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潘神的迷宮》:暗黑童話裡虛幻與現實的交替,你看懂了嗎

2020-12-11 莫莉的天空

《潘神的迷宮》是人稱墨西哥三傑之一吉爾莫·德爾·託羅早期的作品,上映於2006年10月11日。雖然託羅是墨西哥籍,但這部片子卻是一部西班牙影片,以西班牙內戰佛朗哥政權統治時期為背景。僅從這個背景設定,根據託羅作品的一貫作風,自然也明白了他將在電影中對於法西斯的控訴並且給予希望的力量,這點和他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雖然《潘神的迷宮》當年並沒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但卻收穫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化妝獎,當然這三個獎項在我來看,大多歸功於導演託羅的怪物情節,才塑造了電影中「潘神」 這樣獨特的造型。

從潘神到地獄男爵到魚人,託羅總能在他的電影裡滿足著自己對「怪物」的幻想,把觀眾帶入他所塑造的怪物世界中。而託羅的怪物世界並非獨立於現實世界之外完全虛無的存在,他總能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稀奇的怪物角色,暗含的卻是對現實世界壓迫或者不公的控訴與反抗,這就是託羅電影的特點之一。

《潘神的迷宮》可謂是託羅電影風格的完美展現,怪物潘神,奇幻略帶黑暗的童話世界,西班牙法西思政權的壓迫,以及託羅在電影中給予弱小群體希望與力量都能從電影中解讀出來,造就了這部託羅的經典電影。

01 雙線敘事手法,把童話和現實緊密構建在一起,締造了不一樣的託羅「怪物世界」

1、童話線:奧菲麗婭的童話世界,唯美、夢幻下蘊含著孩子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童話往往都屬於孩子,所以對於幼年喪父,不得不陪同懷孕的母親去投奔繼父的奧菲麗婭來說,潘神的迷宮這個童話世界才是她心靈的真正寄託,也是她逃避現實的唯一方法。

在這個童話世界裡,奧菲麗婭有著最愛自己的父母,長相奇特但卻忠實的僕人,可愛的精靈,所有的一切都滿足著小孩子對美好的所有幻想。

但世上沒有什麼幸福的事情是憑空掉下來的,包括童話世界裡,所有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努力爭取,於是有了回歸夢想世界的三大考驗,所幸奧菲麗婭雖然犯了錯,但也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標,進入了自己完美的地下王國,成為了女王。

託羅在這裡表面上是表現了一個孩子的童話世界,但其實暗喻了當時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壓迫下人民對美好世界的嚮往與追求,哪怕這種追求需要犧牲,一如最後奧菲麗婭被繼父槍殺,但之後迎來的卻是一個全新的美好的社會。

2、現實線:展現繼父代表的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思政權的殘暴統治下的壓迫

另一條與奧菲麗婭的美好童話世界對應的電影敘事線,展現的卻是殘酷的現實。她的繼父代表了當時法西斯政權的暴政:暴打、槍殺無辜的村民;把最好的食物留給自己,向村民發放限量的麵包,還宣稱他們會保證給予人民充足的食物,凸顯了統治階級的虛偽;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惜一切代價鎮壓人民革命軍;甚至對於自己的妻子,也毫無努憐惜之情,在他眼中也只是一個生育工具。

如果說對於奧菲麗婭的童話世界託羅用的還是暗喻手法,那對於現實線,他則是毫無掩飾地把當時西班牙法西斯政權統治罪惡的一面完全暴露在了觀眾面前,引起了大家的憤慨。

完全調動了觀眾的情緒和同理心,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劇情發展中,關心著小女孩的結局。更加希望弱小的奧菲麗婭能真正通過她的童話世界逃離這份殘酷而可怕的現實,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幸福。

3、兩者最後融合的意義所在:童話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幻想?託羅的巧妙手法讓這點成為了影片最大的爭議,也是這部電影魅力所在

如果說託羅把奧菲麗婭的童話世界與現實世界從頭到尾完全割裂開來,做成兩個不相交的世界,那這部電影的魅力將會大大降低,可看性也減弱了。因為那樣大家就可以直接說這只是孩子被逼急了幻想出來虛幻世界罷了,僅為一個夢幻。

但託羅在開篇創傷了兩個世界,在影片的結尾卻把兩個世界巧妙地合併在了一起。奧菲麗婭放在媽媽床下的形同人形的曼德拉草,能被媽媽看到,然後扔到火裡也會發出孩子般的尖叫;奧菲麗婭用來製造任意門的粉筆被繼父發現;繼父追她到迷宮後,奧菲麗婭在和潘神對話時,在繼父的眼裡卻是她在和空氣說話。

這一切的塑造都讓觀眾陷入了迷惑,這個童話世界到底是真實存在又或僅是奧菲莉婭的幻想,而這個爭議卻正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之一。因為在孩子的眼中,真實的世界就是童話和現實相交的,這才是最真實的。

同時也代表了一個美好新社會、新秩序的誕生往往也包含在殘酷舊制度之下,不破不立,先有犧牲,才有美好的未來。

02 另類童話故事構建在獨特的歷史背景下,電影細節藝術表述,蘊含的是對法西斯壓迫的控訴

這部電影為何14年時間過去了,還一直為影迷們所津津樂道,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是因為在這部電影裡面,似乎每一個物品的出現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涵,而挖掘這些物品的內涵,與託羅隔空進行思想的博弈成了一大樂趣。

影片的背景設定為西班牙內戰時期,佛朗哥政權上臺,在影片裡除了用繼父這個兇殘的法西斯代表來表現既得利益階級對人民的無恥剝削外,還賦予了很多物品不同的含義:

鑰匙:既得利益的象徵

因為蟾蜍的存在,大樹才逐漸枯萎。而大樹在影片中卻代表了奧菲麗婭幻想美麗國度,更暗喻了當時的西班牙。蟾蜍自然就是吸血鬼般存在的法西斯統治階段,它吮吸著人民的「血肉」,獨佔所有財富,才長得如此膘肥體胖,國家卻逐漸衰敗。

而它身上的鑰匙就代表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蟾蜍死了,法西斯統治階段被打倒了,既得利益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枯萎的樹也開花了。

刀子:奪回自由的力量

奧菲麗婭第二次考驗從無眼魔手裡面拿回來的刀子,則預示著想獲得新的生活,需要靠武力反抗,而這把刀子象徵著奪回自由的力量。

無眼魔的餐桌、繼父家裡的餐桌:統治階級手裡的財富

無論是繼父家裡舉行的盛宴還是無眼魔面前的餐桌,無疑都是異常豐盛。在當時惡劣的生活條件下,這些豐盛的美食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觸碰到的。

在這裡託羅將兩個餐桌進行了引喻對比,把繼父這些統治階層的人與無眼魔劃上了等號,他們都是「吃人」的魔鬼。自己獨佔著豐富的財富,肆意享受,不但不顧底層人民的死活,更變本加厲的不允許其它人來碰觸自己的「食物」,否則必遭追殺,以便維護自己的利益。

不得不說託羅真是細節暗喻高手,無論是《潘神的迷宮》還是後面的《水形物語》,兩部奧斯卡獲獎影片在其暗黑童話表徵下總含有對社會壓迫的控訴,只不過這種壓迫在《潘神的迷宮》裡表現得更加直白和殘酷,《水形物語》則比較委婉與唯美一些。

03 奧菲麗婭的三次考驗也暗喻了要戰勝現實社會的壓迫,需要具備的三種特性,也是託羅給出的希望

既然佛朗哥法西斯政權的統計是黑暗的,壓迫的,推翻這個就成了電影裡所有人民和現實觀眾的同共心聲,那到底要如何才能推翻這樣的壓迫,或者用之借喻要如何反抗現今社會中大家遇到的種種壓迫呢?託羅也在電影中借奧菲麗婭這一角色給出了答案。

奧菲麗婭要回到童話王國,成為公主,過上幸福的日子需要經過三次考驗,而這三次考驗就代表了如何反抗壓迫的意義所在:

考驗一:殺死蟾蜍,拿到鑰匙,代表了勇氣奧菲麗婭第一個考驗就是殺死盤踞在大樹根裡的蟾蜍,取得它身上的鑰匙。而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脫下美麗的公主裙,爬過泥濘的通道。面對比自己身體大數倍的蟾蜍,還要騙取它吃下三顆石頭,要做到這一切,需要的就是無畏的勇氣。

奧菲麗婭做到了,所以她取得了鑰匙,這也是開啟幸福的希望之鑰。我個人覺得託羅在這裡就用這樣的方法表示,想獲得自己的幸福,反抗哪怕是生活的壓迫,首先需要的就是勇氣,這是想取得成功必備的第一要素。

考驗二:到無眼魔處拿到刀子,但不可以吃任何食物,代表了毅力第二個考驗是到無眼魔處拿到刀子,看似任務本身很簡單,只要不吃無眼魔桌子上打開小柜子拿到刀返回即可。可是對於一個當時生活在物資超級貧乏環境下的小女孩,面對一桌子各式各樣的美食,又如何不動心。

所以奧菲麗婭在這裡犯了錯誤,害死了兩隻小精靈,自己也差點回不到現實中,被潘神斥責並暫時放棄她。

在這裡託羅表現的是通往新生的道路上凡事要有毅力,經得起誘惑,否則下場就可能是前功盡棄。可謂是給奧菲麗婭一個教訓,也給電影前的觀眾一個警醒,引起大家的反思。

也許我們可以抵擋住影片中美食的誘惑,畢竟我們不是小孩,美食誘惑也沒那麼大。但生活中除了美食之外,還會有金錢、權利各種誘惑,我們是否也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抵擋住這些呢?如果沒有足夠的毅力,那最後也會如同奧菲麗婭一樣導致任務失敗。

考驗三:選擇是否把弟弟交給潘神獻祭,代表了善良所幸在給了足夠的警醒之後,奧菲麗婭最終還是獲得了潘神的原諒,得到了第三次考驗的機會。但是當她抱著弟弟來到潘神面前,潘神讓她把弟弟交給他,採集弟弟的鮮血,她就可以回到自己真正的王國時候。奧菲麗婭拒絕了,她不願犧牲弟弟,用弟弟的鮮血來交換自己的幸福,所以她在現實世界中被殺害了,但也回到了屬於她的美好世界。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她是否真的死亡,真的回到童話世界又或者僅是死亡前的幻象,但託羅也在這裡給出了第三個答案,心懷善良才能擁有新生。

我們現實社會可能會遭遇種種不公平的待遇,心生怨憤,但無論如何善良才是我們獲得自我救贖的根本原因,如果失去善良,我們和惡魔又有何區別。

勇氣、毅力、善良是奧菲麗婭完成三重考驗需要具備的品質,又何嘗不是現實的我們面對生活艱難時候需要具備的呢?也是託羅給予這個看起來可能會有不公平社會的一種希望。

總結:

《潘神的迷宮》在不同人的眼裡會有不同的解讀,我每一次看也有不同的感受,但無論何種解讀或者感受,都不影響它是一部比較優秀的影片。如果你喜歡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那《潘神的迷宮》極力推薦你看;但如果你喜歡唯美的迪士尼童話世界,那《潘神的迷宮》可能會讓你失望。不過在託羅的「怪物世界」裡,《潘神的迷宮》屬必看電影之一。

相關焦點

  • 解構《潘神的迷宮》一部寫給成年人的暗黑童話,魔幻也是現實
    筆者認為,這絕對不是一部拍給兒童看的童話劇,徹徹底底是一部寫給成人看的暗黑童話。對於不熟悉西班牙歷史的我們來說,可能看不懂其中一些隱喻。但我們仍然能從中找出一些人性共通的特點。今天,筆者就從對影片結構上魔幻與現實兩方面劇情的交織、拍攝手法上色彩的巧妙轉換、導演對神怪形象的設計的隱喻幾個方面對該片進行解讀。
  • 《潘神的迷宮》:吉爾莫·德爾·託羅專屬的暗黑童話
    其實早在「水的故事」之前,吉爾摩·德爾託羅就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和理念,而那部最重要的作品便是潘神的迷宮潘氏迷宮和「水的故事」一樣,潘氏迷宮也是一部黑暗童話。當時,這種價值體系已經過時,因此也禁錮了迪斯尼的童話電影創作。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1937)電影潘氏迷宮裡,導演吉爾摩·德爾託羅試圖打破上述這些限制,於是他重新演繹這些故事。與單層臺詞相比,託羅率先引用了多層臺詞。他讓每一條故事線相互碰撞,創造出新的意義。
  • 電影裡那些「隱秘的角落」,揭示「壞小孩」的暗黑,你看懂了嗎?
    想起美國2006年上映的一部奇幻恐怖電影:它是建立在壓迫殘忍年代裡,一個小女孩的暗黑童話故事。02 愛而不得誕生的暗黑童話女孩名叫奧菲利亞,12歲,過得並不快樂。03 孩童式的反抗現實給予女孩的不安,全部反射在了奇幻世界裡。一邊是繼父對待他人的殘忍行徑,以及對她赤裸裸的嫌惡,所以屬於她的童話故事,總是黑漆漆的一片,潘神也是長著惡魔臉的山羊。
  • 潘神迷宮中的奇邪亞瑟
    亞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 《潘神的迷宮》的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Guillermo del Toro)曾表示,片中的視覺風格深受繪畫和插畫的影響,他說:「我喜歡亞瑟·拉克姆、埃德蒙·杜拉克和凱·尼爾森這些插畫家的作品,特別是亞瑟·拉克姆的風格阿紫《潘神的迷宮》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暗黑童話電影——唯美又刺激的「黑童話」
    與迪士尼童話不同的是,裡面沒有美好和天真, 雖然童話裡不止王子和公主,也存在奇幻驚悚的世界和詭譎靈異的故事。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來種草一些「暗黑童話」,不一樣的「黑童話」。最神奇的是卡洛琳發現在這棟老房子裡有一個驚天的大秘密!原先她曾經數過家裡的門,數字停留在13這個最不吉利的數字上。神奇的是在客廳裡還有一道誰也沒發現的門。這道門後面通向哪裡呢?原來在這扇門的後面是一個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的「鏡像世界」。這個世界雖然有點詭異,卻非常有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裡竟然還有一個「媽媽」。
  • 原版格林童話的暗黑真相,你真的知道嗎?
    然而,你知道這些神奇又浪漫的兒童故事最初問世的時竟是「少兒不宜」的暗黑成人版,其中甚至包括砍腳、挖眼、戀童癖等R18情節嗎?其實,很多童話在誕生之初並不是兒童讀物,而是帶著深厚的民間風格的「傳奇故事」。隨著時代的推進,這些故事逐漸演變為我們今天更為熟悉的奇幻童話。童話,不僅是為孩子們造夢的魔法國,也是為大人們守夢的烏託邦。
  • 孤獨的水,暗黑的童話
    2006年,光怪陸離的《潘神的迷宮》讓人們認識這樣一位擅長用暗黑鏡頭講述美好故事的導演。由於胖胖的身材,親切和藹的笑容,影迷們都戲稱他為「胖陀螺」。《水形物語》是一部有著託羅鮮明風格的作品,託羅的電影風格之一就是和古老童話、民間傳說的緊密聯繫,在畫面中表現出扭曲、詭異的美。託羅特別喜歡面目猙獰的怪獸,還是個克蘇魯迷。
  • 一個方法教你看懂暗黑童話
    2.朱朝陽真的是設計了一切嗎?月七反覆確認了劇中的細節,再參考了眾多網友的看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結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首先你要明白,這部劇的原著小說是十分暗黑的,它描寫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如果全按照原著來呈現,會過不了審,但編劇又想把原著的意思傳遞出來,所以只能處理得像掩蓋了一層霧,不會那麼容易看清。
  • 暗黑童話風愛好者手冊(下):純真與殘酷的衝撞
    上一期《暗黑童話風愛好者手冊》和大家分享了經典的黑童謠以及相關作品。本期會有更多泛黑童話的遊戲及其他作品介紹給大家。童話自誕生以來便不單純是哄孩子用的虛構故事,而包含著對現實的影射和對惡行的警示。黑童話放大了故事的陰暗面,更加無情,也更加適合成年人。
  • 《當怪物來敲門》:這部剛定檔的高分暗黑系童話為何與眾不同?
    文|樸芳 姚雨黛無論是在好萊塢還是國內,暗黑系風格的童話改編電影近年來在市場上愈發受到追捧,好萊塢改編拍攝的《灰姑娘》、《魔境仙蹤》、《美女與野獸》等一系列暗黑魔幻電影均取得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績。電影裡的「樹人」給少年康納講了四個故事。這四個故事中有四個人物,分別是王子、藥劑師、隱形人,還有你自己。第一個故事告訴你人生而有罪,沒有人是絕對的好人或者壞人;第二個故事告訴你一個人要有信仰,有信仰就成功了一半。可是有些時候,有信仰也是沒有用的;第三個故事告訴你,即使隱形人可以選擇讓大家都看到自己,他也是孤獨的,而且這種孤獨感會更強烈。第四個故事是最重要的,它告訴你什麼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潘神的迷宮】【戰爭/奇幻】百度雲資源,1080P高清中字在線觀看
    【潘神的迷宮】導演: 吉爾莫·德爾·託羅編劇:
  • 《當怪物來敲門》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三個黑暗的童話
    誰都不願意面對痛苦,你說他偽善也好,但這其實就是人性。觀看的時候有種熟悉感,發現和潘神的迷宮帶給我的感覺很像。孩子的視角,黑暗的童話,殘忍的成長和介乎奇幻與現實之間的猜測與不可捉摸。儘管這樣的故事套路老套我卻每次都很沉浸,類似的還還有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純真的視角續寫殘酷在我的觀點裡是非常厲害的敘事方式了。
  • 這部2018奧斯卡最佳影片毀譽參半,只有孤獨患者才能真正看懂它!
    這部電影就是《水形物語》,一則暗黑童話,一則殘酷又美好的寓言。《水形物語》的豆瓣評分只有7.2,作為奇幻片和愛情片的評分都處於中遊。IMDB的評分也只有7.4。爛番茄新鮮度92%,說明專業影評人真的很愛它。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只有73%的觀眾喜歡它,這和豆瓣、IMDB的觀眾評分如出一轍。
  • 刷三觀,血腥暗黑的格林童話真的是給孩子看的?
    《睡美人》是一個奸屍的故事,《藍鬍子》的禁室裡藏著被肢解的屍體,《萵苣姑娘》從孩子的口中說出性暗示。唱著「媽媽要宰了我,爸爸要吃了我」的格林童話,真的是給小孩子看的?為什麼《格林童話》被修改了45年?為什麼歐洲童話都是大尺度、暗黑系?
  • 上海迪士尼樂園:和艾莎公主合唱《Let It Go》,讓童話變為現實
    值得二刷的加勒比海盜搶到名額,暫時也去不了,所以我們就往加勒比海盜沉落寶藏之戰去了。此時人還不是很多,稍微排了一會兒隊,但玩的時候你會覺得真的值,特效超級厲害,是一次視覺盛宴,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感受一次。後來晚些時候,我們還去二刷了。因為這個項目帶有彩蛋,每一次的結局不一樣,所以二刷也是有必要的。
  • 暗黑童話進階史:從「被脫去衣服的小紅帽」到「萬聖節的鬼面具」
    比較格林童話1810年的厄倫堡手稿與1857年的終版,有兩點顯著的差異:一是小矮人救白雪公主的動機。厄倫堡手稿中,基於純粹的同情,小矮人邀請公主留在家中;在終版中,小矮人說:「如果你願意照料我們,替我們燒飯、縫衣服、鋪床、洗衣服……你就可以住在這裡」,小矮人是白雪公主勤勞善良的見證者。二是白雪公主的結局。
  • 電影與槍火,二戰中被遺忘的西班牙,潘神的迷宮火器盤點
    第一次看潘神的迷宮是在我高中時期,當時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太過於晦澀,感覺只是講述了一個西班牙法西斯上尉被弄死的故事,而主角奧菲利亞的一系列魔幻遭遇完全讓我摸不到頭腦。等大一些之後,才從中感受到影片用了魔幻的劇情來映射奧菲利亞的內心與現實的交錯,曼德拉草、洞裡的蛤蟆、魔法粉筆也都是歐洲通話中的常用元素。
  • 虛幻5引擎來了,遊戲真的快讓你分不清虛擬與現實了?
    遊戲界也不是虛幻引擎一家獨大,例如 EA 旗下的 DICE 工作室就採用了寒霜系列引擎, 《 戰地 》 和 《 極品飛車 》 系列就出自寒霜。還有各種各樣的引擎,咱們就不一一列舉了,那麼這個你從來沒見過的船新引擎虛幻 5 和現在的引擎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僅僅是畫面變得更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