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幸虧「懸崖勒馬」,美蘇的恐怖計劃:引爆富士山,12城核打擊

2020-12-23 人群之中

廣島原子彈事件,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

1945年夏,日本敗局已定,但日本在衝繩等地的瘋狂抵抗導致了大量盟軍官兵傷亡。當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進程。

美軍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大量平民和軍人傷亡。

1945年4月,德國宣布戰敗投降,日本早已窮途末路,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即便如此,當時的日本軍方還是堅持戰鬥到底,甚至提出了一億人民「玉石俱焚」的想法,戰鬥到只剩下最後一兵一卒,完全無視美蘇的《波茨坦公告》。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蘇選擇對日宣戰,日本面臨著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的打擊。據記載,當時美國為了減少盟軍的傷亡,與蘇聯、英國談判,在日本12個城市將要投下12枚原子彈,直至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引爆。幾天後,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根據計劃,美國將在其他城市橫濱和東京投擲原子彈。誰知道,長崎原子彈爆炸僅僅四天後,日本主動找到美國,宣布投降。因為日本多拖延一天,就有可能造成無數人死亡。

可以說,如果當時日本不投降,美國將在未來10天內陸續投下第三和第四顆原子彈,而當時造成的損失不僅僅是幾十萬人死亡。當時除了美國轟炸日本,蘇聯其實已經做好了向日本毀滅性打擊的準備。

蘇聯當時的計劃叫做「引爆富士山」。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火山眾多的國家,富士山是日本最大的活火山。如果日本一直不投降,就會派轟炸機在富士山投空中炸彈,連續轟炸火山。這個時候,日本陸續而來的地震、海嘯等火山爆發引發的災害將徹底毀滅國家,美蘇的計劃實在恐怖。

相關焦點

  • 2020日本富士山櫻花季:富士山櫻花,富士山河口湖攻略
    每到三四月,社群網站上總是充滿了滿滿的粉紅花瓣,畢竟日本櫻花季可以說是人們最愛追尋的美景之一,但是如果可以一次看到日本富士山跟櫻花,是不是更棒呢?今年讓我們來去日本富士山,不只要賞櫻花,更要玩遍富士山河口湖周邊,來去採草莓、遊湖!
  • 沉睡300年的日本富士山,如果被大地震喚醒,對日本將是滅頂災難
    富士山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象徵,曾被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在日本有句諺語叫做"沒到過富士山的人不算有學問"。追溯於富士山的形成大約要在一萬年前,由於地殼的變動形成了火山。可如今這座沉睡著三百年的火山卻常常發怒,如果真的被喚醒,對日本有怎樣的影響呢?
  • 幸虧美國對日本投下了原子彈,要是蘇聯動手,日本肯定被炸沉了
    當時在亞洲戰場上,日本法西斯十分的猖狂,在中國大量的屠殺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多少人死在了日本侵略者的刀下,日本侵略者想要佔領我們的國家,佔領我們的土地,想從文化上佔領我們,可是日本侵略者的陰謀沒有得逞,最終日本還是宣布來無條件投降。
  • 日本富士山有個恐怖鬼屋,上百位真人扮鬼嚇人,嚇得遊客抱頭鼠竄
    日本有一個恐怖的景點,正好迎合了這些年輕人的口味。坐落在日本山梨縣富士吉田市的富士山鬼屋,成了眾多年輕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據說這個鬼屋還被吉尼斯紀錄評為:世界上最恐怖的鬼屋!這個鬼屋有著一個恐怖的故事背景。
  • 富士山下歌詞據說是個鬼故事?富士山下歌詞是鬼故事恐怖分析
    富士山下是陳奕迅的一首歌,歌詞是由著名填詞人林夕寫的,富士山下的國語版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愛情轉移。不過網上卻有很多傳言,說富士山下歌詞非常的恐怖,歌詞是一個鬼故事。富士山下歌詞恐怖分析怎麼回事?
  • 遊學日本:富士山
    日本第一高峰,火山頻頻噴發,自然神教傳統,富士山理所當然成為神山,而且還是日本「三靈山」之一。按照神教,富士山上不僅居住著日本最古老的神之一「國常立尊」,富士山本身也被神格化。山神(大山衹命)的女兒、執掌火的木花咲耶姫(Konohanasakuya-hime)即是富士山女神。這位女神以櫻花為徽標,因此常被當做日本的化身。而作為富士山神,女神更多被稱作「淺間大神」(Asama no Okami)。
  • 富士山下美麗的森林,卻是日本「恐怖」地方,曾500多人在此自殺
    「自殺」,這是一種快速解脫壓力的方式,在世界上有很多的自殺大國,日本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雖然近年來日本的自殺率有所下降,但依舊很高。在日本有有一片森林,叫做青木原,這裡富士山腳下最美的山峰,森林茂盛。但是茂盛的森林帶來的後果就是,有人在這裡自殺過後,屍體可能再也不會有人看到了,有很多的日本青年在這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所以這裡被稱之為自殺森林。
  • 日本聖嶽:富士山(Mount Fuji)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引以為傲的象徵。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也有「玉扇」之稱。富士山南麓為草原,北麓有五湖,為精進湖、本棲湖、西湖、河口湖及山中湖,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日本富士山的地理位置圖(據網際網路資料) 在富士山周圍100千米以內,可看到富士山美麗的錐形輪廓。
  • 《日本富士山》白日鼠-協助拍攝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徵。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日本富士山【第1幅圖】此作品由濟寧攝影愛好者龍先生在著名的揚州地區拍攝日本富士山【第2幅圖】此作品由溫州攝影愛好者曾先生在著名的雲南地區拍攝
  • 核打擊體系越加完善,我國打擊實力上升新高度
    核武器在誕生之後便成為無敵一般的存在,世界各國對它的追求至今不鏽,從二戰中的曼哈頓工程開始到美國,在日本首次投向原子彈,雖然是分兩次分別投放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但是核彈首次試驗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自此核武器成為了摧城拔寨的利器。
  • 《日本富士山》活閃婆-協助拍攝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徵。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日本富士山【第1幅圖】此作品由北京攝影愛好者豐先生在著名的湖州地區拍攝日本富士山【第2幅圖】此作品由遼寧攝影愛好者鹹先生在著名的包頭地區拍攝
  • 走,去富士山!
    想看富士山,最需要的是什麼?運氣!我們計劃去登山,所以選擇了夏季。結果由於疫情原因不開山了,但還是決定繼續拍攝。聽當地人講,這就是富士山的常態,能不能看到都憑運氣。不過相對來說秋冬季節機率較高,春夏的話就看人品吧……想知道我們最後人品有沒有爆發嗎?請看這一期的新刊吧!
  • 日本自由行:箱根富士山一日遊!
    去日本遊玩的時候,當天發生颱風,颱風帶來一場暴風雨,致使東京地區不少地方交通中斷,影響了上座率,也影響了我們演員的情緒。第二天突然放晴,天高氣爽,風和日麗,又值我們的休息日,按計劃要去箱根富士遊覽,大家非常高興。
  • 日本最美景點——富士山
    富士山(日文:ふじさん,英文:Mount Fuji)是日本國內最高峰,日本重要國家象徵之一。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活火山,接近太平洋岸,東京西南方約80公裡。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徵。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
  • 核輻射的恐怖超乎你的想像!遭遇過核打擊的國家有多慘?
    那核輻射到底有多恐怖呢?或許這個世界上唯一遭遇過核打擊的國家會給予大家一點點啟示與啟發。1945年8月6號,為了逼迫日本投降,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槍式結構的原子彈。這是人類史上第一顆用於核打擊的原子彈,而日本也成為了唯一一個遭遇過和打擊的國家。從此,人類真正意識到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
  • 揭秘:1969年,蘇聯欲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上世紀60年代,由於中蘇兩國在政治上存在嚴重的分歧,蘇聯撤走了在華的所有專家,至此兩國關係徹底破裂。此後中蘇兩國不僅僅在意識形態領域勢不兩立,而且雙方在4000多公裡長的邊界線兩邊也都陳兵百萬,兩國邊界經常發生武裝衝突,大有戰爭一觸即發的勢頭!直到1969年3月珍寶島戰鬥爆發後,雙方的衝突達到了最高峰。
  • 日本不止1座富士山?可別被這些「偽」富士山給騙了哦!
    富士山是日本的神山,也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峰(3775.63米)。但如果我說日本其實還有200多座富士山,大家是不是一臉的懵圈呢?實際上,這些「偽」富士山被統稱為「鄉土富士」,幾乎每一個省市都會有一座,不管是為了蹭熱度還是帶動旅遊,至少從外形上與本尊是極為相似的。
  • 富士山登山計劃 - 皇太子路線
    請參照富士山登山官方網站:http://www.fujisan-climb.jp/index.html這次我要介紹的最有意思的富士山登山路線 - 「皇太子路線(プリンスルート,Prince Trail)」,是連接了富士宮登山道和御殿場登山道的路線。
  • 富士山之旅,日本最美的徒步
    日本的象徵日本最高的山日本最大的活火山日本人心中的「聖嶽」這就是富士山,頭銜千千萬。 🗻若每個中國人心中都藏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夙願,那麼每個日本人心中就都有「一生一定要去富士山頂看一次日出」的信念。
  • 日本|你好 富士山(上)
    搜索歷史文章請點擊公眾號菜單文章索引提到日本的象徵,富士山算是最具代表性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