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芬蘭軍隊在對面的丘陵構築了40多處火力點,有一半配備了75毫米炮,使得蘇軍久攻不下。連長馬赫波諾夫將一門B-4榴彈炮提前一天推進到了距離芬軍工事,僅250—350米的隱蔽工事內。
次日拂曉,馬赫波諾夫下令開火,巨大的爆炸聲甚至把一些蘇聯炮兵都震得失聰了。突然來到的B-4的炮擊徹底蕩平了芬軍的火力點,芬蘭人甚至沒來得及反擊。
1939~1940年蘇芬戰爭,蘇聯紅軍主力從卡累利阿地峽方向殺入芬蘭,結果遇上了芬軍提前修築的曼納海姆防線。曼納海姆防線是芬蘭花費十年苦心經營,形成的完整防禦工事體系。它由3道防禦地帶組成,縱深大概90米。每一道防禦地帶都依託著沼澤湖泊等天然障礙物,同時構築有670個永備發射工事和土木質火力點,另外還配備有800個左右的地下暗堡,以塹壕互相溝通。主要防禦地帶面前,還設有20~60公裡縱深的保障地帶。這些主要防禦帶、保障帶布置了大量防坦克、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崖壁等。火炮口徑不足的蘇軍根本就無法摧毀這些用高標號水泥修築的芬軍火力點。
緊要關頭,蘇聯西北方面軍司令鐵木辛哥元帥向史達林申請調用了B-4榴彈炮。B-4榴彈炮,炮管長5米多,使用專用的混凝土穿透彈後,甚至可以貫穿4米厚的強化混凝土工事。該炮的全稱是蘇聯B-4型M1931式203毫米榴彈炮,它有一個著名的外號「史達林之錘」,在隨後的二戰中逐漸成為了蘇聯紅軍最可怕的支援火炮之一。
蘇芬之戰後期,蘇軍開始大規模使用B-4榴彈炮,共投入超過二十個B-4炮兵連,進行了270多次壓制性射擊。B-4榴彈炮在克服芬蘭工事上顯示出了強大的威力。
蘇芬戰爭又被稱為「冬季戰爭」,兩國實力對比懸殊,蘇聯投入了巨大兵力還損失慘重,芬蘭保有了主權,同時贏得了國際聲望。我總結原因是多方面的,蘇聯人輕敵了,芬蘭人比較團結,西方對芬蘭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另外芬蘭的冬季晝短夜長,積雪就好幾米,進攻的路線是地峽丘陵地帶,結果導致蘇聯的飛機裝甲部隊沒什麼用武之地,而芬蘭人修築的曼納海姆防線發揮了強大的防禦作用。
當時蘇聯的外交部長莫洛託夫,把蘇聯轟炸機扔向芬蘭城市的炸彈,無恥的掩飾為向飢餓的芬蘭人提供麵包。芬蘭軍民為了譏諷莫洛託夫,就把蘇聯的炸彈稱為「莫洛託夫的麵包籃」,而將他們手中的燃燒瓶稱為「莫洛託夫的雞尾酒」。
在蘇聯入侵時處於下風的芬蘭人,借用了在西班牙內戰中蘇聯人支持下的共和黨人,發明的這種土製燃燒彈來對付蘇聯坦克。坦克的尾部是防禦比較差的,坦克發動機、排氣管、油箱等部位相對脆弱。還有在玻璃瓶破碎後,汽油會沿著縫隙滲到坦克的內部,隨後產生的火焰可以燒毀坦克的部件或者直接殺傷坦克裡的車組人員。
在後來的蘇德戰爭中,蘇聯反坦克兵的標配之一就是「莫洛託夫雞尾酒」,這種曾令蘇軍在芬蘭吃過大虧的武器。這次,他們把它拿來對付德國坦克,使得德國軍隊蒙受了巨大損失。
戰爭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歷史。很多以前的戰例都對後來發生的戰役能取到一定的啟迪作用,關鍵在於指揮官與參戰人員能不能活學活用了!
本文參考:
桌面戰爭兵棋 《燃燒彈:芬蘭人民敬莫洛託夫的雞尾酒,如今卻成為暴徒的武器》
百度百科:
莫洛託夫雞尾酒、冬季戰爭、B4榴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