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丨朱睿
1.椎間盤在哪裡,有什麼用?
在人體的每個椎體之間,都有一個富有彈性的「墊子」,稱之為椎間盤。椎間盤中心是髓核,向外數十層富含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的是纖維環,並通過軟骨終板與上下椎骨相連。其作用是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保持脊柱的高度、使椎體表面承受的壓力均勻分布、對縱向負荷起緩衝作用、維持脊柱的生理彎曲等。
2.椎間盤生物力學。
髓核是半流體的膠狀物質,具有流體靜力學作用,髓核內壓構成椎間盤內壓,是維持椎間盤生物力學行為的必要因素。椎間盤內壓可以繃緊纖維環,並支撐終板,這是椎間盤厚度和軸向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退化的椎間盤厚度和軸向承重力下降,這會造成徑向隆起、剪切應力上升;同時,壓力分布的無序化會形成局部應力集中,增加終板及纖維環損傷的風險。
3.椎間盤突出是怎麼回事?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20~50歲中年人因長期伏案工作,姿勢不良或重體力勞動等導致的腰痛,常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其主要特徵即為纖維環破裂,髓核通過缺口出來。但椎間盤不僅存在於腰椎,也存在於頸椎各相鄰椎體間,並對頸椎的活動和壓力分散起著積極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頸部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結合外界不良壓力作用,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的突出,由此引發的神經根甚至脊髓受壓而表現出的眩暈、頸肩痛或上肢的疼痛與麻木症狀。80%以上的人一生中曾患過腰背痛,20%-25%至少有一次因腰背痛而不能工作。
4.醫生,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人體的每一個器官、組織和細胞都必然要經歷退行性變的過程。由於椎間盤受體重的壓迫,且頭頸和腰部活動頻繁,易造成椎間盤的擠壓和磨損,尤其是下頸椎和下腰部的椎間盤。早在15歲,鏡下就可見外層纖維環水平狀小的撕裂,之後多處小的撕裂匯合,逐漸增大成放射狀撕裂。髓核退變過程由內向外波及,20歲開始,髓核水分逐漸減少、膠原增粗,間隙被韌性較差的纖維組織所充填,兩處均發生在退變的基礎上,輕微外力或長時間不良姿勢即可出現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低頭族」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發生的重要群體。
5.醫生,為什麼不幹體力活也會患椎間盤突出?
缺少運動,全身的肌肉會鬆弛無力,長期坐位使腰背肌群持續受到牽拉,腰椎的加固作用明顯減弱;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玩手機,會造成頸椎椎間盤應力集中,頸肩肌肉勞損;一旦受到較大負荷的外力作用,就非常容易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因此,加強全身肌群的功能協調是非常重要的,有慢性頸肩痛,腰背痛患者更應該適當進行體育鍛鍊。
6.椎間盤組織學力學關係
正常纖維環時刻在抑制髓核的高膨脹壓力,密集的膠原纖維在緊張狀態下產生機械應變,即使是在最小的肌肉負荷下該應變依然存在。在退化的椎間盤中,局部組織缺陷破壞了纖維環生物力學的完整性,導致在器官水平功能障礙的異常細胞表型。微環境的機械信號和細胞反應之間的機械生物學存在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超載和欠載均可導致組織損傷或加速椎間盤退行性變。
7.醫生,突出後的椎間盤還能回去嗎?
在椎間盤突出症的早期,脫出的髓核仍可保持原有的彈性和韌性,隨著含水量下降,彈性和韌性也會逐漸下降。所以脫出的髓核早期仍有還納或部分還納的可能,但如果脫離中心,或與其周圍組織如後縱韌帶等粘連鈣化時,則無法還納。如致病原因未能去除,髓核可能會再次突出,症狀復發。
8.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復發?
平時注意生活習慣,避免重體力勞動和不良姿勢可以有效避免復發,再就是加強功能鍛鍊,用強有力的頸部肌群,腰背肌、腹肌以維持椎體的穩定性,使脊柱保持良好的平衡穩定,增加椎體對外源性損傷的抵抗能力,受到外源性損傷時可有效保護脊柱。
【作者簡介】
朱睿:德國夏洛特醫科大學博士,副教授,博導。
現任同濟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轉化研究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掛職副院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脊柱脊髓損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及生物力學方向PI。
關鍵詞 >> 腰椎間盤突出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