過八成的民族學校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