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婚姻自主權作為人類的基本權利之一,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任何人或組織都無權幹預,這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中都是不言自明的常識。然而,在某些天主教國家,離婚現象卻被法律嚴厲禁止,任何人都不得違反,實在是不合情理。這樣的國家在全世界共有5個,而唯一入選的美洲國家,便是巴拉圭。
巴拉圭,是位於南美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北部、東部與巴西接壤,南部、西部毗鄰阿根廷,西北部跟玻利維亞交界,國土面積約40.7萬平方公裡,人口總數為705萬,首都是亞松森。巴拉圭是個多民族混居的國家,印歐混血種人約佔總人口的95%,其餘主要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和瓜拉尼語,絕大多數居民(89.6%)信奉天主教。
巴拉圭地圖
巴拉圭原是印第安人瓜拉尼族、圭庫魯族的聚居地,文明開化的歷史比較晚,直到16世紀之前,依然處在奴隸社會階段,靠漁獵和農業為生。1537年,巴拉圭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起初隸屬於秘魯總督區,1776年又被劃歸拉普拉塔總督區(管轄今天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在美洲獨立運動的影響下,巴拉圭於1811年5月14日宣布獨立,並建立共和國。
巴拉圭獨立後局勢長期不穩,建國後百餘年間多次發生軍事政變,導致政府更迭頻繁、經濟發展進程屢屢被打亂。更加糟糕的是,1864-1870年、1932-1935年間,巴拉圭先後跟阿根廷和巴西聯軍(巴拉圭戰爭)、玻利維亞(查科戰爭)進行了兩場大規模的戰爭,雖然勝負結果完全迥異,但無一例外都造成極為慘重的人員、財產損失(註:巴拉圭戰爭結束後,全國成年男子僅剩下2.9萬人,而查科戰爭則導致4萬青壯年喪生)。
關於巴拉圭戰爭的油畫
兩場戰爭均給巴拉圭帶來致命打擊,尤其是大量青壯年的喪生,給社會安定和經濟建設均帶來嚴重危害。因此,為安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緩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難題,巴拉圭政府在巴拉圭戰爭結束後便默許、鼓勵民間實行「一夫多妻」制,直到今天依舊如此。除此之外,作為虔誠的天主教國家,巴拉圭立國之初便禁止離婚,是目前僅有的5個禁止離婚的國家之一。
平心而論,巴拉圭境內的自然相當豐富,完全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其中,巴拉圭擁有巴拉圭和巴拉那兩大河流,水能蘊藏量約為56000兆瓦,並擁有伊泰普和亞西雷塔水電站50%的所有權,電力出口產值佔全國GDP的3-4%,是南美重要的電力出口國。與此同時,巴拉圭富含森林資源,森林面積達1724.6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42.4%,並盛產多種珍貴的硬質木材。
巴拉圭盛行「一夫多妻制」
作為農牧業大國,巴拉圭的耕地面積約450萬公頃,因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氣候適宜,非常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大豆、棉花、菸草、小麥和玉米等作物,並有利於畜牧業發展。時至今日,農產品及原物料仍為巴拉圭的出口大宗,出口額約佔商品出口總額的80%。除此之外,巴拉圭的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尤其是天然氣、鹽礦、石灰石的儲量較大,並有少量的鐵、銅、錳、鐵釩土、雲母、鈮、鋁釩土等礦藏。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巴拉圭能夠有效地開發、利用好上述資源,如果該國局勢能夠保持穩定,就算不能成為發達國家,但擺脫貧困、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還是大有可能。然而,由於巴拉圭長期遭受戰爭、政變和獨裁統治的危害,加之經濟基礎薄弱、旱災頻發、政府效能低下、國際經濟危機衝擊、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變動過大等原因,導致經濟運行前景不明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緩慢。
巴拉圭首都亞松森
時至今日,巴拉圭依舊是個貧困落後的農牧業國家,雖然近年來工業、旅遊業、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有所提高,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使得國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距離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標準還相距甚遠。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巴拉圭2018年的人均GDP為5871美元(約合41097元人民幣),但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
巴拉圭的人均GDP雖然不低,但由於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均(例如,巴拉圭的土地高度集中,不到1%的人竟佔有全國75%以上的土地),導致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水準卻很低。截至目前,巴拉圭貧困率高達26.4%,失業率高達7.2%,文盲率達6%,新生兒死亡率達10.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達20.2‰,國民營養不良率高達8.8%,飲用安全水人口比例僅有39%,情況令人憂心。
巴拉圭貧民區
最後簡談一下巴拉圭與中國的關係。作為美國長期以來的「跟班」,巴拉圭在外交事務中一向美國唯馬首是瞻,但在中美實現邦交正常化後,該國卻並沒有適時跟進,而是仍與臺灣保持著官方往來。時至今日,巴拉圭仍然是南美洲唯一沒有和中國大陸建交的國家,顯得異常孤獨、頑固。不過,隨著中巴之間經貿、人員往來的日漸密切,相信用不了多久時間,兩國終會實現關係正常化。
參考書目:《列國志:巴拉圭》。
更多精彩歷史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文史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