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4日電 據軍報記者網報導,日前,「環太平洋-2014」演習的海上演習階段過半,各國艦艇在完成多項演習科目的同時,也吸引了各界媒體記者關注的目光。7月15日,中國記者乘坐艦載直升機赴美海軍皇家港號飛彈巡洋艦採訪,同時美國《航空周刊》《聖地牙哥聯盟論壇報》的記者也「空降」中國飛彈驅逐艦海口艦。
零距離的觀察採訪,記者發現,通過此次演習,不論是美國海軍官員還是美國媒體記者對中國參演艦艇都有了更深層面的了解,而美國海軍官兵的日常生活也在本報記者眼中褪去幾分神秘。誠如此次環太演習的主題——「能力、適應和合作」,所有參演國家海軍都在提升能力、適應任務的過程中,真誠交流,友好合作。
真誠的讚嘆:中國海軍專業、高效
距離產生美,也產生隔閡。一旦消除距離,每個人都會相信自己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皇家港號的實地採訪,讓記者相信,美國海軍官兵對中國參演艦艇的讚嘆發自內心。
上午10時,艦載直升機掠過深藍色的海面,直降美國海軍皇家港號。
在美國海軍官兵的引導下,中國記者採訪團先後參觀了皇家港號巡洋艦駕駛室、餐廳、士兵居住艙室等部位。這與記者提前幾天申請參觀的部位相比,減少了一些重要艙室。按照美方要求,記者不得在機庫等地照相、攝像,只可以在指定的會議室和艙室進行採訪。
這艘於1994年服役的飛彈巡洋艦外形修長流暢,標誌性的相控陣雷達陣面讓它穩居世界最先進水面艦艇的行列。各種先進武器裝備和迥異於中國海軍艦艇的設計,吸引著記者的目光。然而,讓記者更關心的,無疑是如何了解皇家港號與中方艦艇在環太演習中的合作感受以及了解美國海軍官兵的工作和生活。
狹長的通道、線網四布的頂棚、窄小的士兵居住艙,皇家港號的內部環境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並不像它的外觀那樣充滿神秘。但是,走進軍官餐廳,記者立即被牆上的兩幅宣傳畫所吸引,一幅畫是珍珠港被轟炸的慘烈場景,另一幅畫是二戰結束時日本籤署投降書的場景。不忘戰史,瞻望未來,軍事文化滲透在美國海軍官兵的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工作室,艦長埃裡克·維勒曼上校向記者介紹了皇家港號一些任務活動情況,包括在阿拉伯灣長達7個月的遠航。「皇家港號能執行多樣化的任務,防空、反潛、水面作戰等我們都能勝任。反導作戰對我們艦員來說,也只是作戰任務之之一,當然它要求艦員們保持相當高的戰備狀態。」維勒曼上校說。
維勒曼上校在海軍服役26年,參加過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歷任巡洋艦副艦長、驅逐艦艦長。面對記者連珠炮一樣的問題,他的回答像指揮戰艦一樣從容自信。
「通過此次環太軍演,你們認為各國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拓展方向是什麼?各國海軍交流的方向如何?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促進區域合作,維護環太平洋各國的合法權益?」記者話音剛落,維勒曼上校便笑了,他說:「中國記者提問很尖銳啊!我想對每個國家來說,最好的答案就是各國的政治政策和海軍的使命。他們的目標必須與本國的國防政策相一致。他們應該確定本國海軍未來的發展目標。每個國家都不一樣。」維勒曼略微停頓一下,說:「至於我個人而言,一直認為在人道主義救援、自然災害救助等領域需要國際合作。這些領域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都無法獨自應對。各國海軍越是交流順暢、配合默契,我們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就能合作高效,快速應對。」
維勒曼上校坦言,自己從沒去過中國,但通過此次軍演中的合作交流,他對中國海軍的認識從不了解變為真誠地讚嘆:「這是我第一次與中國海軍進行共同訓練,給我印象是中國海軍非常專業,非常守時,在各種演習科目中反應迅速、準確、高效。我很高興中國參加這次演習。」
總軍士長「初」印象:每一個戰位都需要高素質人才
一名士官對於一艘飛彈巡洋艦究竟有多重要?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每一個戰位都需要高素質人才,而素質的全面提升就像傳統釀酒,不僅需要完美的原材料,還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
短短一句話的簡歷,或許不足以道明總軍士長鮑勃·克羅索諾與其他士官的不同:「我在潛艇上工作22年,在水面艦艇上工作了1年半,經歷了眾多的訓練和考核才成為總軍士長。因此我對海軍工作感到非常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然而,如果登錄美國皇家港號巡洋艦的官方網站,不難發現,有關艦艇指揮層的介紹只有3個人,除了艦長、副艦長之外,只有總軍士長鮑勃·克羅索諾。
作為艦艇指揮層的重要成員,克羅索諾的日常工作聽似平淡無奇。「起床、吃早飯,然後在艉甲板集合,宣布一天的主要工作。一般來說就是各類值班(值更),裝備維護保養,全天貫穿著各種訓練。」克羅索諾盤點著一天的工作:「這些訓練,有的
與艦員自身的崗位職責相關,有的與海軍使命任務相關。」但是,如果明白美國海軍維持戰鬥力的奧秘就「練為戰、戰促練」,誰都會對克羅索諾重新打量一番。
「訓練士兵,並且成為士兵和軍官溝通的橋梁。」克羅索諾淡然地進行自我定位。據他所說,高級士官通常是某一領域的專家,主要對普通艦員進行培訓,確保他們能按照規定正確使用、維護保養裝備;總軍士長還經常對分隊軍官進行訓練,因為分隊軍官經常在不同的部門或分隊之間進行輪訓,總軍士長要確保他們在輪訓期間掌握相關的技能。任何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其根源在於日常點點滴滴甚至是無比枯燥的積累。同時,以總軍士長為代表的高級士官群體,又在美國美海軍艦艇訓練——作戰——訓練的循環促進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加入海軍不但因為熱愛國家,而且因為我的家族有從軍的傳統。我爺爺、父親、叔叔、兒子都是軍人。」克羅索諾對記者說:「只要我們有船,水手就要出海,這是美國海軍非常重要的傳統。
全面探求與客觀評價:海口艦可與世界一流驅逐艦媲美
中國海軍編隊無疑是這次演習中最受各國媒體關注的對象。截至目前,已有來自韓國、德國、美國等十餘家媒體採訪中國海軍參演艦艇及官兵,報導中國海軍的真實情況。
15日,來自全球知名防務及軍事雜誌《航空周刊》的記者邁克·菲爾比,對中國海軍編隊指揮員趙曉剛進行了專訪,提出大量富有針對性的關鍵問題。
邁克·菲爾比問道:「隨著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中國當然已經在不斷擴展自己的海上空間,在全球範圍內執行人道主義援助、反海盜等任務。您認為最需要什麼?在海軍的各類資源方面最想發展什麼,是後勤領域,還是發展能力更強的艦艇?您認為需要投入的領域是什麼?」
趙曉剛自信作答:「中國一直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我們奉行的是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我們一直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對國家來說,建設一支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中國軍隊和世界各國軍隊一樣,和各國軍隊現代化建設一樣,不斷均衡的發展和更新武器裝備,同時,也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安全穩定提供可靠的支撐。」
邁克·菲爾比繼續說道:「我們都說美國很強大,有時候最好的防禦就是強大的進攻。」趙曉剛微微一笑,接口說:「你說的很對,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但是,要有強大的軍隊做後盾,這是保證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採訪者有備而來,受訪者侃侃而談,雙方的專業背景和豐富經驗,讓採訪既溝通順暢又內容豐富。
正如中國民眾很想了解美國海軍,美國民眾也對中國海軍很感興趣。美聖地牙哥聯盟論壇記者菲爾比一連採訪了兩名普通官兵。她對普通海軍士兵的工作和生活充滿興趣,所採訪問題涉及個人興趣、成長經歷、崗位工作以及職業規劃等方方面面,29歲的士官宋葉根和28歲的軍官黃武超接受了採訪。
作為一名專業軍事記者,菲爾比參觀完海口艦後表示,中國海軍開放透明的姿態、訓練有素的作風和性能先進的裝備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評價說:「她(海口艦)可與世界一流驅逐艦媲美。」(吳敏)
(聲明:本稿件由軍報記者網提供,如需轉載須經對方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