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陡降,不少人又將衣櫃裡的皮草翻出來了。歷經20年的蓬勃發展,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皮草服裝生產基地和零售市場。但近年來,皮草消費萎縮,市場供大於求,價格持續下跌,加之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原本就風雨飄搖的皮草行業跌至冰點。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皮草」,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皮草相關企業超過4.9萬家。其中76%的企業註冊資本在0-100萬,小微企業佔比近8成。
據《哥本哈根皮草2019/20年度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成都、武漢分別有29%和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通常在冬天會穿皮草,這個數據高於27%的北京受訪者。從購買者款式來看,南方城市似乎對輕薄、時尚更敏感,而北方城市則更關注防風和保暖的功能。
從企業註冊地區來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浙江省和河北省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皮草相關企業,兩省相關企業數量之和佔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55%。另外,72%的皮草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也有約四分之一的相關企業分布在製造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皮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6年中國皮草行業市場銷售收入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受國際經濟發展緩慢,需求不振的影響,國內的皮草業出現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狀況。2016年後,中國皮草行業銷售收入開始下降,截止至2018年中國皮草行業市場銷售收入下降為770.32億元,較2017年同比下降17.7%,市場需求繼續下降。
縱觀近十年我國皮草相關企業的發展,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皮草相關企業年度註冊增速自2013年到達峰值(34.9%)後開始逐年下降。截至8月25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上半年共註冊1,840家皮草相關企業,同比增速為-37.4%。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17-2019年,我國皮草相關企業註銷數量已經連續三年超過4,000家。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