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基地科普、大數據分析新冠病毒……科技菁英雲聚成都市科協第...

2020-12-16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管是改變人們時間概念的交通,還是疫情防控所需要的醫藥,科技滲透、塑造、改變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如何為美好生活賦能?隨著物質生活條件逐步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逐步提高。科學知識如何更有效地向最廣大人民群眾中普及,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

8月23日,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成都金牛賓館召開。來自成都市各個領域約500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將在為期兩天的議程中,進行「聽取成都市科協第八屆委員會主席工作報告」,「審議成都市科協實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細則(修改草案))」,「審議成都市科協第九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選舉辦法」,「宣布當選成都市科協第九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名單」等多項議程。

在大會期間,封面新聞記者也採訪到多位參會代表,他們都是來自科技領域的佼佼者,各自在不同的專業方向,從事科技的前沿研究或者實際應用的工作。他們對科技如何更好推動社會發展,科學精神的大眾普及等,有著深入的卓見。

來熊貓基地不只是休閒旅遊

更是一場科普之遊

大熊貓人見人愛,但圍繞大熊貓的繁育、知識普及、野化放歸等,則包含著不俗的科技含量。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物保護研究中心副科長魏玲,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提到,科技一直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全面發展的根本驅動力和內燃機,「科技是我們基地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種推動力除了體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大熊貓的繁育上,還體現在科普教育上。」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物保護研究中心副科長魏玲

魏玲說,對於上一代很多人來說,動物園可能只是一個觀看動物獵奇的場所而已。但是,現在這些年,伴隨著人們審美需求和求知慾望的提升,單純展示動物的動物園,已經不能充分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所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現在是一個向不同年齡階段,來自不同國家愛的人們,傳達動物保護觀念的窗口。「我們所能給來參觀的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休閒旅遊的功能,而是能提供動物知識普及、保護意識、生命教育等。而這個知識和教育功能,就需要通過科技手段來達到。」

據魏玲介紹,早在2000年開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就在國內動物保護領域率先成立了專職從事科普教育的部門,」我們有20多名專職教員,不光是城市還是在鄉村,或者是在大、中、小學校,針對不同的人群開展不同的科普項目,持續努力把對動物保護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大眾。」此外,魏玲還提到大熊貓的野化放歸,也需要足夠的科研力量的投入。「畢竟,大熊貓繁育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它們能夠繼續擁有在野外生活的能力。」

大數據工具運用

幫助發現新冠病毒特點

在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科技帶來的效用毋庸置疑。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李國平,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特別提到了信息技術領域的大數據工具運用,在此次抗擊新冠病毒中起到的作用,「我們通過對網際網路上的基因標本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了新冠病毒的一些特點。比如人群易感性。」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李國平

疫情期間,關於病毒、流行病的一些知識信息,在網上傳播,有的並不準確。對此,李國平說,這的確是科普工作還沒有做到位的一個表現。目前的科普工作,跟現實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曾英

「成都宜居的城市屬性,對科技工作者具有很大吸引力。」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曾英認為,對標其他城市,成都發展科技創新優勢明顯,「四川是高校、科技院所的聚集帶,本身科技人才資源豐富。更重要的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提出,成都攜手重慶,在產業上進行優勢互補,未來將在西部地區形成強大的科技磁場。」成都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曾英也提出建議:「成都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方面可能需要進一步創新,在科技人才的治理作用及科技成果的長期使用權上,應予以充分尊重。」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申報通知
    、研究會科普部(科普工作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科普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科普部,各有關單位:為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科普活動,共同推進社會科普服務能力建設工作,中國科協科普部繼續組織開展2020年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
  • 中國科協:2020年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申報通知
    〔2020〕35號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科普部(科普工作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科普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科普部,各有關單位:為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科普活動,共同推進社會科普服務能力建設工作,中國科協科普部繼續組織開展2020年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
  • 【快訊】中國科協:2020年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申報通知
    〕35號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科普部(科普工作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科普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科普部,各有關單位:為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科普活動,共同推進社會科普服務能力建設工作,中國科協科普部繼續組織開展2020年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
  • @所有人,成都熊貓基地面向全球徵集LOGO
    它可以輕鬆地打破時空的局限,在不同時代和載體中變換自如,連結著成都熊貓基地的過去和未來,見證成都熊貓基地從無人問津的小荒坡,發展成為集科研保護、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生態型國際旅遊度假區。見證星星之火,終以燎原之勢,享譽全球。LOGO重如泰山——時空、文化匯於一圖。它承載著成都熊貓基地33年苦心鑽研、團結奮鬥、改革創新的歲月。
  • 重慶市菁英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落戶重慶建築科技職業學院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4日13時12分訊(何婷)23日,菁英匯·沙磁創新會議在重慶建築科技職業學院舉行。會議上,市科協、沙坪垻區政府與重慶建築科技職業學院三方共建的重慶市菁英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 第22屆中國科協年會科普產業論壇在青島舉辦
    央廣網青島8月12日消息(記者王偉)8月11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科普產業論壇在青島舉辦。本次論壇以「發展科普產業,助力產業科普」為主題,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入研討「科普產業化,產業科普化」發展趨勢,共商共建科普產業發展交流平臺,助力產業科普創新發展。山東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愛國出席論壇。
  • 堅持守正創新 凝聚科技力量 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作出新貢獻...
    省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以來,全省各級科協組織及所屬團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科技創新中扛起使命擔當,在深化改革中積極奮發作為,堅持守正創新,凝聚科技力量,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思想引領邁向新境界 5年來,全省各級科協組織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思想引領邁向新境界。
  • 市科協:科普為民催開民族團結花
    今年以來,市科協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技志願服務工作為載體,把科協中心工作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緊密結合,引領全市科技工作者以實際行動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取得顯著成績。示範引領,打造民族團結特色品牌。
  • 砥礪奮進逐夢行——「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科協凝聚科技力量服務...
    2019年新冠疫情發生後,省科協及時調整展示內容,播發了100餘條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視頻節目,在《百姓關注》欄目播出「抗擊疫情,科協在行動」專題節目,當日該欄目超過800萬人收看,及時有效向公眾傳遞權威科普知識,緩解公眾恐慌情緒。
  • 對話成都市科協第九屆委員會主席曾勇:勇於開拓、善於創新讓成都...
    封面新聞 記者楊晨 張杰8月24日下午,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順利閉幕。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當選為成都市科協第九屆委員會主席。「重任在肩,任重道遠。」當選新一屆市科協主席,曾勇有感而發,「每名科技工作者,都身兼城市的建設者和未來的創造者。我將和全市科技工作者、各級科協組織一道,積極融入成都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做好科技工作者服務工作,團結帶領全體科技工作者,勇於開拓、善於創新。」當下全球競爭日趨激烈,關鍵領域核心科技的創新創造能力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 成都市141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名單、地址、電話一覽
    成都市141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名單、地址、電話一覽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衛健委了解到,成都市新增5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包括四川電力醫院、崇州二醫院、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醫院、電子科技大學醫院(清水河校區
  • 開平市氣象科普園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
    開平市氣象科普園獲「廣東省青少年 科技教育基地」稱號 近日,開平市氣象科普園榮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是今年江門市唯一申報成功的科普基地,也是江門市歷史首個獲得此稱號的氣象成員單位。 近年,在江門、開平科協、國省市氣象局及氣象學會、中國氣象科技產業園北京雷特防雷檢測中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開平市氣象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防災減災和推進全域旅遊的工作部署,依託開平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與氣象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以防災減災科普和氣象業務、科技文化體驗為導向,建成了氣象科普園(一期)。 科普園佔地29.73畝,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
  • 【科協改革研討】應重視和加強科技社團科普能力建設
    二、制約科技社團科普能力提升的因素與國外科技社團在促進公眾理解科學和在國家科技傳播體系中發揮的作用相比,我國科技社團的科普能力普遍偏弱,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新要求,與公眾對提升科學素質的新期待,與科技社團改革發展的新任務不相適應。
  • 江陰市科協多措並舉持續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陰市科協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組織動員全市各級科協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科學防控引領,勇擔應急科普重任,積極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貢獻。一、持續加強志願服務,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 「零距離」感受科技魅力 河南「i科普」科技志願服務助力新時代...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實習生 陳寶仁)醫衛專家義診、科普大篷車展覽、植保無人機無人車展示......8月14日,由河南省科協、河南省文明辦主辦的2020年河南「i科普」科技志願服務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在滎陽市啟動,不少市民「零距離」感受了科技的魅力。
  • 廣西興賓區科協積極開展科普反邪教宣傳活動
    一是將反邪教知識納入科學普及主題宣傳活動中,進而打造「科普反邪教聯盟 共建和諧新家園」, 藉助科協系統雄厚的科普平臺基礎、優秀的人才隊伍和先進的創新工作體系,開展普及科技、反對邪教知識宣講活動,達到資源共建共享。在做好反邪教專題宣傳的同時,優化反邪教宣傳方法,將反邪教工作融入日常的科普活動中,實現科普資源共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搭建科技創新的橋梁 ——記區科協普及部部長楊莎莎
    區科協普及部部長楊莎莎就是一位堅守在科普宣傳一線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自從踏上科普工作崗位以來,她積極踐行初心使命,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強化科普陣地建設、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在她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區科協被中國科協評為2019年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她本人也於2017年被評為全國科學系統先進工作者。日前,記者就如何搭建科技創新的橋梁採訪了楊莎莎。
  • 「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202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公交專線發車啦
    進入五月,全國的科技工作者即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今年的「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以「科技為民、奮鬥有我」為主題,關注投身「兩線」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和科研、物資生產兩條戰線), 「兩決」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科技工作者。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 深化全域科普建設 推動新時代科協組織創新發展
    全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協組織建設與全域科普工作統籌協調推進,制定完善全域科普中長期發展規劃,面向基層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創新載體形式,厚植科技創新沃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普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