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河
「這21個哥們兒真摽上了,全暗使勁兒。」
看了哥哥們競演前的測評表現,一向犀利的金星老師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追光吧!哥哥》進入首場公演,前期嘻嘻哈哈的哥哥們變得尤為嚴肅起來:
李澤鋒與李汶翰為了團隊競演順序,比拼平板支撐汗如雨下;
喪失公演資格的印小天、伍嘉成們努力爭取機會,即便沒有舞美服裝也要上臺。
追光之路勢必坎坷,但常見的煽情手段在《追光吧!哥哥》中被輕描淡寫帶過。
杜淳在練習室犯了哮喘,去醫院就診時直言不要拍攝,「不想賣慘」;
陳志朋因為金星的一句「去油」提醒減重6公斤,跳舞時和年輕人一樣賣力,他知道「我追這個光會追得很辛苦,但是我願意」。
沒有誇張的戲劇衝突,也沒有刻意渲染的人設,原本點進來看熱鬧的網友,卻逃不過真香定律。
《追光吧!哥哥》到底好看在哪兒?
01
拒絕drama與煽情,「光哥」並不是翻版「浪姐」
第三期節目選人組隊時,叨姐除了磕到李澤鋒、於朦朧、符龍飛的大三角,還對哥哥裡的大前輩陳曉東印象深刻。
在接連被檀健次與符龍飛拒絕後,陳曉東跑去李汶翰房間,面對「我是你的第幾人選」、「你是不是一個一個敲(門)過來」的靈魂拷問,陳曉東非常坦率地承認並向李汶翰道歉,三言兩語間輕鬆化解尷尬。
這讓熟悉「浪姐」類節目的觀眾們感到新鮮。
分組競演往往是火藥味最足的環節,姐姐們一出場就鋒芒畢露、句句帶刀,圍繞誰是隊長,誰站C位的明爭暗鬥被擺上檯面,常會引發誤會衝突,臺上落淚、臺下寫小作文成了常態。
而《追光吧!哥哥》裡沒有令人咋舌的「宮鬥」,或是小心翼翼的關係「端水」,多的是男人間坦蕩公平的競爭。首次公演選出來的隊長們公開搶人,不少哥哥也主動毛遂自薦,比如燒餅直接跑去和檀健次商量,「我首選你,你要是不要我,我就問問李汶翰」。
組隊成功後,同隊的檀健次與甦醒考慮燒餅不是唱跳出身,為他專門安排了一段曲藝本行。
哥哥們心裡分外敞亮:即便大家要在舞臺上競爭,也希望彼此都贏得漂亮。
練舞時燒餅一直跟不上節奏,檀健次單獨給他開小灶、摳動作。「我覺得這次我選檀健次選對了,」燒餅感慨。「他會很耐心、不怕累地去跟我一起訓練,他會等我。」
而對檀健次來說,燒餅的努力他看在眼裡,更願意幫兄弟一把。初舞臺測評時,他們的唱跳成為感染力擔當,「這組很會揚長避短,他們把燒餅『救護』得很好,顯得燒餅不差,」金星一針見血。
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利他心態,讓哥哥們很快打成一片。因哮喘去醫院就診的杜淳選擇相信隊友,「他們倆能把我剛才沒學到的教會我」,而卡斯柏與艾福傑尼在練習室等到凌晨2點,也要幫杜淳把進度給補上。
在排練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哥哥們更多從團隊出發,希望能充分發揮組合價值。
選擇符龍飛「拋下」於朦朧的李澤鋒,就在後採時坦言不選於朦朧的原因是考慮到兩人都不會跳舞,選擇舞擔隊友更能取長補短,解釋清楚後,兩人很快在採訪間和解。
與「浪姐」聚焦30+熟齡女藝人不同,《追光吧!哥哥》選取了從21-49歲、橫跨三代的男藝人,大家年齡、閱歷、從業領域以及性格都大相逕庭。
當德雲社男孩、不同代際的偶像、歌手與演員們同場PK,有人在勇敢追夢,有人現實中交織著理想,還有人經歷輝煌,希望越過山丘,碰撞出一個生態豐富而又真實的演藝職場。
3期節目看下來,叨姐其實從哥哥們身上看到了屬於不同年齡層的閃光:
靦腆內向的於朦朧,即便與人掰手腕也文質彬彬。
而活潑外向的丁澤仁,追星時的開心與不能上臺的失落,都直接寫在臉上。
陳志朋吐槽起艾福傑尼來好笑又扎心,但看似犀利的他也會站出來維護第一次登臺唱跳的胡夏,讓人感受到前輩藝人的善意。
儘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個性更是千人千面,但在《追光吧!哥哥》中,所有人卸下過往的光環,將想贏不服輸的精神擺在第一。
李汶翰、伍嘉成、丁澤仁等新生代初生牛犢不怕虎,正是敢闖敢拼的年紀,做個平板支撐都一定要分出個勝負。
首場公演中李汶翰帶隊表演了一首《不服》,面對質疑與爭議不解釋,「不服,就幹唄」的宣言令人印象深刻。
符龍飛、檀健次、付辛博等人是唱跳歌手出身,業務能力優秀,但囿於種種原因多年沒能走紅。回到舞臺的他們既希望證明自己,也想和後輩男團偶像們同場競技,他們也的確在追光舞臺上展現出了應有的實力。
而像陳志朋、陳曉東、明道等大前輩,他們的追光更多是與自己較量。年輕時的風光無兩已是回憶,如今在體力、颱風可能跟不上的情況下,能否依然發揮出自己在經驗上的優勢,重燃對舞臺的渴望,同樣令觀眾拭目以待。
當斯文的胡夏開始挑戰《餓狼傳說》,劉維開始硬朗說唱,杜淳希望「從一個大猩猩進化成舞者」......每個人都試圖扔掉標籤與刻板印象,向各自新的人生頂峰衝刺。
不少網友反饋說,原本是衝著節目搞笑而來的,沒想到看著看著卻被感動到了,這其實正是偶像的力量:他們不一定才華橫溢,但不論順風還是逆風,都會努力向上生長,即便是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也要做到問心無愧。
這種不放棄、向前看的勵志感,恰恰與經歷了坎坷一年的我們的精神需求深度契合。
02
拿掉刻板標籤,《追光吧!哥哥》試圖打造中國男性成長群像
很多人希望2020年可以重啟,而《追光吧!哥哥》也許給了哥哥們一次人生重啟的機遇。
叨姐還記得上期節目劉維走上舞臺前,說自己是唱跳界的遺珠。年輕觀眾們大概沒見過曾經的劉維,作為我型我秀的冠軍,劉維十多年前就被送去韓國JYP培訓,海外發歌時泫雅是伴舞dancer。如今泫雅火遍亞洲,劉維卻成了「諧星主持人」。
娛樂圈女藝人尤其成熟女藝人的機會相比同年齡男性少,是不容忽視的現象。其實男藝人的市場競爭同樣激烈而且不分年齡段,稍不努力就會被取代,在對男性事業有著更高要求的社會輿論中,淪為被吐槽群嘲的重點關照對象。
與「浪姐」聚焦成熟女性魅力不同,《追光吧!哥哥》選擇將中國當代男性的共同困境擺上檯面,管他是莽撞少年,社畜青年還是成熟中年,紛紛褪去標籤回爐重造。
這是一場群像式的社會實驗:拋開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等束縛,你還能否在一眾人中脫穎而出?
在這樣的立意上,《追光吧!哥哥》有意設置了不淘汰卻禁演的賽制:
相比輸掉比賽直接走人,站在臺下看別人在舞臺上發光發熱更傷自尊心。這種近乎殘酷的模式也激發了哥哥們的鬥志,讓他們放下包袱破釜沉舟,真正釋放自己的潛力。
幾期節目看下來,叨姐最深刻的感受是節目在娛樂外衣包裹下,以多維視角試圖引發藝人與觀眾的反思。
哥哥們反映不同年齡段男性的心理,金星、鄭爽、楊冪犀利吐槽說出了不少女性的心聲,而觀眾則站在局外觀察兩性價值觀與審美的碰撞,打破二元對立,以更加成熟圓融的方式看待世界與我們自身。
藝人們也在暗中觀察著。
比如汪東城發微博說,「下午時光,喝杯茶解解油吧」,杜淳直言「一段舞蹈把各位跳失眠了」,這種回應網友的自我調侃令人會心一笑;剛收工的印小天看到鄭爽湯姆與傑瑞的評價,直接在社交媒體上po出貓和老鼠表情包,也讓不少觀眾路轉粉。
《追光吧!哥哥》最終作為追光精神代表的哥哥,將成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合作的公益大使。
在這檔功利性被極大弱化的節目裡,哥哥們與其說是與他人競爭,倒不如說是與曾經的自己較勁:安靜美男子於朦朧不僅要當隊長,還要挑戰最難舞蹈,唱「蛋餃肉絲」的杜淳開始挑戰中英文說唱,原本有些抗拒來比賽的艾福傑尼,發現原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完成舞臺夢想,「非常酷」。
所有人都在經歷成長的蛻變。哥哥們卸下身份光環後的公平較量與自我挑戰的勇氣,是最觸動觀眾的燃點,也激勵著我們無論處於怎樣的人生階段,都應該向上拼搏,不忘初心。
目前《追光吧!哥哥》剛播出三期,叨姐和觀眾們一樣期待著哥哥們在舞臺上的驚豔表現,也對他們究竟在幾個月的集體生活裡,能有多大的進步空間感到好奇。
但就衝哥哥們不服輸、不妥協的精神,以及節目組對於觀眾反饋的重視與坦誠,這檔節目叨姐也打算追定了,期待哥哥們,以及我們每個人,都能迎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