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無疑是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秦始皇最大成就是統一了全國,開創了大一統國家的先例。他也是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但是,晚年,他迷信「不死之術」,他向東去找仙山,但死在半路上。
秦始皇在當上秦王之後,就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陵墓。在驪山腳下,70萬「驪山徒」花了40年時間才建造完成。整個陵墓是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則建造的,可見秦始皇作為一代帝王對於永生的渴望。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隨後的2000年裡沒有被挖掘出來,因為陵墓封土太大,連盜墓賊都束手無策。並且據說秦始皇陵中有水銀製成的「江河大海」,進入後會汞中毒。這一記載在《史記》中就出現了。《史記》的說法是秦始皇在皇陵中建造的「江河大海」是由水銀澆築製成的,幾乎布滿水銀。
秦始皇陵基本構造
也許有讀者會有疑問,在秦始皇那個時期,中國出現水銀了嗎?實際上,在公元前7世紀,中國人發現了水銀。起初,它被用作「丹」的藥品。至於當時是否有毒害到古人,並不清楚。後來,人們發現汞具有防腐功能。所以在古墓中澆築。
秦始皇陵是否有「江河湖海」
那麼,秦始皇陵中的水銀究竟有多少呢?真的如「江河大海」一般嗎?對此,專家在研究後表示:你們可以看看秦始皇陵周圍的石榴樹的生長情況,就能大致了解地下是否含有水銀及水銀的含量。
石榴樹的正常高度約為3米,但秦始皇陵周圍的石榴樹不高,高者不到兩米。經過測定,這些樹的果實也不能食用,因為果實裡面汞含量完全超過了標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地下汞的含量。所以有些專家說「石榴樹已經喝飽了水銀」。
據說秦始皇陵下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這座宮殿高度達到幾十米,是完全按照鹹陽宮殿的規格建造的。這就是前文所說的「事死如生」的體現。
鹹陽宮
從封土堆的高度推測,地下宮殿的面積應該是比較廣的。如果這座皇陵被貿然打開,裡面的水銀蒸汽會揮發汙染環境,確實會帶來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