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上海商湧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下稱《報告》)發布會在北大舉行。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介紹,《報告》共分為兩大部分,前五章是對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總體分析,第二部分針對重點問題展開專題分析題。他還結合國常會有關商業養老保險問題進行了分析。他指出,未來我國養老保險發展應遵循「1+3」的基本發展思路:「1」是一個基調定位,即「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加快建設」;「3」涉及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三方面內容:一是高質量發展,二是包容性發展,三是綜合式發展,要強化商業養老保險的保障功能,滿足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需求,鼓勵發展「養老保險+養老服務」以及「養老保險+長護保險」。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就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現階段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應當注重以下三方面問題:可以借鑑萬能險的經驗增大積累期的靈活性;注重資金的保值問題,平衡收益與風險;積累實踐經驗,增強理論自信,呼籲壽險公司加大產品的創新開發力度。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中國精算研究院院長李曉林認為,現階段保險業發展由於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也面臨一些發展壓力,保險業發展已經從客觀地評估測算風險階段進入到幹預風險的階段,基於新發展階段,全社會應建立「風險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就「一帶一路」的相關風險管理問題談了自己的理解。他提到,我國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佔比逐年上升,由此引發風險與保險需求的增加。積極推動保險業開放,讓保險公司「走出去」有利於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這其中信保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有效覆蓋了一系列風險。同時,我國保險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網點數量較少、國際市場影響力較弱、協調水平不高、信息不暢,以及惡性競爭等問題。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就保險科技議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從市場主體角度來看,科技本身是人才、組織、文化的問題;從政策角度來講,提倡數據共享,促進行業發展;從監管角度,應建立適應保險科技發展的監管體系,注重監管機制設計,給創新以空間,平衡創新與風險管控,並保證監管政策的穩定性。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CCISSR主任孫祁祥教授針對保險科技相關問題提出建議。她說,保險科技的發展迫在眉睫,要培養具有戰略思維的人才。在監管與風險防控的平衡方面,在一些問題上要「兩害相權取其輕」,既要防範風險,又要為市場主體培育提供創新的空間。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原標題:保險領域專家聚焦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前沿)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