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法篆刻大展:呈現當下創作,獲獎入展者趨年輕化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上海書法篆刻的傳承與創作以其實力一直受到關注,當下的上海書法與篆刻界的最新創作現狀與風格如何?

12月18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澎湃新聞在現場了解到,展覽分中華藝術宮與上海文聯兩個展區,共展出244件作品,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此次展覽80、90後作者共80名,佔總數的43%,比上一屆高11個百分點,大展獲獎入展作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走進中華藝術宮「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展廳,在悠揚的笛聲中,精心裝點的瓶花,仿古家具、雅致的點茶、焚香與書香墨香相映襯,現場呈現了一幅幅涵蓋真草隸篆行五體的書法作品與篆刻,有清新怡人的小楷或行書,也有古拙蒼勁的篆隸作品。同時展出獲獎作品與特邀作品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本屆大展分兩個展區,中華藝術宮B2展廳中展出本屆大展獲獎、入展作品;上海市書協名譽主席、顧問、主席團成員、常務理事的特邀作品和評委、監委作品57件同期在上海市文聯展廳展出。特邀作品部分包括周慧珺、周志高、韓天衡、張森、劉小晴等的作品,評委作品包括吳雪、丁申陽、張偉生、晁玉奎等,監委作品包括潘善助、章宏偉等。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

特邀作品,周慧珺行書對聯

周志高 草書橫幅

丁申陽 草書條屏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風氣,本屆大展採用了更為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主辦方邀請了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專家參與評審,並設立監審委員會,邀請媒體參與監督,評審中將作者姓名覆蓋,進行匿名評審,所有評委、監委籤署承諾書,嚴守評審紀律,確保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時,書法、篆刻、刻字三個類別分別由相應領域的專家分類評審,更加突顯評審中的專業引領。此外,除了三輪評審之外,還設置了獲獎候選人現場決賽和非上海書協會員現場測試等環節,考驗作者的現場書寫和篆刻水平。本屆獲獎作者代表任行志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要敢於嘗試和挑戰,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要走出去,參加一些培訓班,學習別人的經驗和方法,獲取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要積極參與活動。不是因為水平高了才投稿,而是因為投稿才慢慢提高水平,就是大家常說的「以賽代練」,爭取創作出更優秀的書法作品。

錢茂生 行草中堂一些學者認為,書法並不只是書法,更是綜合文化素養的呈現,當代的書法家有必要加強理論修養,更要通過讀書涵養文化底蘊,「有經典書論的指導,才能較快提高書法的技能技巧,甚或是改變自己的書法風格或創作方向。有抱負的書家,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能與深厚的學養,更要有學術的高度與科學的態度,不斷審視與調整自己的書法創作,方能有所創新,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獲獎入展作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本屆大展獲獎入展作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優秀獎作品包括任行志(松江區)、杜浩(閔行區)、李曉榮(靜安區)、楊祖柏(嘉定區、篆刻)、陳曉(浦東新區)、胡奇峰(松江區)、徐家來(松江區)、唐建平(金山區)、董漢澤(閔行區、篆刻)。

優秀獎作品 陳曉 草書條屏

優秀獎作品 唐建平 隸書對聯據主辦方介紹,獲獎者中,80、90後作者共80名,佔總數的43%,比上一屆高11個百分點;非上海書協會員共84名,佔總數的45%,比上一屆高16個百分點,更多新人新作的湧現說明了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也體現了大展不斷推陳出新,發掘書法人才的理念。

展覽現場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協主席丁申陽現場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疫情嚴重幹擾了我們的正常生活,藝術活動更是受到較大影響。與往屆展覽相比,本屆大展獲獎入展作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其中有很多『海漂』,就是到上海發展的書法家這樣的年輕群體都參與進來,展出水平也是各有千秋。此次展出的許多書法篆刻作品在筆墨、書風等方面都呈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這次獲獎作品唐建平的隸書對聯、陳曉的草書條屏、楊祖柏的篆刻以及入展作品池穎華的草書中堂等。從總體來看以前是上海特色體現的比較多,現在更多是融合在全國的書風裡。我個人認為以後還是要加強體現海派的特色。」

優秀獎作品 楊祖柏 篆刻局部

入展作品 池穎華 草書中堂對於當下海上書法篆刻創作在全國的影響力,丁申陽說:「不得不承認的就是當下海派的書法篆刻比二三十年前在全國的地位有所下降的。因為當時的海派書法是名家大家雲集。最近幾年來,這種影響力又在慢慢地恢復,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書法篆刻的傳承清晰,領導重視,參與人數也更多,而且大家比較投入。」

提名獎作品 陳志軒 小楷條幅對於獲獎者趨於年輕化,不少評論家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肯定。也有學者認為,上海一直不乏高水平的青少年書法人才,包括華東師大、上海師大在書法的高等教育中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上海高校中目前開設書法本科專業的仍然很少,要讓海派書法真正薪火相傳,要需要加強書法本科專業的建設。一些年輕的獲獎者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一直熱愛書法,這次大展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書法之道,不僅靠練技巧,也要靠涵養,今後將通過多讀書、增加閱歷、人生感悟來提高全方位的境界。」

展覽現場本屆雙年大展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結合了上海書協過去幾年的辦展經驗,在展期內組織專家進行現場導覽,讓觀眾能看懂「門道」,切實提高書法篆刻藝術的鑑賞力;引入傳統文人意趣的展陳布置和互動體驗;同時將在上海文聯展廳分會場開設老中青書法名家對談的抖音直播,通過線上展覽等全媒體手段,推動展覽永不落幕,公共教育功能得以持續,大眾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展體驗能實現多層次的獲得感。(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書法篆刻大展開啟:獲獎入展者呈年輕化趨勢
    上海書法篆刻大展:呈現當下創作,獲獎入展者趨年輕化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2020-12-19 10:17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圖說: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亮相中華藝術宮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起亮相中華藝術宮。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提名獎作品10件、入展作品168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風氣,本屆大展首次採用了更為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本屆大展分兩個展區,中華藝術宮B2展廳中展出本屆大展獲獎、入展作品;上海市書協名譽主席、顧問、主席團成員、常務理事的特邀作品和評委、監委作品57件同期在上海市文聯展廳展出。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風氣,本屆大展採用了更為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
  • 【書畫苑】洹上煙霞——安陽市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書畫家精品展
    ,宣傳部部長王樸、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文聯主席兼黨組書記鄭象徵等領導和各界嘉賓1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中共安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樸參觀展覽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相繼舉辦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我市書法家、美術家在這兩項國家級的重要展覽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個別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是書法入展十二屆國展數量名列全省第二,僅次於鄭州,為我市的書法、美術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 張羽健入展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作品創作手記揭示了學書規律
    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許多人很自信的認為,只要苦練就能學好書法,每見書法精品動輒曰「無他唯手熟爾」,書法的技術沒有賣油射箭那麼簡單,王羲之王獻之張旭顏真卿學書法都有師承,「無他唯手熟爾」能解決書法問題,難道你的天賦遠超書聖草書?更何況書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 陳志軒·2019入展獲獎書法作品
    「周慧珺杯」上海市扇面書法大賽(一等獎/最高獎)2019上海市書法篆刻臨摹展(入展)慶祝建國70周年「夢陽杯」全國專題書法展(入展)「相約河豚島」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收藏作品/最高獎) 「黨風正,國家強」 廣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書畫大賽(入選)2019年莘莊鎮第四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臨摹與創作特展)(入展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徵稿啟事(9月15日截稿)
    >上海市書法篆刻大展是上海市文聯主導,每兩年舉行一次的重大書法展事活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文藝工作的系列講話精神,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鼓勵廣大作者植根傳統,崇尚經典,開拓創新,繁榮書法創作,發現書法人才,推出精品力作,展示當代上海書法篆刻藝術水平,進一步推動上海書法事業的繁榮發展,特舉辦「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現將有關事項公布如下:凡是上海市書協會員或年滿18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徵稿啟事2020年9月15日
    上海市書法篆刻大展是上海市文聯主導,每兩年舉行一次的重大書法展事活動。
  • 唐雲龍刻字作品入展全國第四屆硬筆書法家大書法作品展
    ,平果縣書協主席唐雲龍刻字作品《旭日》入展,全國入展刻字作品僅30件。書法作品創作形式有冊頁、手卷、小品等,創作書體涵蓋了包括甲骨文、金文、簡帛書等在內的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體,刻字和篆刻作品創作形式新穎,可謂精品層出不窮。
  • 書法報社主辦: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徵稿公告
    為了進一步倡導傳統文化,傳承中國書法藝術,展示當代書法家風採,2019年我們繼續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這個南國佛教文化旅遊勝地,共同舉辦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現面向全國及海外公開徵稿
  • 書法家「遊勝利」一年4次入展全國書法大展,入展率100%
    2、入展獲獎情況全國第五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2020「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前55名「中國書法年展」楷書展2019「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全國第二屆行書作品展第二屆民間高手杯書法全國大賽二等獎第三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大賽
  • 【展賽信息】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徵稿公告
    「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現面向全國及海外公開徵稿。       新年伊始,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全新啟程,本屆「觀音山杯」藝術大展,我們首次增加篆刻內容,並舉辦首屆「觀音山書法藝術節」活動。在此之前,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成功舉辦了十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歷經十年的成長,我們見證了當代書壇的發展。
  • 《大書法在線》全國硬筆書法家提名展-24人展創作成員:林元弼
    主要獲獎情況如下:⊙「讚美祖國」全國書法名家硬筆書法作品邀請展入展。(最高獎)⊙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全國硬筆書法小品展入展。⊙第三屆「逸道雅集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特等獎。(最高獎)第二屆金獎。⊙首屆「寶安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優秀獎。(最高獎)⊙「福寶印杯」全國硬筆書法名家暨全國硬筆書法新銳邀請展入展。
  • 「木鐸金聲 以文化人」 華東師大書法篆刻研究生教學成果文獻展暨「頡籀書蹤」陳建勝作品展
    6年來書法篆刻專業學生在全國以及省、市級各類書法篆刻專業展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包括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八屆全國篆刻展,第三屆全國冊頁書法展,全國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上海第九、十屆、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全國大學生書法篆刻展,全國書學之路高等書法教學成果展,西泠印社評展等國家、省部級專業展覽。
  • 甘肅省第六屆「張芝獎」書法大展評審結果公示 天水1人獲獎16人入展
    12月17日,記者從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網站公布的「甘肅省第六屆『張芝獎』書法大展」評審結果公示名單中獲悉,本屆大展天水共有1人獲獎16人入展。 據了解,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書協承辦的「甘肅省第六屆『張芝獎』書法大展」自今年8月徵稿以來,共收到符合徵稿要求的書法作品2014件,其中行草書作品812件,楷書作品534件,篆隸、篆刻作品668件。經過評審,最終評選出獲獎作品14件,其中一等獎2件,二等獎4件,三等獎8件,入展作品181件。
  • 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徵稿公告(2019年7月31日截稿)
    共同舉辦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現面向全國及海外公開徵稿。新年伊始,第十一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大展全新啟程,本屆「觀音山杯」藝術大展,我們首次增加篆刻內容,並舉辦首屆「觀音山書法藝術節」活動。在此之前,書法報社、書法藝術網攜手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成功舉辦了十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歷經十年的成長,我們見證了當代書壇的發展。
  • 「尾崎蒼石書畫篆刻特別展」暨「中日交流書法篆刻大展」開幕式盛況
    為紀念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日本書法篆刻界領軍人物尾崎蒼石先生,率領蒼文篆會與西安終南印社的篆刻精英們及北京千印盦印社的同仁們在古城西安共同舉辦「尾崎蒼石書畫篆刻特別展」暨「中日交流書法篆刻大展」。
  • 張文平書法精品展
    2017年10月28日上午10點張文平書法精品展在開封市京古齋正式開幕
  • 劉兆輝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行書取法王鐸靈動而文雅
    劉兆輝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行書作品《魯源<題馬文璧秋山圖>》釋文:野館空山裡,林泉象外幽。淡雲初霽雨,紅葉早驚秋。魯源<題馬文璧秋山圖>創作手記:以此作品投稿,我的指導思想是以筆盡其勢,腕盡其力的自然書寫為原則。選定內容,決定以王鐸風格的大字行書書寫正文,以小字行書落款,穿插對比。著力再現覺斯行書用筆的連綿起伏,沉穩厚重藝術特點。在形式上,積極響應祖國書協的號召,採用不拼接不染色的整紙,突出視覺上白紙黑字紅印泥的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