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往年7月,正是颱風活躍在「天氣舞臺」的時候。而今年7月遭遇歷史罕見,颱風不走尋常路,直接「缺席」了!
不過,可千萬別大意輕敵!常年8月是一年中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根據目前預報,南海中部熱帶擾動已於7月31日下午加強為熱帶低壓,今早8時其中心位於海南三亞東偏南方約165公裡的海面上。
進入8月後,颱風是否會異軍突起活躍起來?目前備受關注的南海熱帶低壓是否有望成為今年第3號颱風?別急!小編這就跟你說——
南海熱帶低壓來了!
現在,這團南海熱帶低壓中心附近最大風力7級(15米/秒),992百帕。預計,它將以每小時2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漸向海南島南部沿海靠近,並於今天中午前後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15-18米/秒,熱帶低壓或熱帶風暴級),之後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夜間進入北部灣,強度略有增強,移速減緩,並有可能在北部灣迴旋。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介紹,這個熱帶低壓有體積大、結構鬆散、風雨影響範圍大等特點。28日前後,副熱帶高壓北抬後,熱帶出現了大範圍的對流活躍區,這個熱帶低壓具有明顯的季風環流特徵,使得整個雲團範圍發展得特別大,且低壓中心較空,中心對流不夠密實,整體組織結構比較鬆散。
此外,由於結構鬆散,在其移動過程中帶來的強風雨影響主要集中在外圍雲系。目前,受其影響,廣東南部和南海北部海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風雨。
「從目前發展形勢來看,這兩天,該熱帶系統仍然處於結構調整過程中,強度不會有明顯的發展。進入北部灣後,隨著雲繫結構的好轉,強度會有所增強,有可能發展為今年第3號颱風,我們還將繼續密切關注。」向純怡說。
颱風「身」未定,風雨先到。受熱帶擾動影響,未來三天,廣東南部、廣西南部、海南島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
8月1日至8月2日夜間,南海大部海域、北部灣、東海西南部海域有6至7級、陣風8至9級的風,其中南海部分海域、北部灣北部海域的風力可達8級、陣風9至10級。受大風影響海域航行、作業的船舶,需注意航行安全。
8月進入颱風活躍期?
7月颱風缺席,8月是否會進入颱風活躍期?向純怡告訴記者,今年7月極大可能「空臺」,反映了今年到目前為止颱風不夠活躍的特徵。
中期預報顯示,8月上旬仍不會立刻進入颱風活躍期,預計8月中旬,隨著大氣環流的調整,可能將有1個熱帶氣旋生成,不排除8月下旬或將迎來颱風暴發的活躍期。
另據氣候預測,今年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將有4至6個颱風生成,其中1至2個影響我國。
向純怡表示,6月以來,華南大部降水明顯偏少,多地高溫不斷。截至7月30日,海口6月至今已經有44個高溫日,位居省會級城市高溫榜榜首。福州自6月以來也已經有37個高溫日,遠超往年。
受熱帶擾動影響,8月1日至8月3日,廣東南部、廣西南部、海南島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對於緩解旱情非常有利。
「2日開始,華南高溫天氣將自南向北緩解。」向純怡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華南等地強降雨持續時間長、局地雨量大,公眾需及時關注天氣預報預警信息,防範強降雨對交通出行的不利影響。華南、海南等地久旱迎甘霖,「解渴」的同時還將緩解高溫天氣,但需注意防範旱澇急轉。
數颱風,8月最忙!
統計表明,常年8月為颱風活動最為頻繁的月份,歷史平均有5.7個颱風生成,其中生成數最多的是1960和1966年(10個)。
8月份登陸我國的颱風具有數量第二多、強度第二強、登陸面廣、路徑多樣、北上型颱風增多的特點。縱觀1949年至2019年,71年間8月登陸我國的颱風共有130個,就首次登陸我國時的強度來看,其中17個為強颱風級、8個為超強颱風級,佔比高達19.2%。
我國除河北、天津以外的沿海省(市、區),從廣西一直到遼寧,都曾成為8月颱風的登陸地。其中最常登陸地點為廣東,其次為臺灣和福建。
「零颱風」也有先例,不過不是在7月。還記得2014年盛夏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也出現了類似異常情況,沒有一個颱風生成,開創了歷史上8月無颱風生成的先例。
那麼,一旦8月進入颱風活躍期,東南沿海地區應注意颱風帶來的暴雨、大風和風暴潮對沿海地區船舶、漁業養殖、港口和工礦企業造成的影響,切實做好防颱風的工作。(經濟日報記者郭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