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古老陽光的末日:搶救地球資源》

2020-12-23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博物好書館」主持人:劉華傑

          主持人點評

 
圖書作者湯姆·哈特曼(Thom Hartman)

        哈特曼的這本書是由上海遠東出版社翻譯出版的,這也是我記得這家出版社的一個線索。近代以來,人類對資源的過分消耗大家有目共睹,哈特曼在書中提出「分散電力、食物和水的生產」設想。在相當的時間裡我搞不明白,難道不是應當相反嗎?十幾年過去了,我開始一點一點認同他的想法,我們沒必要迷信全球化、不斷加碼的現代化。書中還提到「甘地的紡車」,年輕人可能沒聽說過。此書可以配合舒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閱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個研究領域中數不清的書籍、講座和紀錄片都在向公眾傳遞一個信號: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人類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資源危機和多種生態問題。卻也總有人說:「一切還好。你看,社會有序運轉,生活越來越便捷;科學技術總能幫我們找到解決之道。」

        倘若你也持有類似的觀點,那麼真誠地希望你能花一點時間,閱讀這本題為《古老陽光的末日:搶救地球資源》(The Last Hours of Ancient Sunlight:The Fate of the World and What We Can Do Before It’s Too Late)的著作。

 
《古老陽光的末日:搶救地球資源》 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

        這本出版於1998年的英文作品和它的題目一樣略顯「古老」,2005年由馬鴻文完成中文翻譯。作者湯姆·哈特曼(Thom Hartman)是美國屢獲大獎的作家和電臺主持人,曾經做過商人、心理治療師和政治評論員。在序言中,關注人類發展的美國作家約瑟夫·皮爾斯(Joseph Pearce)評價這部著作「論及地球整體,涵蓋所有物種」。許多讀者在閱讀後都被書中陳述所震撼,紛紛將其列入人生的「必讀書單」。誠然也有人對當中未能深入討論的內容提出質疑,但不能否認的是,這本得到豆瓣網評分8.9分的作品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跨越億萬年的有關能源與人類發展的故事。通過閱讀,讀者得以貼近去掉濾鏡後更加真實的歷史,直面今日富足生活背後前所未有的資源困境,反思不同文明進程中相似並被我們忽略的暴力因素。

        也許你已經猜到,書名中的「古老陽光」指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各種化石能源,它們是億萬年前由植物固定下來的太陽的能量,是人類不停攫取的「銀行戶頭」。其「末日」將隨著能源的大肆消耗而很快到來。雖以這一主題為始,哈特曼更加注重「世界正往何處去」的過程,最終落腳到「我們能為它做些什麼」。相比於同類型著作,這本書持有更加積極和樂觀的態度。以上3個關注點共同構成了本書主體的3個部分。

 
英文原著封面

哈特曼在第一部分「古老陽光即將用盡」的開篇就從能量構成的角度提出了獨特的「陽光理論」: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由陽光構成,新鮮的陽光為生物生長提供能量,古老的陽光則以化石能源的形式被封存於地底。隨著能源逐漸替代木材燃料,人類不再依賴森林並將其變為農田,人口也由公元1000年的5億以越來越快的速率暴增至1999年的60億。在這種發展模式下,曾經的雨林成為平價速食漢堡店的牧場,昆蟲和動物因氣候變暖而遷徙,食物鏈的穩定性遭到破壞;傳染病的傳播範圍大大增加,貧窮國家已經在饑荒和汙染中苦苦掙扎。但現行的文明模式必須靠消耗更多的石油來解決眼前的困境,於是這種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成為人與自然之間一場時逾千年的「龐氏騙局」。隨著物種多樣性一起消失的還有社會文化的多樣性,作者同樣嘗試用陽光理論探討人類社會制度的變化:奴隸制度是把某人體內陽光取出為剝削者所用的方法;化石能源的普及催化了工業文明,機器取代奴隸開始高效使用古老陽光;而不論任何時代,只要缺乏燃料,戰爭便一觸即發。在哈特曼看來,人類的發展與陽光的使用緊緊相關。

        在第二部分「年輕和古老的文化:我們是怎麼走來的」中,哈特曼進一步分析我們如何陷入了如今的多重困境。他對比了10萬年的古老部落文化與7000年的年輕城邦文化,強調不同文化對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合作為準則的古老部落文化偏愛新鮮陽光,掌握更多的維生技能,懂得量入為出,享有永續的生活;年輕的城邦文化則將人視為高於一切的存在,以焦土式農業為基礎,注重財富的積累與階級的權威。當本土的人力與資源枯竭時,年輕文化為了自我發展便用暴力掠奪更為健康的古老文化,留給它們有限的選擇:逃跑、死亡、為奴,或變成新的暴力。由於這種致命的感染性,權利逐漸成為文化的核心,城邦文化終成西方文明的基礎。作者將各個時期的年輕文化形式重疊起來,得到了西方主流發展歷程的內核:從蘇美爾到希臘到羅馬再到美國,每個文明都發端於掠奪,其沒落又與能源的耗盡有關。但在趨利思想和消費主義的裹挾下,關於被徵服文明的記憶卻幾近遺忘;常規教育又使人們將古老文化和自然視為原始而野蠻的。哈特曼認為,正是我們的心和文化造就我們今天的處境,使人類成為寄生在地球之上的「癌細胞」。在這一視角下,古老陽光的末日也意味著完全依賴石油、不加節制消耗自然資源的人類及其文明的末日。

        不過作者並未暗指部落生活就是完美的烏託邦,也沒有呼籲大家完全回歸古代生活模式——畢竟「我們已經走了太遠,過了可回頭的時刻」。因此,改變世界需要有全新的故事與生活模式。哈特曼在第三部分「我們能做什麼」中給出了自己的「處方」,包括冥想、重視女性權益、重塑財富觀、平等對待一切物種和文化、利用科技以節約資源、重新與自然相連結、建立有目的的社區、重建生活中的儀式,等等。或許以上方式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易於實踐並行之有效,但重要的是讓讀者認識到現狀的嚴峻並立刻作出改變,再用自己的行動影響更多的人。

        能源困境、生態危機和文化暴力的存在與相互影響,仍舊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狀。20多年後的這個春夏,還在肆虐的新冠病毒加劇了全世界的憂慮,或遠或近的實況必然促使我們對《古老陽光的末日》中的故事與呼喊產生更為深刻的反思。人類的明天將是寅吃卯糧的末日還是陽光永續的未來,哈特曼早已給出了他的回應,期待今天的你也能謹慎思考並作出選擇。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相關焦點

  • 地球末日生存攻略大全
    地球末日生存怎麼玩,地球末日生存新手如何快速上手呢?
  •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能源革命是搶救資源、搶救生命、保護環境的...
    一直以來,煤炭開採沿用1706年英國研發的古老開採方法,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全國煤炭採出率不到50%,基本採一半扔一半,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山西省年產約10億噸煤炭,按港口均價600元/噸計算,年損失約6000億元。另一方面,全國平均萬噸掘進率為34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瑪雅傳說中的「末日星球」被找到?真的有人在暗中保護地球?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而地球上的生物史也有三十多億年,但目前已知只出現了一次智慧文明,那就是現在的人類。人類文明的崛起可謂是神速了,從樹上下來到直立行走,學會製造工具並且使用工具用了數百萬年,而在最近的幾百年間科技水平突飛猛進,在很多領域都取得巨大的成就。
  • 地球氣候變化六大臨界點:人類的真正末日
    地球氣候越來越惡化,隨之帶來的危害也在一點點的暴露出來,一起來看看地球氣候變化六大臨界點吧,這才是人類的真正末日。北極海冰融化北極夏季冰層的融化一直都被認為是最大的威脅,有科學家認為我們已經超過了臨界點。隨著海冰的融化和北極的變暖,從冰層下露出的海洋會吸收更多的陽光,因此會加快升溫速度。
  • 《地球末日》飛賊特點分析 技能怎麼學
    導 讀 地球末日飛賊技能怎麼學?地球末日飛賊技能獲得方法。
  • 地球末日生存1.17.6聖誕活動內購破解版
    地球末日生存1.17.6破解版是一款末日題材的生存冒險策略遊戲,你可以在這裡享受到射擊喪屍的樂趣,也能體驗到模擬生存創造的快感,房屋以及各種生存工具都可以自己創造,只要有充足的生存資源,你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地圖範圍很大,超多區域都是未知的,你可以盡情體驗探索世界的感覺!
  • 末日倖存者怎麼重啟地球?別怕,科學家為你備好了「末日種子庫」
    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除了第一計劃流浪地球外,還有第二計劃:載著地球生物基因以及種子的飛行艙獨立飛行,直到尋找到下一顆宜居星球。然而你知道嗎?在地球上真的有一個地方儲存著全世界所有的種子,以供地球遭遇不測時,倖存的人能依靠這裡的種子繼續繁衍生息。
  • 屍兄:魚大新作來襲,又一部地球末日漫畫,恐龍統治地球?
    屍兄:魚大新作來襲,又一部地球末日漫畫,恐龍統治地球?說到屍兄這部漫畫,相信大部分男性00後都是有所接觸的,畢竟畫面確實有點暴力,題材也是偏男性化,女漫迷的數量應當是比較少的。最新作品名字是《地球盡頭》,在盡頭的下方還有四個小字奇妙世界。單看封面,筆者感覺這是一部地球末日類型的漫畫,可能是遠古時期的生物來到現代社會,和我們人類進行決戰,封面上還出現犀牛或者是恐龍之類的生物。那也就意味著,恐龍有可能統一地球,人類最驕傲的交通工具汽車,在恐龍面前如同小螞蟻一般,根本沒有牌面。
  • 地球末日生存-國服已下架【蘋果ios遊戲推薦】
    生存射擊遊戲《地球末日生存》的劇情發生在世界末日後的世界:2027 年,全世界爆發了一場未知的感染,幾乎消滅了所有的人類。災難並未就此停止。那些死去的人開始變成殭屍,而那些血液中有抵抗力的少數倖存者,正試圖在一個已經化為廢墟的偉大世界中努力求存。而現在只有你有能力讓你的角色生存!
  • 解密瑪雅預言世界末日多個版本 12月21日世界很安全
    其實,所謂世界末日的謠言已經不是新鮮事了。類似的預言,在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總是屢屢出現,從人類最古老的世界末日預言,到如今比較著名的有歷史的記載的就達30多次,如果屬實,大大小小加起來,到今天地球恐怕已經毀滅上百次了。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最初的說法來自於古代瑪雅曆法。
  • 世界末日與地球首富的挪亞方舟
    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共同家園,然而未來我們將何去何從?世界有沒有末日?地球會不會毀滅?這是每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現代人都會思考的問題。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也即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等時期,地球上生活著一種龐然大物——恐龍,當它們優哉遊哉地在森林中奔跑,享受著因體型的巨大而帶來的優越感的時候,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全部走上滅絕的道路。
  • 「地球末日」的時鐘已被撥動,留給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得趕緊悔改!
    世界可能真的要進入「末日倒計時」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有一個末日時鐘,指向24點整時,地球「毀滅」。
  • 12部末日題材電影盤點
    《末日崩塌》《末日崩塌》由道恩·強森主演,聽到這個名字,想必也肯定是一部很不錯的爽片,影片講述的是一次大規模的超級地震,導致整個城市崩塌,主角上演兩地解救自己的妻女,影片情節很是感人,值得觀看。《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由郭帆執導,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神秘力量在保護地球?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被改寫!
    神秘力量在保護地球?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被改寫!
  • 地球末日生存 - 地圖介紹
    《地球末日生存》是一款十分刺激有趣的3D生存冒險遊戲。地球的末日即將到來,縱然草木荒蕪,你卻仍然要努力生存下去。
  • 鍾南山再次警告,離世界末日只剩「100秒」,地球最狠的報復來了…
    世界可能真的要進入末日倒計時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有一個末日時鐘,指向24點整時,地球毀滅。如今它被再次撥快,現在,種種跡象表明,我們離世界末日只剩「100秒」。一邊是一個84歲的東方人用盡全力在拉響警報: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突破200萬之際,鍾南山先生嚴峻地說:「嚴防境外輸入!」
  • 莆田一棵中國最古老的荔枝樹「身患重病」,急需搶救!
    莆田一棵中國最古老的荔枝樹「身患重病」,急需搶救!
  • 樂高還原《流浪地球》末日飛船,中國網友神作!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被很多人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上映期間更是創下了近47億票房的紀錄,可見觀眾對於這部作品的認可與喜愛。而近日,一位中國網友用樂高零件高度還原了影片中的領航員號末日飛船,其逼真程度簡直令人嘆服!
  • 古老地球的發展史——冥古宙隱生代
    我是悟空,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古老地球的發展史——冥古宙隱生代。冥古宙被稱為地球最艱難的時期,在這漫長的時間中地球又分成了四個地質時代,分別是隱生帶、原生代、酒神代以及早雨海代。隱生代(Cryptozoic Era)佔有地球歷史的絕大部分時期,其中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
  • |倖存者|喬伊|末日|怪獸|地球...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顆名叫阿加莎616的小行星直奔地球而來之後。  為了不因行星撞擊而進入又一個冰河世紀的災難,地球所有人團結起來試圖解決掉這個麻煩。  然而,小行星雖然在接近地球之前就被炸得粉碎,但製造火箭的殘留爆炸物卻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地球上所有的冷血生物,比如說螞蟻、蜥蜴、蟑螂、鱷魚等都開始急速長大並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