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逼哭的孩子看詩詞:因為大家望文生義,不少名作被曲解

2020-12-22 小佛說史

先來看一首詩詞:《柳梢春花朝春分》(清,顧貞觀)乍展芭蕉。欲眠楊柳,微謝櫻桃。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花前倍覺無聊。任冷落、珠鈿翠翹。趁取春光,還留一半,莫負今朝。讀完是不是覺得很美呢?但看了接下來的內容或許你就不這樣想了。仔細讀來,這首詞確實不錯的,作者也是清朝有名的文學家,與納蘭性德和曹貞吉共稱為"京華三絕"。

詞寫得很美,但是這首詞卻把一個背誦這個內容的小孩子搞哭了。筆者有天在某視頻平臺上看到了這個孩子邊背書邊哭的樣子,一下就對這首詩來了興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吧!關於這首詩,我還查閱一些資料,其中就有一些名師的點評,比如戴建業老師。戴建業老先生是華中師大的博士生導師,他對於古詩詞的賞析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先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可以運用各種有意思的語言,把那些很枯燥無味的古詩詞講得很有生氣,為此網上傳著不少他的金句。

這首詩把一個小孩惹哭了,對於這件事情戴老師給出了一個很明確又很有道理的觀點:這是老師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首詩確實不是小孩子能理解的,自然背誦起來也就很有難度。

這種詩詞為什麼要讓這種年紀的孩子去背誦呢?可能是因為望文生義了,因為這個詞裡寫了"最惜今朝"這種的字眼,可能讓老師覺得這是一首勵志的勸大家珍惜時間的詩詞。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問題,讓望文生義的老師們認為這是一首勸學詞然後才讓孩子們背誦。其實這首詞寫的是一位士大夫在惜春傷春,這裡面還有很多的想念的感情。

其實這種難度,不應該讓這個時候的孩子去背誦的。這裡面有很多孩子不能理解的東西,就比如說是"欲眠楊柳,微謝櫻桃"一句,這裡的意思是表達:春去了,楊柳和櫻桃都快凋謝了。這裡有兩組比喻,描述春天將去時的情形。這樣看來的話確實是不適合孩子讀的。

其實讓小孩子去學習去背古詩詞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錯的,但是問題就在不是什麼類型的東西都適合孩子們去學習的。老師們自己可能都不能完全的理解詩詞的內容,還一個勁的讓孩子去學習,可能是有問題的。這樣再去看那個小朋友那個視頻的還是很好笑,但是也多了一絲心酸。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還認真問著:"第三句可好玩了,為何要謝謝櫻桃啊?"

其實這種淺淺的理解表面意思的現象還真的不少,就連陶淵明先生的作品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先生之前寫過《雜詩》這一千古名作,其中有一句大家應該很熟悉,就是: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樣好的句子應該去學習背誦,但是錯就錯在有些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去記住,非得去曲解這個句子的意思。這首詩其實是在陶公隱居山林之後才寫的,這個時候的先生已經不是那之前 "五鬥米折腰"的他了。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裡說的是大家在快樂的時候一定就要珍惜,大家在一起快樂就很棒了。這樣看的話其實這首詩和奮鬥努力這種勵志的東西沒有大關係。事實上,陶先生在晚年的時候也沒有寫過關於勸學這一方面的東西的。

話說回來,其實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去理解尊重原詩詞的內容意境,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教育然後貼上一些奇怪的標籤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家怎麼看呢?

文:追風少年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寫了一首「懶詩」,「花」字重複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都說「詩言志,詞言情」,詩詞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坎坷和曲折,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才造就了李清照詩詞上的成就。李清照的詩詞可以說是世人皆知,但是,很多人都只知道她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被親娘逼得沒法,兒子哭著寫首象棋詩,竟成一首流傳幾百年的名作
    我國有句古話叫「英雄出少年」,這裡的少年一般指10多歲的孩子,但在詩詞的世界裡,很多時候甚至是「英雄出兒童」。前不久,一位名叫姜二嫚的小女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7歲前就寫了不少精妙的現代詩,還出了詩集。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雖然,我們認識的李清照,都是通過她的詩詞,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的《殘花》,也是她的一首千古名作。再來說說後面六句,從花謝、花飛,到花悲、花淚,再到花舞、花哭、花瓣飛,是李清照對於鮮花一生的概括和描寫,從花的蓓蕾到初開、綻放,隨風舞蹈,再到花的敗謝,花瓣紛飛,一朵美麗的鮮花就這樣破碎在世間。所以,李清照為花哭,為花淚,因為這美麗的鮮花,正是李清照自己。
  •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我們真懂?看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的解釋
    提起辛棄疾的這首詞,很多人最熟悉的應該是第一句「醉裡挑燈看劍」。但這首詩我們真的讀懂了嗎?今人讀古人詩詞,最大的忌諱在於「望文生義」,由此會產生諸多誤解。雷海為對這首作品的理解,沒有停留於字面意義。正因為他足夠厲害。所以雷海為的勝出,才更讓人內心佩服。那麼這樣一個滿腹詩書的人,到底是如何認識詩詞、熱愛詩詞到最後走上那個萬眾矚目的舞臺?
  • 網友建議下期詩詞大會讓李七月上,從她對王維詩的理解來看能勝任
    詩詞大會第5季結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很多詩詞迷都在期待下一季的節目。在第5季中,主持人龍洋替代董卿上場,最開始多數人和筆者一樣不太看好,但看了她陽光、自然的主持後,覺得這位小姑娘其實是有兩把刷子的。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可能也發現了,龍洋在主持時或許還是因為對傳統文化不是特別了解,出過一些用錯成語和詩句的地方。所以對於下一季的主持人,很多人網友都建議李七月上。說實話,一向很少看綜藝的筆者在此之前,根本不知道李七月是什麼人,只是看到很多網友在詩詞大會節目後的留言,才有意地去搜索了一下她。
  • 家長給孩子說「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老師:不會解釋就別瞎說
    這本來是說每個人對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品讀方式,但不知何時起,卻成了很多人曲解作品原意的藉口。在古詩詞裡,這種曲解更是屢見不鮮:把蘇軾寫春景的絕美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當成洞房詩;把元稹的愛情詩「貧賤夫妻百事哀」,當成抱怨生活的俗語;把李商隱訴說相思的「蠟炬成灰淚始幹」,當成誇園丁的妙語。
  • 流傳900年的詞,康震在詩詞大會講解後不少家長表示:不讓孩子讀
    因為詩的作者大家不喜歡,此人名叫宋之問,是初唐的一位詩人。都說文人要有節氣,這宋之問在朝堂上趨炎附勢也就罷了,甚至為了搶《代悲白頭翁》一詩,殺了自己的親外甥。後來唐睿宗即位,他因曾投靠過武三思而獲罪流放。流放時他仍不老實,私自出逃,路過漢陽時寫下了這首詩。所以他的近鄉情怯,是因為在外面混得不好,所以不好意思。這種人品的詩人寫的文字,怎麼能入選課本?
  • 唐詩名句意思被後人曲解,但是卻非常符合現實
    後人們極力推高唐詩的地位,因為其中確實有不少精彩的詩句。但是在後人傳承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望文生義,難免會有曲解的意思在裡面。這種曲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文學作品原版的完整性,但是這種曲解又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古詩,就存在這樣的狀況。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李清照的詩詞不管從哪種風格,抒發的是哪一種的情感,都有著十分清晰的構思,這首名作就是如此,從故事的開始一直到故事的結束,短短四句就將美景與真情都道出來了。梁實秋說過,一個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無數的文人都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情感,讀故事學習文化,構建精神上的高地,孩子才會博愛的胸懷,自立自愛。前段時間綜藝《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就能感受到古詩詞在現在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大家對古詩詞的喜愛一直都沒有減少!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從綜藝《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就能感受到古詩詞在現在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大家對古詩詞的喜愛一直都沒有減少!主持人撒貝寧就在開場時朗誦了不少古詩詞,非常的打動人心。董卿就強烈推薦《中國詩詞大會》,這裡面既有豪放、婉約派詩人代表,又有田園、邊塞等各類別的名作,還兼顧忠孝、仁義、信美等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傳遞。
  • 小學生背古詩詞被「櫻桃」氣哭,東北姥爺釋義逗笑網友:文化人
    」然而,小學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興致勃勃的背誦古詩,直到看到這句詩詞的時候,越想越不懂,直接被氣哭了!他衝媽媽哭訴道:「為啥謝謝櫻桃啊?」其實,這首詩詞的作者是清代的顧貞觀,沒聽過吧?小學生搞不懂這句詩詞的背後含義,就被氣哭了!東北姥爺爆笑釋義太硬核聽到外孫子的哭聲後,姥爺也「加入戰場」,他聽到女兒的解釋後,就對外孫子解釋道:「你別急,聽聽姥爺給你解釋。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寫向丈夫撒嬌,卻無意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我國的才女不少,但能被稱一句「千古才女」的卻只有李清照一人,李清照給宋代文壇帶來的驚喜不亞於任何一個男性文人。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很調皮的一首詞,18歲的她逛街回來,心情大好寫下此詞,專門來向丈夫撒嬌,全詞是調皮可愛又任性,卻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減字木蘭花》宋.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 詩詞大會:收視奪冠槽點不少,龍洋董卿差距多大,兩個細節看出來
    不少觀眾認為,雖然龍陽看上去非常的活潑也很漂亮,卻和整體節目的氣質不太相符。尤其是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文化底蘊和董卿相比差得很遠。從兩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 還有一個細節也被不少網友發現。
  • 如何用詩詞表達對一個人的思念?李清照這首千古名作,堪稱經典
    你有想過為什麼要讀詩詞嗎?我想你也許和我一樣,是因為它能夠將很多莫名的情緒表達得非常貼切而動人。譬如,兩情相悅的歡愉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苦無知音的寂寞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經歷坎坷後的釋然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詩詞大會題錯了,專家鬧笑話
    偶爾也會看會兒電視,上一次看詩詞大會還是一年多前。自從多年前於丹等人「黃」了之後,我認為從電視上學的東西終究了了,不如自己認真讀書來得踏踏實實,可靠。 無可否認,詩詞大會立意、包裝都很好,值得稱讚。但有些細節,實在無法推敲,就像紙糊的,一推就倒。
  • 張書豪回應讓歐陽妮妮住自己家 稱被媒體曲解意思
    張書豪回應讓歐陽妮妮住自己家 稱被媒體曲解意思 時間:2020.05.15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被日本「風月同天」驚豔,再看美國高中漢語試卷,中國網友難哭了
    諸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再如「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還如「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引用的均是我國古代詩詞名作中的佳句,用語精確,恰到好處,讓人看了心頭一暖,印象深刻。看過美國高中漢語試卷,把中國網友難哭了這份試捲來自美國紐約高中排名TOP60的FDR(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High School)高中,這是一所向來以管理嚴厲出名的學校,有著嚴格的錄取制度,同樣,想要順利從FDR高中畢業也不容易,每年只有58%的畢業率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 武亦姝: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女學霸」,考入清華後現狀如何?
    隨著時代的進步,娛樂節目也褪去了只會搞笑消遣的標籤,很多衛視為了讓節目更加有意義內涵,增加了人們在看節目的同時學習詩詞的項目,不少有才學的人也得以展示,大家還記得「女學霸」武亦姝嗎?其實,武亦姝是理科生,只是因為從小喜歡詩詞,所以,才會刻意積累這些詩詞能力,武亦姝都是把蘇軾等人為自己的偶像,對他們的詩詞更加關注。武亦姝自己也表示,她一讀到詩詞,就會覺得非常興奮,雖然自己不是專門學習詩詞的,但她確實有著出色的天賦,各類詩詞信手拈來,看得出來,武亦姝的文理能力都很出色。
  • 李白被一位大人物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堪稱罵人典範
    但無奈現實太殘酷,初入職場的李白就因為太"狂"而遭了不少冷眼。在地方上,官職最大的應是省長,在唐朝對應的就是刺史,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是行政上最高的級別。瞧不起李白的這位大人物就是渝州刺史李邕。唐玄宗開元七年至九年,李邕任渝州刺史,而初出茅廬的青年李白遊歷渝州時曾拜謁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