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先說一下,掘金這輪的困難在哪。
一支有約基奇的球隊,開發進攻不是難題,但掘金的外線回應卻不見得可靠。季後賽第一輪,掘金全隊都準,那很可能意味著,這輪大家都要還債,結果就是,除了約基奇本人,掘金核心輪換的準星都不如第一輪。快船又有極為可怕的攔截弱側分球能力,於是約老師千辛萬苦把球傳過去了,以格蘭特為首的鋒線卻頻頻打鐵,就很讓人沮喪。
掘金的另一個希望是,約老師和穆雷的二人轉擋拆,在上線兩個人就把全部問題解決,就像第一輪打爵士的一些場次,持球投和外拆搞定一切,讓比賽走不到考驗其他隊友外線回應這一部,那麼快船就成了頭疼的那個。結果是,約基奇沒問題,穆雷不行,快船防他的喬治、貝弗利都太難纏,穆雷這輪系列賽的手感又有自然下調,掘金的二人轉配合就成了約基奇的獨角戲,穆雷只剩幫襯了。
再說防守。
掘金比爵士有更好的對位倫納德的資源,加上倫納德過於變態的中距離準星不太可能維持(雖然還是很準),這輪系列賽,掘金沒有讓倫納德爆炸起來,是個不錯的結果。但球隊防擋拆存在的天然局限性,對面的快船又順下和空間兼備,在倫納德開發出的超強餵餅能力支持下,還是讓掘金的防守處於顧此失彼的狀態裡。
雖然快船這輪配角也有不少問題,路威哈雷爾都不在狀態,整體外線回應準星參差不齊(準確的說,主要是莫裡斯和喬治準),但回暖後的喬治本身就有保底,倫納德個人主攻一般的時候也有牽制力,跟掘金比,快船還是更接近雙星,而掘金大部分比賽裡是約老師獨木難支。
系列賽打到G5,1-3落後,對面雖然有些問題,核心球員卻很可靠,那麼想從深淵裡爬出來並不現實,因為快船保底能力太強,掘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然後你會看到,馬龍教練這場比賽的很多用人也很奇怪,比如第一節格蘭特兩犯領的早,而倫納德要打滿第一節,所以馬龍上了普拉姆利防倫納德。約基奇此時還在場,配上小波特、克雷格和穆雷,這是個超大陣容,防守效果還挺好,進攻也打出了漂亮的空切配合。
但這樣的用人似乎只是權宜之計,能否維持效果也是問號。第四節掘金又擺出了穆雷、莫裡斯、哈裡斯的三後衛陣容,而快船此時是三前鋒,於是對位喬治的球員就只能是穆雷,這麼對可不行。掘金甚至出現了約老師和穆雷都不在場的時間。類似這些用人方式,看起來都不像馬龍用來破局的調整。
但這場米爾薩普的出場時間從14分鐘又加回29分鐘是好現象。米爾薩普第一輪系列賽比較坑,一定程度是因為爵士外線是小快靈風格,米爾薩普的老胳膊腿跟不上也合理,而快船是一支鋒線主導的球隊,米爾薩普相對就沒那麼慢了,那麼他作為一個小解法和重要的協防點,價值就能體現出來。
好了,我說這麼多,都沒提掘金到底怎麼贏的,這意思是不是說,掘金贏了純粹因為快船自己沒打好?
不是這樣,掘金這場攻防兩端有一些小亮點,大概可以歸納為:
尋找和把握錯位的穆雷約基奇擋拆;
掘金的配角們可以少投了;
防守輪轉拉滿。
穆雷這場26分,掘金最高,雖然真實命中率還是只有49.4%,但以他這輪的標準看,這效率算常規操作,在只有1個失誤的情況下,能打出產量也是好的。
穆雷的辦法也不複雜。還記得之前我在掘金和爵士的那場真打的常規賽復盤裡,寫到的穆雷和約基奇針對戈貝爾的方式嗎?
穆雷擋拆,戈貝爾兼顧1防2,穆雷突破到中途向外移動,爵士來不及二次換防,戈貝爾跟著穆雷到三分線,後面如何蹂躪爵士小個,就交給了約基奇。
穆雷這場用同樣的方式在逼迫祖巴茨換防,這樣他和約老師就都有錯位可打。
這招對快船來說,也不是太難拆解——讓祖巴茨去防克雷格或者格蘭特,讓倫納德防約基奇,喬治防穆雷。在穆雷跟約基奇擋拆時,喬治先努力嘗試擠過掩護,拖延一點時間,不行的時候喬治和倫納德換防,這樣進攻時間不多了,給約老師打低位來不及,就得穆雷去單挑倫納德,穆雷是很難打得動的。
快船到了這場比賽的後面,的確這麼防了。
這個對位策略還能避免祖巴茨被約基奇的外拆針對,按說是快船按死掘金陣地進攻的不二選擇。
但老裡這輪系列賽一直不想這麼防,不是他想不到,畢竟第一輪的時候,老裡是拿祖巴茨防克勒貝爾或者芬尼-史密斯的,說明他明白,用中鋒去防對手一個不準的鋒線有特別的意義。老裡可能覺得,波神沒什麼低位能力,用一個鋒線大量時間去防,消耗更小,但倫納德全場防約老師就很吃力了(常規時間,可以試試倫納德和莫裡斯輪流防)。
這麼想的結果就是,約老師的外拆遲早會來,前面四發都不中,第四節咣咣兩記,老裡心就涼了,然後很快就改成了這個他不太情願的對位。
穆雷和約老師合計拿了48分,對快船內線的針對夠狠,但雙核怒砍48分是贏不下比賽的,如果掘金沒有其他辦法,這兩個人至少合砍60分才夠用。
掘金這場的另一個思路是,既然這輪系列賽鋒線的外線回應不準,乾脆就打得更有侵略性一些,增加切入的回合,用體型優勢去衝擊快船的鋒線協防。
這聽起來是個有點離譜的方案,因為快船三大前鋒尺寸都不小,掘金敢跟快船玩這個,其實是在攻擊對手的強點。但他們的確有條件這麼打:
約老師能穩定的把快船中鋒拉到上線;
掘金鋒線很大隻,衝擊力夠強。
於是就有了這些或巧妙,或者粗暴的攻筐回合:
掘金這場的侵略性數據並沒有特別漂亮,主要是籃下比重還是不高,但有不錯的籃下命中率和罰球數據,配角們出手了5場以來最少的三分球,實現了少而精的回應,這總比被快船逼出不準的射手大量打鐵要好。
能打出這種效果,除了掘金的主動選擇之外,跟穆雷終於能撐產量也有關係——回合能在他和約基奇那終結,也就不會分球給其他人。
反過來,這是快船這輪系列賽裡,侵略性數據最差的一場——超低的籃下比重,不高的籃下命中率,很少的罰球。掘金拿出的防守輪轉質量功不可沒,他們的鋒線在籃下短暫接管快船內線能力很強——點名表揚小波特——這就導致快船不得不把一些送到籃下的球,又分出來給外線。儘管快船38.1%的三分命中率回應不錯了,還是不足以彌補侵略性數據的損失——這是雄鹿式防守邏輯的勝利。
當然,掘金的防守成效有一部分也是快船亂打的結果,哈雷爾第四節兩次正面挑戰約基奇是個縮影。快船這支球隊,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支大樣本上在亂打的球隊,但因為進攻資源過於強悍,所以怎麼打也無所謂。
不太在意的結果就是,資源不錯的對手——掘金鋒線協防很強——在有些夜晚,就能讓你吃到苦頭。
總得來說,G5是一場,掘金在攻防兩端,找到對付快船方法的比賽,只不過擺在他們面前有兩個現實:
首先,他們依然2-3落後,必須連打兩場好球,以及快船這兩場都不暴走,他們才有機會;
第二,他們這些方法也未見得能維持。系列賽的主動權依然牢牢的把握在快船手裡。
但這不代表快船高枕無憂了,他們本賽季的目標顯然不是擊敗掘金就完事了,還要面對更強的對手,像第一輪和第二輪這樣,小毛病不斷,恐怕是不行。
不談傷病,我們想想看,季後賽迄今為止,隨便數數,快船出了多少問題:
第一輪喬治拉胯,不針對博班,對獨行俠的後衛群不針對,或針對失敗;
第二輪路威和哈雷爾拉胯,祖巴茨的對位選擇可以早點改,G3迷之使用三後衛。
快船在不停出現意外的情況下,還是能贏球,可見容錯率之高,被看做奪冠大熱門當之無愧。
可是,這種想法的假設是,快船能把那些不該出現的問題解決,在未來某個時刻,我們能看到一個100%全功率的滿狀態快船——然而:
如果出問題才是常態呢?
假如快船在之後的比賽裡,每場必有一人拉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願是我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