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這句不冷不熱的話:「沒有人愛我」!這也是不去愛別人的託詞嗎?那如果有一天你愛上了別人,又如何讓別人也愛上你呢?【美】莉爾·朗茲《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裡,安放著錦囊妙計。現在說「愛」似乎有些奢侈,那是因為沒有去嘗試,愛是一種能力,要使這種能力與其它能力一起成長,得從此時就在心裡埋下這粒種子。
一 是什麼讓別人會愛上你?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積極的價值取向是讓別人對你產生興趣的理由。誰會與消極悲觀的人為伍?都不積極「談情說愛」「愛」就不存在了嗎?當然不是。那是什麼讓別人會愛上你?來試著扯解錦囊。首先要從這幾個關鍵因素修煉。
初見一瞥的瞬間,是一見鍾情的心動。一旦錯過那將玩完。因為在那一瞬間,在你內心潛意識裡一定要有個是否「繼續」的決定。 相似的個性和互相彌補的需求。這是趨近前方「目標」的第二個階段。雙方會判斷能否成為合格的意中人,是否對方和自己一模一樣、至少要基本一樣。 等價交換的原則。愛情其實並不盲從,可以理解愛情是純潔的、彼此關愛對方、真誠無私。但是前提一定是等價交換。 自尊。但凡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中,讓人心動的核心內容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感,丘比特的愛之箭射出時或許會偏離,但是一定要射在對方的自尊上。這看起來很眼熟的幾個因素似乎不太新穎,但是作者在書裡給出細化的實驗依據。用貓這個溫情動物解釋「一見鍾情」的存在。
兩隻貓首次相遇的時候,會先停下來,盯著對方看。如果一隻貓發出一聲嘶吼,另一隻貓就會豎起毛髮嘶吼一聲表示回復。但是,如果第一隻貓聳起自己冰涼的小鼻子,另一隻貓就會報以同樣的溫柔和善;隨後它們就會擠在一起,「咕嚕咕嚕」地叫著,互相舔舐對方的皮毛。
也就是說一旦目光投向彼此身上,對方會讀懂彼此的肢體語言。這裡有個「機會」的把握,羅曼·羅蘭在《母與子》裡說:「生命很快就會過去, 一個機會從不出現兩次。必須當機立斷,不然就永遠別要。」把這句用在捕捉一見鍾情的愛情時也算受用。
到第二步就是相似的個性和互相彌補的需求。假如約會如同人生的一次機遇,需要兼容性的話,雙方之間擁有的共同點就是一個必要的條件。人的心靈就是一件精巧的樂器,總是敏銳地尋找與自己琴瑟和鳴的同類。
找能與自己價值觀相似的人。但是又要避免太過於相似,容易久而生厭。這就需要對方來彌補自己的缺陷的性格特點。兩個人都愛清潔會導致潔癖,兩個人都馬虎邋遢會缺乏打理家務瑣碎。這種互補需要有趣或讓生活更完善。
第三個因素就是 等價交換的重要,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身上幾乎都掛著標籤,無論是否認可這點,比如:她多漂亮?地位多高?而他呢,掌握多大的權力?是否富裕?彼此都能給對方帶來什麼?聽起來庸俗的東西,實際是愛情的實質。人們有時候會對某個人意亂情迷,而對另外一個人沒有感覺,這點有著很高的權重。
自尊。在西方人的世界,這裡也可以泛指地球人,無論男女都會擁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堅信「我與眾不同。無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普通,但在心靈深處,我深知自己是個獨一無二的的奇蹟。」
意中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是你滋養他(或她)的自尊並俘獲其芳心的關鍵。讓你的意中人感覺你就是那個慧眼獨具的人。你得到的回報,是他(或她)心悅誠服地愛上你。
以上因素所帶來的足可以讓意中人給你無條件的愛,但是需要用微妙的方式實現,也可以跟自己說:某一天的某一個地方,那個人就會出現,而這個特殊的人就會在平庸的人海裡發現獨特的自己。
二 你的目標在哪裡?
凡對愛情有希望的人都會問,好男人和好女人都在哪裡?答案會告訴你,其實就在你身邊的某一個地方,正幹著某件事,也許就在距離不遠的餐館吃飯、或是散步。雖然大家對飛機旅行和網戀早已經耳熟能詳,但是世界已經變成越來越小的地球村。書中介紹:
一項研究告訴我們,普通人的配偶和自己住所的平均距離只有五個街區。不要企圖在錯誤的地方找到愛情,企圖在錯誤的人身上找到愛情,這還不是問題的真相,真相則是以錯誤的方式尋找愛情。
這個目標就是在「身邊」。大家見過太多的異地戀善終的好像不多。愛情的距離感就因「丈夫」這個名詞設定,正所謂一丈之內為宜,太大的距離容易生出嫌隙。有目標就設定方案。我們參加一次演講、一次應聘、就像是演員的試鏡,都要精心設計,以便保證在很短的時間脫穎而出,並且要求自己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同樣的道理,你也需要有一套「本事」讓你的意中人迅速的愛上你,並讓這個戀情達到可以持續一生的溫度。給自己一個強指標就是:「一旦這個意中人出現,」必須在一分鐘或是更短的時間之內完成。沒有這種強烈的衝擊,對方可能就不會認識你。
一見鍾情之所以流至今日,是因為濃濃的浪漫的色彩,有人會說這隻存在於相信它的人,因為當激情遭到對方無情拒絕時,可能會把這種激情看作是昏了頭。但是當回到開頭,把握住「第一印象」和意中人進行密集、強烈甚至帶有殺傷力的目光接觸,豈不是有了讓對方愛上自己的第一步?
三 拿出你的「殺手鐧」
遇見就是屬於你的緣分。可以用一句話代替你的「殺手鐧」那就是:「你是我見過最美好的人!」(這方面的話題我下次試著再來聊)。我之所以相信有一見鍾情,是我在生活中見到的例子太多。每一 對走進婚姻的夫妻不都是這樣開始的嗎?這樣說來誰都可以一見鍾情。
我一有個忘年交的閨蜜,為了個人發展2005年到北京。人海茫茫之中也成了「北漂」。她一心只想著先把事業做成,其他別的沒有太多奢望。但是在新環境領導指派的工作交接時給某先生留下「難忘的第一印象」。對,工作接交中間時他說:「你好像電影明星王曉棠」。
第二次見面我閨蜜並沒有明白對方的意圖,不知道人家有沒有那個意思。但是這次公私兼顧的「約會」,我的閨蜜執意埋單,這個無意識,但是恰當處理人際往來關係的舉動,卻成為吹響愛情的預備哨。兩次接觸,兩人兩次都是職業裝扮。著裝上也談不上刻意。不知道是哪一項在初次見面時被打了高分?
後來接觸日益頻繁,你猜對了,他們順理成章走進婚姻。後來在回憶時,我曾問過這位先生,是什麼時候開始打起閨蜜的主意?他說當然是第一印象特好,還記得我閨蜜的口紅及同色的指甲油;再就是出去吃飯第一次遇見女士(我閨蜜)買單。
他們在一起生活十幾年了,大小的口水戰也不計其數,每次長途打過來,當然現在有視頻、語音,我的功能就是垃圾桶。聽多了就聽出了他們家庭裡,有塊堅固的愛情基石就是「互補」。男的處事周密細緻、女的敢打猛衝;男的精於計算、女的花錢如流水;還有一點跟大多數組合不同的是,男的洗床單被套,女的洗鍋盆碗勺。
最近又聽閨蜜悉數她的「鍋色天香」買了一個進口的多功能鍋。什麼「燒」、「燜」五花八門。每餐結束她會把屬於她的領地打掃的清潔錚亮。這大概就是互補在生活中更細節化的詮釋。這些就在現實生活中。就在我們生活的範圍內。網上有時候討論的話題看似很清晰明鑑,分析透徹了卻很影響大家參與到「愛」的其中。今天聊這個話題是希望大家重新給「愛」賦能。結束語用易卜生名言:「青年時種下什麼,老年時就收穫什麼」。接下來一句是:「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晚的是,你總是不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