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遭到破壞的原因很多,比如飲食不當,過度地節食、挑食,那麼不僅會導致身體缺乏營養,降低身體的免疫力,而且還可能會引發貧血、低血糖等多種併發症;平時情緒不穩,壓力過大,長期處於焦慮、緊張、抑鬱的狀態,那麼就會導致植物的神經功能受到影響,降低身體免疫力的抵抗能力;平時缺乏運動,那麼體質跟免疫力就相對於他人較差,容易感染多種疾病;勞累過度的時候,會使得身體過於疲乏,影響到內分泌跟免疫系統的功能,長時間下去也同樣會對免疫力造成影響;從小過度保護身體,使得免疫力得不到細菌等的刺激跟提升,那麼當身體一旦接觸外界含有其他細菌、病毒的環境的時候,就容易患病,致使免疫力下降;另外,人體逐漸衰老的時候,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隨年齡逐漸下降。
今天我們不過多介紹剛才說的幾種原因,專門談談運動傷害免疫力的問題,可能有人會問,剛才不是說了,缺乏運動會降低免疫力,為什麼現在又說運動會傷害免疫功能,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並不矛盾,因為經常規律運動能增加免疫力,是對運動的長期效果而言,而今天談的運動傷害免疫功能,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也就是高強度運動後的一段時間內,人的免疫力會短期內降低,被抑制,所以這裡不得不介紹一下所謂運動後的「開窗理論」:劇烈運動,尤其是力竭性運動,也就是運動到再沒力氣運動之後,身體免疫功能有個被抑制的階段,一般是3-72小時,這個階段,身體對病原體的抵禦能力很低,好像門戶洞開一樣,所以叫「開窗理論」。
當然,實際上的情況可能比「開窗理論」要複雜,因為劇烈運動後,雖然免疫功能會降低,身體會「開窗」。但有些研究說,激烈運動後身體的抗感染能力也同時會一定程度的增強,但總的來說,人在劇烈運動還是會出現明顯的免疫力降低的現象。
運動本身是一種刺激,從植物神經的方面來說,運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本身就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外運動引起的皮質醇等激素水平的升高,尤其是持續數十小時的升高,對免疫功能都也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從營養方面來說,運動會引起糖類物質儲量的降低,長時間運動後往往血糖濃度會明顯降低,這對免疫功能的發揮也有很大影響,原因有兩點:
1、長時間運動後,血糖降低,皮質醇就會升高,這對免疫功能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2、血糖也是很多免疫細胞(比如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能量來源,血糖低,免疫細胞就會挨餓,免疫力就要受影響。另外,穀氨醯胺也是免疫細胞的糧食,長時間劇烈運動後血漿穀氨醯胺往往也會明顯降低,所以這可能也是運動導致免疫抑制的一個因素。
3、長時間運動產生的大量自由基,被認為可能也是運動後免疫抑制的一個因素,自由基進入到血液中,會和低密度脂蛋白結合形成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這種蛋白在血管壁內就會被當成異己存在,而被自身免疫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大量的泡沫細胞堆積,使血管壁向外凸出,最終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平哥大白話:由於長時間或者高強度運動後,血糖降低,皮質醇激素水平升高,血漿穀氨醯胺水平降低,同時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因此身體免疫功能可能被抑制,持續時間約為3-72小時,這個時間段相對來說,運動者可能更容易生病,需要重視,運動時間不要過長,注意運動中和運動後補充碳水化合物,運動強度要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