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
連日來,「90後小夥為捐骨髓增重30斤」的消息傳遍網絡,網友紛紛點讚,主人公就是在上海工作的甘肅隴南小夥劉智傑。為了幫助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體重較輕的他增肥鍛鍊,5月15日,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
劉智傑,24歲,201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目前在上海一家諮詢公司工作。在校期間進行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樣本採集,2018年5月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上海市紅十字會、團市委為他頒發了上海市優秀青年志願者證書、上海市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獎章。
劉智傑(右二)
「為了捐獻,我半年時間增重30斤」
你在大學期間就進行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採集,當時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嗎?
劉智傑:2012年10月份我在西北師範大學上大一,有一天看到校園裡停了一輛愛心獻血大巴車,就覺得應該去獻血,體現一下自己的勇敢和愛心,就這樣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獻血,獻了有400毫升。後來又來了一輛愛心獻血大巴車,鼓勵同學們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我當時也不知道什麼是造血幹細胞捐獻,但聽護士說只需要抽5ml的血,就又去捐了,並登記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當紅十字會通知你配型成功可以捐獻時,你當時是怎麼想的?
劉智傑:去年8月25日早上8點左右,甘肅省紅十字會打電話給我,問我是否繼續入中華骨髓庫,我才想起來大學的那次血樣採集,於是回答說繼續入庫。紅十字會說入庫了如果有患者需要就要捐獻。當我了解到這可以挽救一個生命時就同意了,當時的心情真是既激動又恐慌。
劉智傑:我在家裡的微信群說了一聲,「我有可能要捐獻骨髓,希望家人能支持,不會影響自身身體健康」。爸爸說「善舉、積德,我表示支持」,媽媽和大姐也表達了支持。看到家人這麼支持我,我很開心、幸福。我不害怕未來,這是我的選擇,我要讓生命變得更有價值和厚度。
劉智傑:我出生在西和縣的普通農民家庭,但爺爺、父親和叔叔都很愛讀書,他們時常教育我要感恩社會、幫助他人,所以我做出這個舉動也是家庭環境薰陶下的結果。父母肯定也會擔心、心疼,但為了挽救另一個生命,他們還是決定支持我。
劉智傑:方便起見,甘肅省紅十字會轉入上海市紅十字會負責和我聯繫,我進行體檢後,醫生告訴我有點偏瘦。我身高1米77,體重110斤,確實很瘦,為了把更健康的造血幹細胞捐獻給別人,我就開始增肥鍛鍊。不能只增肥,不鍛鍊,那樣是不健康的,所以我報了健身班,但平時工作沒時間,所以只能周末去,晚上下班在附近跑5公裡。為了增加營養,我早上喝牛奶、吃兩個雞蛋,中午和晚上都按時吃飯,而且吃的比較多。從去年10月到今年4月,我增重了30斤,過年回家父母看到我胖了還很開心。
「讓大家都知道幹細胞捐獻,救助更多人」
劉智傑:過程不複雜,就是左邊抽血,右邊輸回體內,每循環一次血液提取3ml幹細胞,沒什麼難受或痛苦的。其實捐骨髓是一件比較普通的事情,應該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讓大家都去積極參與,救助更多的人。
你公司的領導、同事知道你的事情嗎?他們是怎麼看待的?
劉智傑:公司比較支持我。我們公司是很有愛心的,老闆還給我點了贊,同事們也來看我。大家都覺得了不起,其實他們只是對捐獻造血幹細胞比較陌生,自己倒覺得沒什麼。
劉智傑:捐獻是有雙盲規定的,互相不知道。我只知道對方是名浙江的年輕人,紅十字會給我轉交了一封他寫給我的感謝信。信中說,「您將善良、無私、勇敢的重生種子給予我,我會用我的勇氣把整個治療過程堅持下來,相信這也是對您最好的回報。我和我的家人、朋友更會把您的這份愛和善良用自己的努力傳遞下去,帶給更多人光明和希望。」我希望,他能健康地生活下去。
戳完整視頻了解詳情(視頻2分48秒)
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造血幹細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一類細胞。
造血幹細胞來源於紅骨髓,可以經血流遷移到外周血液循環中,不會因獻血和捐獻造血幹細胞而損壞造血功能,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正常人的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注到患者體內,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的目的。
造血幹細胞移植可用於治療腫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某些惡性實體瘤等,以及非腫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貧血等等疾病。
文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魏娟
視頻丨梨視頻
編輯丨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