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南北戰爭,就看懂了一半的美國

2020-12-11 騰訊網

2020年的總統大選,美國政局出現了高度兩極分化現象。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在政界和民間迅速傳播。

早在大選前的9月底,《紐約時報》專欄作家、3次普立茲獎獲得者託馬斯·弗裡德曼就表示,擔心美國正處在「潛在的第二次內戰」邊緣,他說,「我以報導黎巴嫩歷史上第二次內戰,開啟了我的記者職業生涯。我很害怕以報導美國歷史上可能發生的第二次內戰,來結束自己的記者生涯。」

弗裡德曼(右)接受CNN採訪 視頻截圖

這讓很多美國人對「第二次內戰」的擔心增加了很多。

事實上,美國短短兩百多年的歷史,已經發生過很多次各種級別的社會撕裂和族群撕裂,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構建了現代美國的政治基礎。可以說任何一項政策的出臺,都有獲益的一方和失意的一方,但因無法調和最後發展成大規模內戰的,其實也就南北戰爭一次。

讓人欣慰的是,目前的危機跟當時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一場起因爭議可能最多的戰爭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一頁,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大規模內戰,戰爭持續了4年多,超過300萬人參戰,62萬士兵死亡(約為美軍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時陣亡將士的總和)。

關於南北戰爭的成因,後世有許多爭論,迄今不休。但無論各派解釋有多殊異,舉凡奴隸制存廢、州權、經濟衝突、價值衝突等等,唯一不能否定的,即美國的主權與領土統一在此戰得到徹底鞏固,對時任總統林肯來說這始終是首要之務。

美國自1776年獨立之後,南北兩方就開始沿著不同的路線發展。

從1820年起,北方和中部各州開始進行工業革命,到19世紀50年代左右正式完成。而南方地區的路線,依然是傳統的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

二者矛盾一直都有。北方的經濟模式是工商業,政治態度是加強中央集權(有助於統一國內市場,政府還可以通過關稅壁壘和財政補貼扶持工商業發展),搞精英政治。南方則是以種植業為主,不希望有強勢政府和強大的軍隊(對於他們只意味著賦稅)。

當美國國土擴張完畢,矛盾就越來越明面了。當時美國正向西部拓展,南北爭奪激烈,都想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北美秩序。矛盾一:新併入的州算是蓄奴州還是自由州?最後的蛋糕該由誰吃;矛盾二:關稅問題,北方要搞產業升級,為避免歐洲廉價品的衝擊,要求政府提高關稅,但南方種植業作物多數是銷往歐洲,萬一歐洲以高關稅回敬美國,南方派會吃虧。

1860年林肯就任總統時,矛盾終於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1861年,美國南部各州宣布退出聯邦,組織起了「南部聯盟」。4月15日,林肯政府發布了討伐令,統一的美國頓時陷入內戰,南北戰爭爆發。

林肯本身厭惡奴隸制,但不願在法制上太快廢除,以免激起南方的反彈,因此他反對廢止1850年通過的《逃奴法案》;在1858年競選參議員時,也曾一面向芝加哥人說道「所有人生而平等」,一面卻向查爾斯頓居民宣稱:「我從來不贊成白人和黑人以任何方式獲得社會和政治上的平等,我從來不贊成給黑人投票權……我贊成將高人一等的地位給予白人」。

也因這種「靈活」的溫和立場,林肯被共和黨推選出來競選總統,共和黨認為此人應能緩和南方獨立的念頭,但南方州依舊警告林肯一旦當選將脫離聯邦。故林肯勝選後,立刻發表演說安撫南方:「我無意直接或間接地在有蓄奴制的州裡幹預蓄奴制度。我相信我沒有這樣做的合法權力,而且我也沒有這樣做的意願」,同時強調美國的不可分割:「我認為這些州所組成的聯邦是永久性的……任何州均不得僅由自己動議,即可合法脫離聯邦……我認為依照憲法與法律,聯邦是不可分裂的;我將盡我所能,務使聯邦法律在所有各州得到忠實貫徹,這是憲法本身明文規定責成我這樣做的」。

因此當南方州執意自組「美利堅聯盟國」後,林肯立刻認定這是反叛,並繞過國會授權逕自派軍平亂,同時其呼籲人民參軍的理由也是維護聯邦而非廢奴。

美國國會於1861年8月通過《沒收法案》,允許向聯盟軍作戰的黑奴可獲得自由時,林肯便表示反對,他認為這很可能激使未加入美利堅聯盟的肯塔基、馬裡蘭、德拉瓦、密蘇裡等四個蓄奴州也跟著脫離。而當林肯聞知聯邦軍將領弗裡蒙特在密蘇裡州沒收叛亂者財產並釋放黑奴後,也立刻解除其兵權。廢奴主義者對林肯的行為頗不諒解,《紐約論壇報》創辦者格裡利還寫信質問道「您已經過多地被議會中那些來自邊境地區蓄奴州的政客們所左右」。

不過林肯回信辯稱:「我的最高目標既非挽救奴隸制度,亦非摧毀奴隸制度,而是拯救聯邦。如果無須解放一個奴隸就能拯救聯邦,那麼我將不會解放一個奴隸;如果必得解放所有奴隸方能拯救聯邦,那麼我將會解放所有奴隸……如果說我對奴隸制和黑人做了什麼,那是因為它有助於拯救聯邦」。這更是清晰地表達:廢奴與否僅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手段,後者才是戰爭的起因與目的。

林肯

也正因如此,林肯在廢奴的腳步上一直前進得很慢,甚至起初還不肯同意黑人加入聯邦軍隊,以免傷害白人士兵的自尊。

重新梳理這段歷史,就能解釋何以直到1863年1月1日林肯才公布實施《解放奴隸宣言》,且僅宣告叛亂州的奴隸可得自由,同時又允許叛亂州在百日內若放下叛旗將可保留原有制度,直到1865年12月美國憲法通過第13條修正案後才正式全面廢奴。

林肯對此直言不諱地承認:「解放奴隸會給我們帶來在南方土地上生長起來的20 萬人,它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東西,也使敵人減少同樣多的東西。」彰顯唯有解放黑奴可幫助聯邦打贏戰爭後,林肯才願意促成。同時他又留下後路讓叛亂州歸附並安撫蓄奴的前述四州,就是要儘可能以最低成本加速國家統一,而非徹底顛覆改造南方的社會制度與生產方式。

南北戰爭結束後,400萬奴隸雖然獲得了自由,但處境跟戰前沒什麼區別。絕大部分人還是繼續在南方的種植園中廉價勞動。而名義上自由帶來的選舉權,也被南方立法變相剝奪了。

美國黑人真正獲得選舉權,是得益於1964年的民權法案,這距離南北戰爭開打都100年了。而這一法案的成因呢,則是美國黑人長期處於社會底層,生活困苦,失業率高,所以二戰時很多黑人參軍。二戰結束後,大量的退役黑人成為一個有力的群體,誰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地位,這才有了後來風起雲湧的黑人運動,進而出現了民權法案。

歷史學家克羅齊在其著作《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中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150多年來,美國關於南北戰爭的討論從沒間斷過,看法也一直在變。但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歷史上沒有一場大規模戰爭,是因為愛和正義打起來的,所有流血衝突的背後,都是利益。刻意模糊最重要衝突因素的,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別有用心。

一場不值得慶祝的戰爭

雖然南北戰爭不僅使美國避免了被分裂,推進了政治體制的不斷完善,掃除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障礙,為美國之後的崛起提供了堅實經濟基礎,但相比於獨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流行文化中對南北戰爭的描述只佔很小的篇幅。

無論是勝利的一方還是失敗的一方,都不願對一場「自相殘殺」的內戰做過多的渲染。

美聯邦有一位叫羅伯特·李的大將軍,聽到討伐令時,頓時淚流滿面。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國家會陷入到需要戰爭來維護統一的地步。作為名將,他很快被委任為聯邦軍司令,以平定南方叛亂各州。而他的故鄉就在南方的叛亂州——維吉尼亞。他是一名能徵善戰的將軍,但他無法率領自己的軍隊去屠殺自己的同胞和鄉親。

羅伯特斷然回絕了這個重要任命,憤然辭職回到維吉尼亞,以此抗議政府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他在辭職信上悲愴地寫道:「我一直無法下定決心舉起我的手來反對我的本州島、我的親戚、我的孩子們和我的家人。因此,我辭去了軍隊職務。我真誠地希望:除非為了保衛我的維吉尼亞,我將永遠不必拔出我的劍。」

最終,羅伯特統帥的南方部隊抵擋不住精銳的聯邦軍隊的猛烈打擊,只好向聯邦軍隊的首領格蘭特將軍投降。而格蘭特將軍亦敬重這位偉大的將軍,親手寫下一份「無比寬鬆」的投降條件:軍官和士兵經宣誓後予以釋放,交出武器和作戰物資,軍官隨身武器不在此列。

決戰過後,獲勝的聯邦軍隊無不歡欣鼓舞,格蘭特將軍對戰士們說:「這場勝利沒有什麼值得我們慶祝的,戰士們,因為戰爭結束了,叛亂者重新成為了我們的同胞。」他的話音剛落,所有的人都靜默了。

今天我們面對複雜多變和多重衝突的世界局勢,回看美國南北戰爭,以之為鑑,或許會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編輯:馬小閒

小編碼字不容易

喜歡就請點個【在看】吧

如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東方文化雜誌(ID:dfwh-hk)

相關焦點

  • 美國南北戰爭對美國的意義何在
    應該說自南北戰爭以後才標誌著美國的美國的正式崛起。意味著一個不可分割點聯邦政府的存在。一個強大富裕美利堅正式出現。我們都說美國的制度穩固而完善,都是聯邦制,蘇聯解體,而美國卻日益穩固。事實上,美國的制度基本上成熟正是在南北戰爭以後的事情。一句話,南北戰爭成就了今日的美國。
  • 美國南北戰爭到底為何而戰?
    在美劇《紙牌屋》中有這麼一個橋段,主人公弗蘭克去參觀一個南北戰爭古戰場,因為這裡既是他祖先陣亡的地方,又是當地的旅遊景點,對此他非常政治正確說了一句,「更不要為奴隸制這樣愚蠢的原因開戰」。這句話其實也符合人們的刻板的印象,美國為了解放黑人發起一場南北戰爭,這一事件也成為了美國的閃光點,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客觀的說,美國人解放黑奴是真的,南北戰爭也是真的,但是解放黑奴只是結果,而不是目的。林肯曾經在給朋友的信中對南北戰爭如此描述,「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存奴隸制度,亦非摧毀奴隸制度。
  • 美國南北戰爭,一場人渣之間的戰爭
    美國沒有貴族傳統,但是非常重視個人品德。美國獨立之後很長時間裡,人品都是經商從政的重要資本。但是南北戰爭改變了這些。正人君子都不能打仗以林肯為代表的北方,擁有絕對的人口和資源優勢。南北戰爭打響才兩個月,就招募了31萬軍隊,林肯先以麥克道爾為統帥。麥克道爾渡過波託馬克河,派一支小分隊去偵察,結果暴露行軍計劃。南方派優勢兵力增援,北方大敗,因為久疏戰陣,撤退變成潰退。林肯不得不換帥。第二任北軍統帥是麥克萊倫。
  • 美國社會分裂,源於南北戰爭
    導讀:美國社會的裂痕被逐漸體現出來,而此裂痕從美國建國開始就已經存在,《日本經濟新聞》刊載的《美國為何會撕裂?》中,從歷史發展的進程全面剖析了美國社會出現裂痕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文中寫道, 18世紀末,多民族國家性質的美國從英國脫離,致力於促進社會的融合。但是,不同的國家在性質上本就是不同的,這也使得民族融合困難重重。19世紀中葉,隨著南方和北方矛盾越來越尖銳,經過了四年的南北戰爭,北方在此戰爭的勝利使得情況發生轉變,國家分裂停止。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剛好以此作為創作背景,編著了《飄》。
  • 美國南北戰爭:白人與黑人的跨世紀恩怨
    近日,由於美國警察暴力執法,用膝蓋頂住一名黑人脖子致其窒息而亡,引發了全國性的抗議,美國白人與黑人之間的梁子是什麼時候結下的?這要從南北戰爭說起。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一場最大規模的內戰 ,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
  • 胡錫進:美國或正在打響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胡錫進:美國或正在打響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美國前所未有的封號和反封號大戰或許成為該國意識形態的「南北戰爭」。川普發聲,除了怒斥推特,還聲言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平臺,表示「我們不會被禁言「,他的這個聲音通過美國總統的官方帳號和競選團隊的帳號發出,但也迅速被消聲和封禁。推特還封禁了兩名川普效忠者弗林和鮑威爾的帳號。川普的支持者們都聚集到了一個叫Parler的社交平臺上,谷歌直接封禁了它,蘋果要求它在24小時內整改,目前暫時銷聲匿跡。
  • 美國南北雙方都不想用戰爭解決矛盾,為何戰爭還是爆發了?
    南北戰爭(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 ,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往下看。
  • 解讀美國南北戰爭:黑人真的被解放了嗎?
    美國黑人之死引發全美遊行說起美國的歷史,美國的獨立戰爭並未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建國。而真正意義上的美國建國史,還要從南北戰爭開始說起。美國南北戰爭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打完後,當時的美國並未真正的統一;美國的各州都是各管各家的,形象的比喻來說,更像是現在的歐盟。
  • 美國國債200年:從建國到南北戰爭
    19世紀20年代之後,美國交運業、輕工業開始發力,但是農業仍居於主體地位。隨著海外農業產品需求的下滑,美國農業增產速度、長期GDP增長速度放緩,利率中樞也從6%下移至5%左右。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土地市場活躍,金融監管缺失,土地成為最重要的金融投機品種。
  • 美國南北戰爭中解放黑奴是為了黑人的人權嗎?
    多年以來,林肯總統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籤發的《解放黑奴宣言》,一直被看作是一個劃時代的人權進步的宣言。美國的自由民主形象,在世界面前高大了許多,自由的火炬顯得更加明亮。但是,這個有著似乎不容置疑歷史結論的事件,其發生的實際原因,卻被許多明白真相的人避而不提。
  • 老照片:殘酷的美國南北戰爭,圖10為著名的「死神的收割」
    美國內戰(也稱南北戰爭,1861-1865)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戰爭,共造成75萬名士兵死亡,40萬名士兵傷殘。南北戰爭消滅了美國的奴隸制,為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掃清了障礙,使美國實現了真正的統一。以下為一些南北戰爭時期的老照片亞伯拉罕·林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總統,美國第16任總統傑弗遜·漢密爾頓·戴維斯,美利堅聯盟國(南方)首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1861年拍攝,美國北方聯邦的青少年士兵,可以看到,既有黑人,也有白人。戰爭伊始,年輕人義無反顧的奔向戰場,但不知道照片中有幾人活到了戰後1862年拍攝,名為「拉法葉指揮部外的違禁品」。
  • 美國種族問題簡史4:南北戰爭與馬丁·路德·金
    美國歷史上僅有的一次內戰是南北戰爭(1861—1865年)。南北戰爭前,美國通過強買、趁火打劫、戰爭等手段,獲得了大片土地,基本奠定了美國本土的版圖。然而這時,有個棘手的問題,擺在很多人面前:新拿下的土地,採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還是奴隸制生產方式?
  • 美國南北戰爭舊影;美國特工的開創者,奴隸交易所門前的黑人士兵
    美國南北戰爭舊影;美國特工的開創者,奴隸交易所門前的黑人士兵 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他創建了平克頓國家偵探機構。1861年,他成功地挫敗了對總統當選人林肯的暗殺計劃,隨後他作為聯合情報局的首腦繼續為國家服務——他也是美國特工的開創者,美國情報史上的宗師級人物。
  • 美國大選已成火藥桶?南北戰爭會重演?牛津教授:不排除發生內戰
    由於擔心新冠疫情再次擴散,超過7100萬美國人進行了提前投票。這一數據佔到了2016年提前投票總數的一半。在這些提前選票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暫時領先共和黨候選人川普,但這不意味著川普落選的可能性很大。
  • 美國南北戰爭,南方擁有數百萬黑人軍隊為什麼會輸了?
    美國獨立以後進入了殖民擴張的時代,而發展到南北戰爭的時候,南方擁有數百萬的黑人,為什麼還輸給了人數較少的北方呢?南方數百萬黑人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南方奴隸主的軍隊當時美國南北分裂,南方是以黑人為主的殖民經濟,而北方則是主張發展先進的工業生產。
  • 美國那點事|對南北戰爭認識的歷史流變如何在今日掀起波瀾
    當地時間2017年8月17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聯盟的總司令羅伯特·李的雕像被破壞。視覺中國 資料近日來,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因拆除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而引發的暴力流血事件,使得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再次浮出水面,也讓很多美國人對南北戰爭的真正起因、結果、及其對現代美國的影響進行了又一次的反思。在南北戰爭結束了150多年後,美國人到底是如何看待南北戰爭的呢?支持和反對「拆像」的人分歧究竟又在哪裡呢?
  • 美國南北戰爭是自己的內戰,為什麼戰爭結束後要向英國索賠?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艘「阿拉巴馬」號戰船對北方商船逢船必搶,搶不成就毀壞它,成了令美國北方切齒痛恨的海盜船。到1864年6月, 「阿拉巴馬」號共截擊了北方60多艘船隻,造成經濟損失達650萬美元。英國、法國、巴西等國家為「阿拉巴馬」號戰船的海上活動,提供了許多方便。
  • 美國的利益分配失衡,觀念又無法統一,最終點燃了南北戰爭的戰火
    在美國尚未建國之前,奴隸制度就已經遍及北美多地,即便是獨立戰爭後建立的美國,也未能及時將奴隸制廢除,反而是任由其繼續存在。美國南北雙方也逐漸形成了資本家組成的北方派系和支持奴隸制的南方派系,雙方的利益分配不明與觀念不合,導致雙方的矛盾日漸加大,最後就變成了一場可怕的內戰,即美國歷史著名的內戰——南北戰爭。
  • 章騫:南北戰爭是鐵甲艦時代的第一次大型戰爭
    1861年4月南卡羅萊納州的薩姆特堡之戰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南北戰爭開創了海戰歷史上很多的先河南北戰爭可謂是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總體戰爭,雙方大規模地動用了鐵甲軍艦,可謂鐵甲艦時代的第一次大型戰爭。雖然在克裡米亞戰爭期間,鐵甲與火炮、蒸汽機已經登場亮相, 但還只是以零星的形式出席。而南北戰爭中,雙方都迅速地將這些新技術和新理念付諸實踐,開創了海戰歷史上很多的先河。
  • 普魯士元帥為何輕視美國南北戰爭:兩個武裝暴徒,在全國追逐打鬧
    美國南北戰爭,是影視作品裡經常會看到的題材。美國聯邦軍和邦聯軍兩邊排成密集隊列,互相「排隊槍斃」,是不少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的情節。由於後世美國的強大,南北戰爭似乎也成了世界軍事史上的重要篇章。但是,對於那個時代的歐洲專業軍人看來,這場戰爭卻處處體現著落後的戰術、粗糙的訓練,以及各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業餘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