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北京工體開啟了大範圍的拆除工作。當球場看臺在重卡穿梭中轟然坍塌,人們終於意識到,那座承載榮耀與回憶的工人體育場,與北京說再見了。
不過,再見不是永別。工體正式啟動的是「保護性改造復建」工作,主體建築造型與特色元素將基本保持不變。這也就代表著,2022年這座工體仍將以我們熟悉的面貌滿血歸來,成為一座更現代化的專業足球場。
工體是十年大慶的獻禮,是眾多體育賽事和活動的舉辦地,也是改革開放後演唱會和專業足球賽的舉辦地,舉辦過亞運會,承接過奧運會項目。一路走來,六十年裡,留下了珍貴的記憶。
讓我們穿越歷史,藉助珍貴的老照片,重新瀏覽工體的過去。
1958年,北京選址朝陽門外東大橋北面建設工人體育場。選擇這裡是因為地處「郊區」,地方空曠,便於建設大項目。當時,這裡是一片荒地,遍地的葦坑。
經過8個多月的奮戰,工人體育場在八月底竣工
工體建立後,先後承接舉辦了十一次大型賽事,第一、二、三、四、七屆全運會,第26屆世乒賽(1961年)、1990亞運會、1994年遠南殘疾人運動會、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4年足球亞洲杯、2008年奧運會。
進入新時代,工體不僅成為舉辦體育賽事的聖地,也成為舉辦演唱會的聖地。工體隔壁的工人體育館在1985年迎來了威猛樂隊的演唱會,那也是西方樂隊第一次來華演出。
1986年,北京工體「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會,首次登臺的崔健,一無所有震撼全場。
不過,再見不是永別,2022,一座城在等你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