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短期來看,對於雙方是雙輸。
但是從長期來看,對於張策本人可能是贏。
導演張策不僅是《朱一旦枯燥生活》的導演,還是其編劇和配音。相當於身兼數職,而且各種肝,肝到目前這個更新的速度下還能保持這樣的質量。
可以很明顯得看出這樣「肝」的工作強度,對於張策本人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壓力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桌上擺滿了妻子為張策買來的維生素和營養品。「他白天拍攝,凌晨4點起來給孩子餵奶,餵完奶開始寫劇本,8點出發去上班。」張譯文說。2019年下半年,隨著《朱一旦》更新頻率越來越高,張策的面色開始發灰、長痘,明明是酷暑的天,他卻稱身子發冷——「這就是社畜生活。」
一邊是做編劇調侃各種社畜行為,一邊是自己做著社畜。
這個本身就已經很魔幻了!
張策身兼數職,對於更新頻率越來越高的《朱一旦》來說,肯定是吃不消的。
一邊要寫劇本,還要剪片子,甚至配音。
而且出了這麼多力,但是出名最多是張策嗎?
但是從商業上看,《朱一旦》這部劇的靈魂人物就是導演+編劇+配音的張策,這個公司就是靠張策一手拉起來的。時至今日卻仍然在公司股東位置上沒有一席之地。
雖然《朱一旦》在創作上是張策一手拉起來的。
如果一個人為一個產品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時間,卻沒有得到應有經濟回報,那麼他多半是心有不平的。如果這個產品中有絕大部分是由自己親自設計實施的,那麼這個人的不平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十佳員工最終還是走了,但這回不是被開了,而是人家員工帶著自己的夢想和激情創業去了。
創作是一個輸入再輸出的過程,我還以為這個團隊早就有了多個編劇,連續一年的高密度內容輸出,一共300多部片子,平均1-1.5天一部片子,如此高的產業量壓力可想而知。
事實上,如果沒有張策,就沒有現在的朱一旦IP。朱亙可能還是原來那個帶著勞力士的老闆,但商業價值絕對沒有如今這樣高。可就是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核心員工,我翻遍了朱亙名下所有公司,沒有一家是給了張策股份的——即使一些公司讓度部分股份後他仍然是大股東。
張策的離開早有預備,在今年6月份他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早在2020年6月15日,張策就聯合妻子張譯文註冊成立了山東造夢星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辦公地點在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柳泉路111號創業火炬廣場F座1906室。其中張策任監事,並持有45%的股份。
朱一旦系列失去了導演,編劇和配音,等同於抽走了這個大IP的骨骼和靈魂。那種獨特的諷刺式黑幽默,是朱一旦系列爆紅的根基,目前看來只有小策才能寫出和拍出。
可以預見,至少很長一段時間裡,朱一旦團隊都要努力對抗這種違和感,走上殊為不易的轉型之路。
小策同樣也不是贏家,離職對他的影響比朱一旦要大。無論他的離職是個人原因,團隊原因,還是別家公司的挖牆腳,短視頻已經不是前兩年的風口了。「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看個人的努力,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在短視頻泛濫的年代,前僕後繼的模仿者已經足夠讓觀眾審美疲勞。
雖然他有才華,但達到今日這樣爆火的程度更多的是時也命也,參考暴走漫畫的唐馬儒,萬合天宜的幾位演員,「單飛」帶來的往往是事業上的沉寂。此外,小策雖然是靈魂人物,但絕不意味著他是唯一的功臣。朱一旦,馬小玲,馬小浩,邢酒肉還是三癩子,每一個都是配合默契,演技優秀且自帶刷屏梗的演員,他們是朱一旦系列的血肉,是能夠把小策天馬行空的思維演繹出來的最佳人選。血肉無法失去骨骼,骨骼又何嘗能離開血肉?如果小策能再造一個IP,我願意稱他為傳奇;如果他就此沉寂,我也毫不意外。可以預見的,拋棄朱一旦這樣一個具有國民度的IP,一個成熟的「枯燥宇宙」系列去另起爐灶,哪怕有新的金主支持也格外艱難。
但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了,那就只能祝他們各自安好,前程遠大吧!
今後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了,也是一種失去吧,再見!朱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