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新賽季進行賽制改革,三個改革措施或將影響新賽季格局!
仿佛耳邊還環繞著上賽季「遼粵」總決賽的廝殺聲,卻新賽季的腳步越來越近,這個休賽期真的很短,當然這也是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情況比較特殊,新賽季CBA聯盟希望走上正軌,對上賽季的做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三項賽制改革或將影響新賽季的格局。
新賽季還剩3天,但是季前賽已經鳴鑼擊鼓,這個休賽期各支球隊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一些球員離開老東家,加盟新球隊,比如遼寧男籃的高詩巖去了山東,而山東的朱榮振來到遼寧男籃,新疆男籃的範子銘去了北京首鋼,可蘭白克卻加盟了上海,還有很多球員互換了東家,據說八一男籃可能退出CBA,有統計說,休賽期一共有62位球員交易,17人次的轉會,租借11人,自由球員籤約34人,所以這個休賽期,球員流動性非常大,變化很明顯,聯盟對於這樣的新格局,出臺了一些新措施和新政策。
第一,隊伍調整,檢驗實力,對外援的依賴降低
首先,下個賽季從10月17號鳴鑼擊鼓開始,一直打到明年的5月中旬落幕,所以這個賽季是CBA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賽季,時間長達半年還多出半個月,賽季延長的原因是什麼,據CBA公司CEO張雄說,是因為聯賽的輪次和場次要增多,其次是國家隊比賽留出窗口期,為幫助國家隊徵戰世界盃預選賽,聯盟將在11月份到明年初設置兩個窗口期。
這麼長的賽季,就要考量一支球隊的整體實力和板凳厚度,那種僅僅依靠一二個外援的想法恐怕不行了,休賽期交易、租借、籤約至少多達接近90次,球員流動很大,恐怕球員流動還會增加。
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各支球隊都增加了不少新面孔,新老球員在一起必將有一個磨合期,這就需要各支球隊做出新的調整,並且在實戰中檢驗球隊實力,賽季延長,更需要年輕人站出來,也要考驗老隊員的體力,外援已經不是救命稻草了,所以對外援的依賴性必然會降低。
第二,外援政策新設置 緩衝期變化起伏大
新賽季CBA聯賽規定,2020-2021賽季的外援參賽緩衝期,這項規定主要用於各隊選擇外援和辦理相關事宜,這個緩衝期具體期限為國家開放外籍人員入境相關政策後47天,所以這個緩衝期的設置,會導致緩衝期前後政策的變化。
這個新規定,變化最大的是對外援的使用上,比如上賽季後四名球隊實行4人4節5人次;而新賽季外援採取4人4節4人次;上賽季後四名球隊採用4人4節3人次,而新賽季有外援球隊與全華班球隊對陣,採取4人4節2人次,季後賽所有球隊對陣4人4節4人次,與全華班球隊對陣適用4人4節2人次。
緩衝期之後,前面的規定基本不變,但季後賽中,上賽季後四名球隊4節5人次,而新賽季有外援的球隊對全華班球隊比賽時,維持2人4節4人次,其他球隊間對陣則適用4人4節4人次。
總體來看,和上賽季相比,外援政策變化很大,外援上場時間有所縮減,如此,對教練的人員部署,如何使用球員是一個考驗,什麼情況下那一步棋,教練恐怕要多動腦筋。
第三,本土球員將不再是配角,板凳厚度顯得尤為重要
眾所周知,新賽季比賽輪次高達56輪,比賽總場次將達到560場,這是歷史記錄,在競賽規程上,參賽的20支球隊將按照上個賽季的成績曲線排列,並分成兩組,同一組的對手將進行4個循環交手,而不同組的對手之間將進行雙循環比賽,而外援政策的調整,進一步減少對本土球員上場時間的擠壓,
這樣的賽制,本土球員必將有大量的出場時間,甚至一些板凳球員也有不少出場機會,本土球員不再是配角,也因此,這個賽季將考量一支球隊的整體實力,一支球隊的整體耐力和韌性,要做好打疲勞戰的準備。
以上不難看出,新賽季出臺的新措施、新政策、新調整,對各支球隊都是一次新的考驗和新的調整,而這些新措施和新政策也必將影響新賽季的聯盟格局,這就要看哪支球隊更能適應這些新東西、新玩意,這就是適者生存法則,新賽季聯盟格局到底是什麼樣,會發生哪些新變化,會有哪些新的視覺衝擊,好飯不怕晚,騎驢看劇本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