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8月14日發了一個重磅通知,數字人民幣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雖然這不是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其實也還沒有推出數字人民幣的時間表,但一眾外媒已經盯上了。
△《華爾街日報》中國擴大數字貨幣試驗
△彭博社 中國新增兩城市擴容數字貨幣試驗項目
為什麼說這是個大瓜?
央行數字貨幣有望成為貨幣演化的下一階段,這是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2020年度經濟報告裡說的。
△國際清算銀行6月發布年度經濟報告,其中第三章專門介紹數位化時代央行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和香港金融科技和加密科技總監阿斯蘭尼恩(Henri Arslanian)用最通俗的話簡單介紹了央行數字貨幣的幾個優點:
一是可見度。今天我花了一張一百,央行是不知道自己政策的具體影響的,不了解圍繞著這一百發生了什麼樣的經濟活動。但如果是數字貨幣,決策者幾乎能實時看到政策的影響。
一是可追溯性。我花出去一張一百,接收它的人不知道這張鈔票經過了多少人的手,但數字貨幣可以追溯所有的經手人。這就可以打擊洗錢、打擊腐敗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普華永道亞洲金融科技和加密科技總監、香港大學兼職副教授阿斯蘭尼恩接受總臺記者專訪
數字貨幣的潛力和溢出效應還難被精確界定,畢竟我們還處於非常初期的數字貨幣時代。但我們有幸親歷這個時代。
一場貨幣競賽
國際清算銀行去年對全球66家央行作了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央行正在進行主權數字貨幣項目。今年7月,歐盟國家立陶宛爭到了個第一。
立陶宛第一個發行了央行數字貨幣,不過它並非可以自由流通的法定貨幣,而更像是一種紀念幣 (收藏幣)。
△立陶宛數字貨幣
中國不一樣。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第一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第一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並進行真實場景試驗的國家。雖只是內部封閉測試,但已超出別國一個身位。
為什麼我們能?
阿斯蘭尼恩是這麼說的:「自201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在積極研究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遙遙領先於世界上許多其他中央銀行。中國是在央行數字貨幣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真正有趣的是,當我們審視金融的未來、貨幣的未來,在比如金融科技領域、在B2C消費者金融領域,中國可能都領先於其他任何國家。」
別忘了中國也是一個行動支付普及的國家。用某寶某信付錢已習慣了的我們,用上數字人民幣從支付行為上看差別不大。甚至大多數人估計是無感的。
無感是好事,說明無摩擦過渡。
所以一邊是民間土壤,一邊是國家超強執行力,兩廂對接,我們就「先發」了。
至於「先發」能不能「制人」,還得走著看。
人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先發優勢。如果中國先走一步,並為全球支付系統設定標準,那麼這意味著人們必須採用中國最初設定的標準。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在之前的SWIFT上,SWIFT就決定了跨境支付轉帳信息傳遞的全球標準,也許類似的事情會隨著新貨幣平臺的到來而再次發生。這讓許多發達經濟體的一些政策制定者,美國,毫無疑問對央行數字貨幣這件事變得認真地對待了起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英國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高級經濟學家和金融科技研究負責人巴文·帕特爾接受總臺記者專訪
小貼士:什麼是SWIFT?
甲買了一批貨,跨境匯貨款給乙,錢從A銀行轉到B銀行,中間就要通過SWIFT系統。目前全球居霸主地位的就是以美元為中心的SWIFT系統。SWIFT裡國際支付結算約四成都是美元結算,為美元主導權提供了支撐。
可以說誰掌握了跨境支付清算系統,誰就掌控了全球主要資金往來。
西方走到哪一步了?
中國在數字人民幣上穩紮穩打走的每一步,都刺激著全球同行。
中國在思考該有什麼樣的技術、該有什麼樣的設計上,是走在世界前面的。
歐洲和美國正經歷著臉書的數字貨幣『天秤座』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雙重刺激。
歐洲如何才能追趕,或者歐洲北美也發行央行數字貨幣?這些都進入了決策層討論。
英國央行推動了這種討論。過去的一年英國央行加快節奏,在緊密跟蹤中國在做什麼,臉書『天秤座』在做什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英國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高級經濟學家和金融科技研究負責人巴文·帕特爾接受總臺記者專訪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文章稱,中國作為第一個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真實世界測試的主要經濟體,顯示了中國在發展數字貨幣上領先美國數年。數字貨幣可能成為未來數字世界經濟的核心,將導致美國國際制裁效力的降低。
文章引用美國前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的話,美國過度使用單邊制裁會逼迫其他國家尋求美元替代品,而數字人民幣恰好是盟國和其他國家都尋求的解決方案。
△《外交事務》雜誌文章「中國數字貨幣是否能取代美元」
美國在技術上是有先發優勢的,只是優勢暫時被美國監管政策削弱了。所以這考驗的不單是技術,也是監管能力。
歐洲呢?歐洲愛紙幣。
目前歐元區所有交易中大概76%都是現金交易。歐洲央行監事會副主席伊夫·梅施表示,歐洲民眾不願意放棄現金。而且歐洲監管者對數字貨幣風險抱著非常謹慎和保守的態度。
但有些人已經急得坐不住了,比如德國法蘭克福學院區塊鏈中心的飛利浦·桑德納教授,就到了幾乎大聲疾呼的程度。
△桑德納教授發表公開信,呼籲民眾籤名支持數字歐元
「歐洲已經落後了。與歐洲央行數字貨幣計劃相比,中國政府建立數字貨幣的步伐要領先6~8年……數字貨幣已日漸成為一個地緣政治熱門話題,歐洲必須加快步伐,避免未來數字歐元可能得在別家平臺上流通的尷尬。」桑德納教授說。
貨幣不是太空競賽
貨幣不是太空競賽,不是誰先上天誰就贏。貨幣更像是一場又有合作又有競爭的遊戲,畢竟你用另一種錢跨境付款,也得對方願意收才行。願意進這遊戲的人(各國央行)越多,貨幣才越能發揮網絡效應。
而2020年的疫情更是一場讓人始料未及的意外。愛紙幣的歐洲人,本來覺得電子支付是個選修課,沒想到現在幾乎成了必修。如果西方的支付習慣改變,也將給他們的央行研發數字貨幣帶去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
所以,來自西方的熾熱目光,我們先收收好。保持低調。
監製丨姜秋鏑
記者丨王璇 陳明磊 餘鵬
(編輯 陶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