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蘇軾在《水調歌頭》就這樣對仙界宮殿的絕美景色加以描述。
我覺得,用來讚美武當山的金頂再好不過了。
上周末去了一趟湖北武當山,無人機航拍下的天柱峰,籠罩在一片薄霧之中,陽光灑在金頂,在背後若隱若現群山相映下,美如仙境。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廣州過來十分方便,乘2個小時飛機到達十堰機場,再坐半小時汽車即能到達景區。
武當山及古建築群在199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它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
武當山旅遊最不能錯過的景點就是金頂,它是整個古建築群的精華,看完絕對會讓你感嘆古人的無窮智慧與高超技藝。
金頂是明代永樂年間,皇帝朱棣下令修建的,殿裡的神像、供案,屋梁整體全部用黃銅鑄造而成,代表明代銅鑄鎏金工藝的最高境界。
據紀錄片上介紹,整座金頂共有3000多個構件,他們都是在北京完成鑄造,再由京杭大運河走水路,沿長江、漢水,最後運抵武當山,再在山頂裝徹,鉚焊的拼榫。
金頂的整個建築為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看其外觀,使用了和北京故宮太和殿相同的重簷廡殿式結構,這種結構為中國建築的最高等級,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
經過了600多年的時間洗禮,如今金頂仍然輝煌如初,這是因為工匠當年使用了失蠟法鑄造,遍體鎏金(俗稱金包銅),堪稱現存古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明珠。
國內其它名山有金頂的景區,就是四川的峨眉山啦,但峨眉山山頂是個大平原,是適合修建這種大型建築的。
而武當山天柱峰的峰頂地方很窄,從建築學來說,這地方是不適宜修建廟宇的,所以不能不說,當時這個修建工程有多麼的龐大。
上山前,導遊就為我們介紹了一遍,當時永樂派遣了欽差大臣率30萬軍民工匠,前後花了十年時間修建武當,史稱「北建故宮,南建武當」的皇家建設大行動。修建金頂和北京紫禁城的時間是同時進行的。
朱棣之所以如此重視修建武當山金頂,是因為武當山的山型非常特別,以筆直的天柱峰為中心,四周群峰坡度依次向外遞減,形成「眾星拱月」的效果。
這種奇特的山形走勢,跟皇帝的統治思想吻合。金殿是朱棣宣揚皇權神授的殿堂,特出他統治的合法性,所以花這麼大的力氣去建造這個瓊樓玉宇。
金頂的下面,還有一圈高聳的圍牆,這也和北京的紫禁城遙相呼應,城牆上設了四個門。但只有南天門是可以通行的。
遊客要攀登金頂,得先經過太和宮。
太和宮修建於天柱峰南面的山腰上,整個建築都是沿用紅牆綠瓦的明代皇家建築法式,巧妙布局。
上圖橫匾「大嶽太和宮」,導遊說當時五嶽封禪時,武功山並沒列入五嶽。所以到了明代朱棣才下旨,冊封武功山為大嶽,意思為五嶽之上的神山。
太和宮雖然面積不算大,但古蹟保持完好,特別是皇經堂,屋梁上的人像木雕,美倫美奐,看好。
上面都是一些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像八仙過海裡面的人物。
皇經堂是巨石為基座,上面為明代木結構建築。
信眾們到達山頂後,都在這個小廣場上定點燒香。
太和宮左邊是鼓樓,右邊是鐘樓。
殿梁上的瓦片都是琉璃瓦,上面也使用了龍紋圖案,很有皇家氣派。
天柱樞光懸空閣樓
嘉靖皇帝重修太和宮的御碑。
太和宮對面有一個轉運殿,遊客要從兩邊狹窄的通道內鑽進去,圍著銅殿轉圈,小小的空間內,漆黑一片,完成看不到前人和後人。
路線攻略
有兩個方向可以到達金頂,一個是烏鴉嶺(南巖方向),一個是瓊臺中觀。如果要坐纜車,那就是從瓊臺中觀上。如果要步行登頂,大部分人都會從烏鴉嶺上。烏鴉嶺過黃龍洞後,會有一個分叉路口,向左走為前山(清代神道),向右走為後山(明代神道)。兩條線路相對,後山明代神道上的古建築多一些,但路線最長。前山路線較短,能看的景致少一些。
景區入口處有交通車接駁,無論到南巖或是瓊臺中觀,都需要在太子坡換乘點中轉。
關於門票:
進山門票是暫時是免費的,交通車105元(必須坐車上山的,因為步行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路程實在太遠太遠了),纜車上行70元下行60元,山上金頂和紫霄宮另收門票,金頂為27元,紫霄宮是15元。
遊玩建議,我們是從瓊臺中觀坐纜車上金頂,然後再徒步到烏鴉嶺,再遊玩南巖景區,坐車到紫霄宮繼續遊玩。這樣的安排雖然緊湊點,但一天就可以遊玩完整個武當山,很適合安排周末遊。
住宿:
我們住在山下,武功山景區大門一帶區域,150元一晚,住宿環境不錯,還有水果送。
交通:
十堰武當山機場距離景區為20公裡左右,打車是60幾元,車程半個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