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執行案件及時有序辦理,東平法院在夯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著力創新執行模式,堅持「強力+溫情」雙管齊下、「線上+線下」兩箭齊發,春節以來,共執結案件529件,執行到位標的額5000餘萬元,切實保障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不因疫情而延緩兌現。
幫工受傷賠償錢,翹首以盼
「幫工受傷致癱瘓,五年膠著要錢難。法院執行促還款,一朝如願淚漣漣。」本是短短一首打油詩,卻是因工致殘的申請執行人袁某在接到賠償款那一時刻的真實寫照。
申請人袁某癱瘓不能自理,妻子年前因病去世,兒子打工出了交通事故,全靠80多歲的母親照料。被執行人崔某腦癱需要照顧,大兒子和人打架躲出去多年沒回家,二兒子做了上門女婿無力償還19萬賠償款……這次事故讓兩個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法律並不是冰冷的,執行也不能僅僅靠強硬手段才能獲得效果。執行法官在充分掌握雙方情況後,決定打一手「溫情牌」,積極和村書記聯繫,建議他們為袁某申請了低保、殘疾人補助等救助金,讓袁某一家在基本生活上有所保障;接著和村書記多次溝通,了解了崔某二兒子的情況,並積極做其工作。
為了儘快解決雙方的後顧之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執行幹警在村民委員會對雙方進行了現場調解。經過法院與村委努力,最終被執行人二兒子同意拿出11萬元為其父親償還債務。申請人袁某在籤字拿到執行款的那一刻,流著激動的淚水說道:「我是真沒想到還真能賠我這個錢!」壓在袁某心中五年的大石終於落下。
孩子手術治療錢,迫在眉睫
2018年春節,4歲的李某在姥姥家與6歲的李某某玩耍,期間一起放鞭炮時李某不慎被李某某燃放的鞭炮炸傷右眼,後李某父母訴至法院,法院依法判決李某某父母賠償李某治療費用7萬餘元。因李某某父母未履行判決書確定的義務,李某父母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法官利用「總對總」查控系統對被執行人的銀行、車輛、股票、房產等進行了查控,發現有20000元存款,遂及時進行了扣劃。「被執行人常年在外地打工無法聯繫,我們找到村委深入了解情況,通過村委聯繫上了被執行人,通過給雙方釋法明理、分析利弊,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了和解。」執行法官表示。
本來案子到此就該結案了,但由於新冠疫情爆發,雙方都被困在外地無法交接賠償款,而李某年後就要手術,極有可能耽誤孩子的治療。執行法官通過電話、微信等手段積極和雙方保持在線聯繫,制定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由雙方老人在村委的見證下代為交接,其他手續通過微信發送給法官,疫情過後再交至法院。
該案最終得以執結,不僅解決了法律問題,還化解了雙方家庭矛盾,真正做到了司法為民。
復工復產周轉錢,刻不容緩
隨著疫情形勢不斷好轉,企業也漸漸掀起了復工復產的熱潮,保障啟動資金到位成為了每個企業的當務之急。東平法院在執行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時,通過在線調解幫助企業要回了欠款,有力保障了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被執行人吳某某未按調解協議支付東平縣某建材有限公司30萬元欠款,建材公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春節集中執行活動中,執行幹警將被執行人拘傳到庭,被執行人承諾當日償還10萬元,剩餘欠款於2020年5月1日前還清。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影響了申請人資金周轉,復工復產壓力巨大。
在了解到申請人的困難後,執行法官主動聯繫到被執行人,建立了由執行人員、申請人、被執行人組成的微信群,開展線上調解。經過多番做工作,申請人表示願意在遲延履行金、利息等方面做出讓步,被執行人也鬆了口,「法官,我也不是鐵了心不還錢,我想通了,復產關鍵時期不能因為我耽擱事,我一定儘快湊夠錢給你們拿過來……」近日,被執行人終於將剩餘欠款全部打入法院帳戶,執行法官當日便將執行款交付給申請人,給本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原標題:《線上線下促和解 鐵腕柔情解民憂——東平法院疫情期間轉變辦案模式做好執行工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