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撤銷了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在2020年2月27日對中國遊泳運動員孫楊八年的禁賽處罰。
據報導,此番撤銷僅針對此前仲裁團主席弗朗科·弗拉蒂尼曾有過「涉嫌辱華」的言論,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支持孫楊團隊對CAS的質疑並撤銷裁決,但對本案實質內容不予置評。
隨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發表聲明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孫楊能否免於處罰又能否趕得上東京奧運,仍然無法確定。
01.
———
「孫楊案」始末
今年2月28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裁定孫楊違反國際泳聯反興奮劑第2.5條規定——幹擾興奮劑檢測中的任一環節,並因此判處孫楊禁賽八年。
在這份長達78頁的仲裁書中寫到「孫楊是世界級的運動員,取得過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體育成就。但他不能凌駕於法律或法律程序之上。適用於孫楊的規則,同樣也適用於其他所有運動員,孫楊理應遵守規則。」
自2018年11月19日事件爆發以來,圍繞孫楊在此次藥檢中的表現各方爭議不斷。
甚至於國際泳聯在一開始的立場和態度上都更加偏向這位「泳壇第一人」,可在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將事件提交給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後,事件就出現了變化。
仲裁書/節選
在仲裁書中,也對各項疑點進行了解答:
1.三位當事檢測員
2019年7月16日,運動員通知CAS應當採取緊急措施以確保檢測員、採血助理、陪護員三人能夠參加庭審,並要求仲裁庭推遲開庭日期。
CAS認可後,於2019年9月5日讓檢測員接受了各方律師的詢問,對證詞和證據做了提前公正;採血助理則在11月14日開庭前一天,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同樣接受了律師和仲裁庭的詢問;陪護員則分別於10月16日和11月10日提交了兩份書面證詞。
2.WADA(世界反興奮劑組織)逾期上訴
2019年5月9日,孫楊請求法庭判定WADA向CAS的上訴逾期從而使得事件本身不具備可受理性。
2020年1月6日,法院駁回了孫楊的上訴。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已經明確表示國際體育仲裁裡當事人逾期提交上訴屬於單項體育聯盟內部規章的規定,因此並不存在管轄權的問題,即使程序上出現了紕漏,但並不構成不受理上訴的理由。
3.行為與資質
原告方WADA的主要矛頭指向了孫楊在這次藥檢中的「行為」,但孫楊的主要申述點在三位檢測員的「資質」。
CAS在最終裁決中認定檢測員在當晚已經多次警告孫楊拒檢可能產生的後果,因此孫楊需要為拒檢行為負責。
孫楊/
4.資質
仲裁庭認可尿檢官拍照的行為是「不合適」的,但也同時認為IDTM(國際興奮劑檢查管理中心)的三位工作人員每個人都能提供符合要求的證明文件。
因此,不構成運動員拒絕完成採樣過程的有力理由。
5.過激反應
2012-2018年孫楊總計經歷了180次藥檢,其中117次賽外檢查。而這117次賽外檢查中有60次由IDTM完成,仲裁庭無法理解孫楊為何唯獨對這一次的藥檢反應如此過激。
且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在此前的每一次的藥檢中,IDTM公司都提供過「單獨、具體」的授權信。
除了上述問題外,還有他在聽證會上對自己行為沒有任何遺憾的態度,以及其團隊錯漏百出的工作,孫母無視證人流程拒絕正面回答問題並試圖主動口述整件事情經過的行為,都讓仲裁團一致認為孫楊在整件事情上的處理需要承擔責任。
最終,這份長達78頁的仲裁書幾乎絕殺了孫楊的職業生涯。
02.
———
WADA發表聲明
在宣布禁賽八年的當天,孫楊就提出了上訴。
根據2012年《瑞士國際體育仲裁報告》中的數據,在聯邦最高法院上訴CAS判決成功的機率只有7%。也就是說,孫楊的翻盤希望微乎其微。
但今天傳來的消息,是否意味著孫楊真的打贏了這場勝率僅為7%的仗呢?
恐怕答案還是否定的。
因為撤銷裁決的起因是孫楊的律師團隊從CAS的團隊中找到了「中立原則漏洞」,即仲裁團主席弗拉蒂尼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過涉及辱華的言論(主要是針對吃狗肉以及玉林狗肉節)。
而這樣的言論可以從側面證明弗拉蒂尼可能在裁判中因為孫楊中國人的身份而帶有偏見,從而做出影響公正的裁決。
瑞士最高聯邦法院認可了這一質疑,所以才做出了撤銷裁決的決定。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法院並沒有對判決本身做出實質性更改。
仲裁團主席弗朗科·弗拉蒂尼/Franco·Frattini
隨著WADA同樣發表聲明稱會採取進一步應對,恐怕孫楊團隊目前的壓力並不小。
因為客觀來說,只要在下一次聽證會上更換可能影響到結果的仲裁團主席/成員,判決結果大概率會維持。
而孫楊想要真正打贏這場翻身仗,還是必須從上次構成仲裁團判定的「條件」入手,找出更加有利的證據,以及在處理事件時(如砸樣品)的合理動機。
據了解,在這次申訴中,孫楊的律師團隊裡增加了舍倫伯格律師事務所(Schellenberg Wittmer Ltd.),這家業內出名的律師事務所曾處理過39名運動員向CAS的上訴事宜,使得其中28名運動員最終被取消禁賽,11人解除了終身禁賽。
東京奧運會的延期給了孫楊重新爭取的機會,而在二度開庭之前,孫楊或許有機會繼續參加各項賽事,其中自然就包含了東京奧運會。
至於最終結果到底如何,恐怕還需要看WADA「咬」的有多緊。
孫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