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教授說丨疫情期間,癲癇患者最關心問題集錦

2020-12-17 健康界

如今,新冠疫情已然成為了一場「持久戰」,很多癲癇病友的正常生活、治療也備受困擾:

一、藥品用完了怎麼辦?癲癇持續發作如何處理?不便外出,我可以延期複查嗎?

對此,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與病友們進行了一場實時的直播互動,因為信息量大,我們分成3篇文章,幫助大家解決疫情期間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疫情期間,癲癇患者大發作怎麼辦?

癲癇大發作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郭輝教授強調最重要的是呼吸道安全。

讓患者往一側躺,但不要強行約束患者、硬掰腦袋。有時患者會咬破口腔、舌頭,嘴巴裡出現血沫和分泌物,要幫助患者吐出來(用柔軟的毛巾、紙巾,不可以往嘴裡塞硬物),不要讓患者把分泌物吸進呼吸道,這是很危險的。

三、疫情期間,出現持續性發作怎麼辦?

大部分時候,癲癇患者發作會在5分鐘內結束,但如果出現持續性發作,就一定警惕了!

持續性發作在醫學上被稱為「癲癇持續狀態」(不管是大發作還是小發作),是指癲癇連續發作之間意識未完全恢復又頻繁再發,或發作持續不自行停止。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對腦細胞造成嚴重損傷。

對此,郭輝教授針對不同人群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① 如果人在城市、方便就醫的,家屬可以直接送醫或撥打120,到急診邊觀察邊治療。

② 如果人在農村、距離醫院路途遙遠的,可以去村醫處打一支安定、開一些安定片(注射起效更快)。50~6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服用一次安定通常為10毫克,兒童應該按體重比例減量,一般在2.5毫克左右。

③ 如果確實不便出門,家中有氯硝西泮和地西泮,也可以根據體重算好藥量服用,以控制發作。

按時吃藥,提前購藥

其實控制發作最重要的還是按時吃藥。之前一段時間,很多患者因為疫情影響不能出門又斷了物流,被迫斷藥、減藥,是非常無奈的。

針對特殊時期患者購藥難的問題,上海德濟醫院從2月3日起即通過專家門診網為全國城鄉患者加急寄藥。物流阻塞時期我們建議提前14天購藥,目前雖然物流有所恢復,但我們仍建議至少提前7天購藥,預留充足的時間。

四、疫情下,複查延期怎麼辦?

如果複查需要延期,要聯繫醫生告知近期發作情況,醫生會判斷是否可以延期複查、何時複查。

通常情況下,如果病情控制得很穩定,癲癇複查的頻率約為半年一次,如今遇到疫情,延期1-2個月影響也不大;

如果近期病情控制得不好、發作很頻繁,儘量還是要創造條件複查,或者通過網絡跟醫生當面溝通+當地就近複查腦電圖,得到病情的最新診療方案。

那麼,怎麼樣算是「頻繁發作」呢?什麼是「頻繁發作」?

從專業醫生角度看,每周1次、或一個月超過3次大發作,我們都認為是頻繁發作,因為它對大腦的危害性很大。如果是失神性發作,每周2-3次,也認為是頻繁發作。

因為大部分癲癇患者找到合適的藥物後,發作頻率會得到明顯改善,這時很多家屬會覺得現在發作少了,「不頻繁了」,其實對醫生來說,還是屬於很頻繁的。 什麼是「有效控制」?

癲癇的有效控制有兩個標準:

1 、發作症狀得到控制  2 、腦電圖基本正常

我們常碰到家屬諮詢:明明幾個月、一年多都沒發作了,為什麼還要調整藥物?

有時癲癇的症狀雖然得到了控制,但從腦電監測上看,大腦放電依然是不正常的。這時如果不及時調整藥物,一段時間後癲癇依然會再次發作,甚至演變為藥物難治性癲癇。

此外,大腦頻繁的異常放電會帶來難以挽回的腦細胞損傷,造成智力下降、記憶衰退等嚴重等後果。因此,症狀和腦電圖都正常了,才能認為是得到了「有效控制」。

五、如何正確選擇醫院和醫生?

很多醫生都說自己「會」看癲癇病,開一些廣譜的癲癇藥物處方,但科學的治療方法是要看腦電監測的變化、影像檢查的結果,結合醫生的經驗制定治療方案。癲癇學科是否專業,要看它有沒有深耕細作的醫生、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儀器。

我們看病習慣奔著大醫院去,但很多大醫院的癲癇學科比較薄弱。一些大醫院現在還在用隨身的動態腦電監測盒子,其實已經是十幾年前落後的技術了。

△上海德濟醫院的神經電生理室,規模和技術均處亞洲先進地位

此外,一定不能在多個醫院蜻蜓點水般地看病。如果你找到了一個覺得比較好的醫生,要穩定地找他看。癲癇治療很少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按症狀和檢查的變化調整治療方案,頻繁換醫生不利於病情。我們建議3次用藥方案都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再找別的醫生。

六、除了藥物治療、癲癇還有哪些治療方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大約7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不再復發。剩餘的30%患者中,70%~80%可以通過手術得到治療。

對於智力倒退很快、病情都不適合手術治療的兒童來說,專業醫師指導下的生酮飲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此外,還有神經調控治療。原理是向腦內植入電極,再將刺激器埋在胸前的皮膚裡,通過神經刺激控制癲癇的發作。這種療法通常分為深部腦刺激和迷走神經刺激兩種,其中迷走神經刺激效果不是很理想,不是非常建議的方法。

七、癲癇手術的費用大概多少?

如果是簡單的手術,3-5萬就夠了;

大部分切除手術費用在10萬左右;

有些患者的病灶複雜,需要進行SEEG植入電極來監測定位,因為每根電極就要七、八千元,加上手術的全部費用就可能在20萬左右了。

八、我們孩子只有2歲,能手術嗎?

出生後3個月-95歲都可以做手術,年齡不是禁忌,醫生會根據病情評估是否符合手術指徵。

九、腦電圖多久做一次?做幾小時?

病情控制理想的,腦電圖半年複查一次。如果病情一直沒有調整好,應遵醫囑,有時一個月就要監測一次。

腦電圖時長建議至少要包括一整晚,因為這樣可以監測到「清醒、思睡、睡眠」的完整腦部活動過程,醫生可以對大腦放電情況做出完整的判斷。不建議記錄十幾分鐘、一兩小時,既不規範,沒有意義,對病情管控也沒有好處。

十、基因突變、遺傳性的癲癇可以治療嗎?

一樣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等方式治療。由於致病基因表達蛋白質有輕有重、有充分不充分,表現出來的嚴重性各不相同。(近期上海德濟醫院將專門就基因型癲癇治療進行科普,歡迎關注。)

十一、藥調了多次,效果不大怎麼辦?

建議邊住院、邊觀察、邊治療。住院時可以進行長時的腦電監測,捕捉到準確的異常放電情況,醫生會根據影像資料、腦電監測評估,給出藥物、手術、或生酮治療方案。

住院觀察治療通常需要兩周左右,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不管您的家鄉在哪裡,專家門診網都會與您一起對抗疾病,直到您康復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癲癇並不可怕 專訪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
    提到癲癇,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種可怕的疾病,腦海浮現患者肌肉抽動、口吐白沫,意識喪失等危急症狀。其實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癲癇並沒有那麼可怕,經過專業規範的治療多半可以治癒。很多癲癇患者容易冬天發病,這是由於冬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加之冷風的刺激,食用油膩的食物(肉類)都容易導致癲癇的發作。據最新流行病學顯示,中國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60%是活動性癲癇患者。每年約增加40萬患者,在中國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於腦血管病的第二大常見病。癲癇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長期頻繁的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和智力健康,需要及早發現規範治療。
  • 上海德濟醫院助力皖北總院建設癲癇中心
    上海德濟醫院名譽院長、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徐啟武教授,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宿州市衛健委副主任王新菊女士,皖北總院院長盛繼倫教授等領導嘉賓出席當天的儀式。(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左)與皖北總院院長盛繼倫教授(右)籤約)  癲癇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和社會課題。皖北總院是宿州市兩大三甲醫院之一,承擔著宿州市轄區600餘萬名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需求。
  • 上海神經醫學下沉宿州:上海德濟醫院助力皖北總院建設癲癇中心
    上海德濟醫院與皖北總院正式組建宿州市首個癲癇中心,上海德濟醫院名譽院長、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徐啟武教授,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宿州市衛健委副主任王新菊女士,皖北總院院長盛繼倫教授等領導嘉賓出席。籤約儀式現場癲癇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外科郭輝教授(團隊)工作室落戶泗洪分金亭醫院
    11月28日,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知名醫學專家泗洪行」公益活動在江蘇省泗洪分金亭醫院成功舉行,「郭輝教授(團隊)工作室」落戶泗洪分金亭醫院,將讓當地人民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到國內知名專家的診斷與治療。郭輝教授以其在癲癇、帕金森病、腦腫瘤、三叉神經痛等疾病的神經外科治療上的深厚造詣在業內聞名,尤其是癲癇的手術水平和開展例數在國內居於先進地位。
  • 郭輝專欄丨火燒雲
    而如果容我想像----那就是九霄之上,悲壯慘烈的角鬥場,站起的倒下,倒下的站起,唯見滾滾英雄血……原載2020年6月《長江詩歌》第6期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向原作者致敬如介意請聯繫刪除作者:郭輝,湖南益陽人,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
  • 郭輝專欄丨東風破
    ○轉載請聯繫最益陽往期精彩推薦閱讀 | 郭輝專欄郭輝專欄丨天使一般降臨了郭輝專欄丨怒 放郭輝專欄丨冰雪仙郭輝專欄丨黑木崖郭輝專欄丨秘 籍郭輝專欄丨鎮 尺郭輝專欄丨鋸木場郭輝專欄丨知風草郭輝專欄丨無又無郭輝專欄丨春天的一粒痣郭輝專欄丨鐮刀辭郭輝專欄丨紅月亮郭輝專欄丨秋楓辭郭輝專欄丨雪 晴郭輝專欄丨神 龕郭輝專欄丨樹墩上的鳥郭輝專欄丨石頭記
  • 腦外科專家郭輝教授「失蹤」的日日夜夜:讓武漢轉來的13歲高位
    2020年1月21日凌晨,疫情全國爆發的最緊張時刻,一輛120救護車從武漢往上海疾駛而來!武漢市急救中心緊急通知以腦科聞名全國的上海德濟醫院,有兒童需要緊急救治。疫情超過火情!第二,該患者是武漢市感染核心區域的120車輛送來的,該車輛肯定當天在武漢市運送過大量患者,有沒有感染患者很難說,兇多吉少!聽完情況,郭教授一身冷汗!怎麼辦?轉走嗎?
  • 疫情期間,上海德濟醫院維持開放的秘訣在哪?
    3 個多月來,作為上海市疫情間為數不多保持開放的民營醫院院長,郭輝經歷了多次「危機」和挑戰。在會議室見到郭輝時,他神採奕奕,全然看不出疫情期間連軸轉帶來的疲倦。白大褂下面著正裝、打領帶,好像昭示著一種硬朗的性格。郭輝為我們講述了他在疫情期間經歷的果斷、揪心、緊張與欣慰。當然談起這些時,他總用幽默來化解,顯露出一種真誠而罕見的微笑。
  • ...丨疫情防控期間慢病患者如何加強自我管理?四川省政府參事周東...
    德國醫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防疫建言】  「慢病」是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的非傳染性疾病的概括性總稱,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卒中等。這部分患者身體狀況較差,免疫力較弱,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高。疫情防控期間,慢病患者如何加強自我管理?
  • 清明時節情感波動大 癲癇患者應注意...
    ▲ 情感應激是癲癇發作最常見誘因據某報刊報導,家住沿海地區某城市六旬老人阿倩(化名),多年來飽受癲癇病折磨,清明時節,一次與兒媳大吵了一架後,再一次急性發作癲癇,被家人緊急送到當地醫院治療。阿倩在年輕的時候就曾發作過癲癇,進入更年期後病情加重,幾乎每幾個月就要發作一次,多年來,煮中藥、試偏方、吃西藥,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因為有這個病,家人都儘量不惹她生氣,但生活中難免有一些小矛盾,特別是有了小孫子後,婆媳之間常因育兒觀念不同而說上幾句。這不,前兩周清明時節,又因為帶孩子的事,兩人大吵了一架,阿倩心緒難平,又懷念逝去的老伴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就又發病了。
  • 西交大一附院內分泌科郭輝教授蒞臨市中醫院講學帶教
    1月21日,市中醫院特邀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學博士、郭輝教授講學帶教。  郭輝教授針對內分泌、甲狀腺、糖尿病腎病等疑難患者開展了坐診、查房、帶教、討論病例,進一步完善了治療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加科學高效的治療。並作了《甲狀腺炎》專題講座,同時傳授了先進的管理經驗。
  • 小家大愛 | 郭輝家庭:全家應援「一百分」醫生爸爸
    在武漢抗疫一線,劉志勇踐行著一名黨員和一名重症醫生最初的誓言:「我要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救治最危重的患者。」疫情期間,劉志勇在武漢一線救治患者,妻子郭輝則留守長沙,守護著他們的小家庭。在雙胞胎女兒劉怡然、劉悠然眼中,爸爸是「去武漢勇鬥病毒怪獸的英雄」,是「一百分醫生」,也是「一百分爸爸」!奔赴武漢,義無反顧郭輝是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的骨幹編輯。
  • 癲癇患者喝牛奶有好處
    癲癇患者喝牛奶有好處癲癇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但是水是可以衝淡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的,因為抗癲癇藥物如果想要在患者的體內起到作用的話,在血液中的血藥濃度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為了確保患者體內血藥濃度的正常,確保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果,患者在服藥後,最好是不能喝太多的水。那麼怎樣可緩解患者飲水這一問題呢?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癲癇患者喝牛奶是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的。
  • 春節來臨,癲癇病友過節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
    過節期間,走親訪友,患者出門時容易忘記帶藥,或者因為拜訪而服藥不規律,而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癲癇的發作。因此,在出門前一定要記得隨身攜帶抗癲癇藥品,並且一定要按時服用。春節期間,家人團聚,難免忘記時間,況且我國民間素有「守歲」的傳統。
  • 新冠疫情下開展癲癇生酮飲食: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經驗總結推薦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生酮中心的經驗表明,生酮飲食在疫情期間可通過創造性、個性化的方式成功啟動。第一種方法通過住院啟動生酮飲食,但縮短住院時間(如1-2天)。通過集中教育、不禁食、在24小時內快速滴定比例或熱卡,並提供視頻教學和文字資料提升學習。
  • 癲癇與抑鬱之間有何關係?如何識別癲癇患者情緒的「陰影」
    癲癇的患者會出現抑鬱嗎?其實有不少癲癇患者會出現抑鬱的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抑鬱的症狀還會影響癲癇的治療效果,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種痛苦?1、癲癇發作本身的因素,如致癇灶的部位、發作的類型、頻率等。
  • 問答|突然發呆或是癲癇,難治性癲癇如何治療?
    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全球大約有5000萬名癲癇患者,其中近1/5在中國。每年新增的癲癇患者人數約40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徐紀文教授指出,癲癇存在就診率低的問題,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患病。
  • 村書記郭輝:抗擊疫情 守土盡責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杜俊利 通訊員李彥鋒 王士坤)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大名縣營鎮回族鄉西營鎮村黨支部書記郭輝全力以赴,深入抗擊疫情第一線,帶領村「兩委」幹部不分晝夜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他說:「作為村支書,在疫情面前就該走在前列、幹在實處,確保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 年輕女子高鐵突發癲癇,幸遇上海德濟專家團隊施救
    第一時間衝到患者身邊的是龔德山和王曼,他們是上海德濟醫院癲癇重點專科的專家,平時最擅長處理的疾病正是癲癇。龔德山主任觀察了女乘客的症狀後,迅速判斷是癲癇發作,在乘務長的協助下,龔德山小心地將患者安置在車廂走廊上,保持側臥位,並將患者衣領鬆開,幫助呼吸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