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mbrance Day(國殤紀念日)訂立於每年的11月11日,是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他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的紀念節日,又譯「和平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
第一個國殤日於1919年在整個大英國協舉行,原稱「停戰日」(Armistice Day),於1919年11月7日由英王喬治五世創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結束。不同的地方對節日有著不同的稱呼:國殤紀念日流行於澳洲、加拿大與英國;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用於馬爾他和南非;退伍軍人日(Veterans Day)為美國人的稱呼;日本人將德文「Volkstrauertag」翻譯為國民哀悼日(日語:國民哀悼の日),專指德國的國殤紀念日;在法國、紐西蘭以及其他大英國協國家則稱為停戰日(Armistice Day),這也是此節日本來的名稱,為國際通用。
佩戴虞美人花
國殤紀念日一般會佩戴一種紅色的虞美人花(和罌粟花同屬不同種),佩戴的原因是一個加拿大軍醫John McCrae的一首詩《在法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而來的,虞美人花被選擇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場法蘭德斯盛開著虞美人花,而且虞美人花的紅色正代表了壕溝中的鮮血。
後來有人佩戴白色的罌粟花,他們認為這代表和平。現在用於紀念活動的虞美人佩花多為塑料製品。各個國家的式樣略有不同,比如英國是有綠葉陪襯的。
在加拿大,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並不是每一個省都是放假的,例如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就沒有放假,但在其他省則有放假,不過有一些私人企業則不會放假,紀念是由每一年的第十一個月的第十一天第十一個小時開始,數萬人聚在首都渥太華市的國家戰爭紀念址,
為戰爭中不幸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祈禱,學校也會訟讀《在法蘭德斯戰場》這一首詩。國殤紀念日在加拿大的民間受到高度重視,從國殤紀念日的一周前民眾就開始佩戴虞美人花,一直到11日11時默哀。虞美人花原本應該在默哀後摘下丟入墓地,因此現在大部分人在默哀後摘下。
(資訊來自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