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弒母案揭底——來自中國心理哲學家的視野報告

2020-12-26 騰訊網

北大弒母案揭底——來自中國心理哲學家的視野報告

本文撰稿為《之我精神導論》作者

(註:之我或靈魂之我——靈魂之王、靈魂的主宰、靈魂的主人、哲學之我或哲學層次的我。)

李佔春

如果案子完全由吳謝宇一人獨為,那麼我們就作以下暢所欲言,因為目前的信息和資料並非透明完整,對案犯的審訊和信息披露還沒有展開;儘管如此,循著七嘴八舌的蛛絲馬跡,並不妨礙我們對案件的揭底分析。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案件你不可以用你的或既成的——邏輯也好、理論也好、經驗閱歷甚至所謂知識也罷,去推理——推斷——推論。為何殺人、為何被殺,相信直至案子判了,儘管事實清楚、法理明晰,但就案件案情本身而言,丟給世人的依然是一團迷霧和眾說紛紜。

消息披露,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5月27日,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對吳謝宇作出批准逮捕決定。資料顯示,吳謝宇,男,1994年10月7日出生,漢族,福建福州人,原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學生。2016年2月14日,其母謝天琴被發現非正常死在福州市晉安區桂山路172號某中學教職工宿舍5座102單元住處內。警方經偵查發現,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時間回放——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發布了一則懸賞通告。通告稱,2月14日情人節,警方發現一名女子謝天琴死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萬元緝捕。犯罪嫌疑人吳謝宇就讀於北大,作案後封死了住處,將屍體用塑料布層層包裹,還放入了活性炭吸臭。弒母后,還以母親名義借款。2016年5月19日,河南商丘警方曾協助發布懸賞通告,稱北大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可能潛逃至河南,凡提供相關線索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吳謝宇的,可獲獎金5萬元,但之後一直沒有吳謝宇消息。2019年4月25日,福州市公安局消息,涉嫌弒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已經被抓獲。他身上帶了30多張身份證,通過網絡購買,三年來一直在國內活動。

人犯被擒,至此真相會不會大白?很難!因為這不是一般的殺人案子。記得,多年前北京發生了大興李磊弒親案,人犯被抓之後直至槍決,其實真相也一直懸而未決,至今還是撲朔迷離(可參見《導論》)。有許多人說本案是一個高智商的殺人案,其實這完全是我們對自己無知無奈的託詞。換句話說,把自己的親人都給殺了還談什麼高智商啊!名校和高分阻礙了我們的思維,同時也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其實他並沒有你想像的那般優秀和高大。

有消息稱,吳謝宇在被捕後,警方對其進行了約8個小時初步審訊。吳謝宇對殺害其母行為並不否認,但對於動機、犯案經過、犯案後自身情況等案件核心問題全採取迴避態度,顧左右而言他,「基本上不做正面回答」。「只有在涉及與案件無關的知識性話題時,才積極表達。」該消息人士稱「犯罪嫌疑人智商高邏輯能力強,涉及案件之外的話題都非常能聊,人文、歷史、科學等方面知識幾乎都是脫口而出,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經審訊得到的基本情況是,吳謝宇殺母之後,去過上海、深圳、河南等地,一般採取坐大巴車的交通形式。而且與此前網上所傳的其弒母行為被發現是其主動透露消息的說法不同,此案案發是由於其在其舅舅不停的追問之下,他不得已才說出其要回福州過年,此後他舅舅察覺異常才發現了他的犯罪行為。案發後吳謝宇一直在重慶生活,被抓之前,其在重慶當地一家酒吧當服務生,他被抓是由於其為追求該酒吧女經理,而為該酒吧女經理送機,才在機場被抓獲的。據與其一起工作的同事稱其很普通,也沒有發現其智商有多高,平常很慫,不怎麼敢與人起爭執。有人認為,此案背後很可能隱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甚至難以啟齒的作案動機,因而其才會對此顧左右而言他。其實,非但難以啟齒,而且是罪犯自己至今也沒有完全弄明白。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關注一下對案情本身的分析。吳謝宇涉兩宗大罪——殺人與詐騙,在這裡我們要引用《導論》裡論述加以詮釋。《導論》這樣詮釋——1、眾所周知,因利益、情感、自尊等世俗諸矛盾得不到和諧處理時,人往往會產生恨。字面上來說,恨就是對人或事物懷有強烈的敵對或不滿的情感。但話說,問題在於人常常會在不經意裡產生恨的情愫,恨的意念始終叫人揮之不去,而恨的情愫和意念因刺激之我碰出了螢光。2、之所以產生此起彼伏的恨,是因為之我需要釋放、需要掙脫壓抑、需要調整平衡。恨,是之我的保護神,也是之我的一種本能。通過恨,人的之我得到了紓緩和調整,人的情緒也就趨於了正常。3、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裡不能自拔,那麼之我就會變形變態,進而引發思維產生消極情緒和想法,誤導人走向反社會、反人類的叛逆歧途……之我如果長期或持續為恨包裹,之我就會變態扭曲,進而與思維發生短路,任由思維所積蓄的激進和冒失付諸行動。

《導論》詮釋道——1、之我說認為,欲望分為身內與身外兩大類。身內欲望,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感覺的、健康的等,中國儒家名言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身外欲望包括,財富、名譽、地位、尊重等五花八門。2、欲望一旦形成並穩固,就成了作用於之我的「興奮丸」,一旦時機來到,「興奮丸」就發生作用。與此,如果因意外因素發生,之我也可能接受相關刺激,對思維所選定的欲望操作顯露「暗淡」,進而對思維施加影響,思維對欲望實施則重新甄別和舍取,從而延緩、阻止或終止此類欲望的實施。顯見,欲望的後天鍛造是多麼重要!欲望如同長矛,稍不留意就很可能刺穿人類道德與法律的壁紙,所謂的後悔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了。3、性的本質是之我諸多意志的實現。也就是說,對異性的身體佔有和徵服讓之我閃爍,而對異性的身體與精神的共同徵服則是之我實現的較高層次。而以強迫、交易所發生的性事,之我的閃爍很短暫,甚至有時會適得其反。與動物為繁衍後代不同,人的性事所謂「食色性也」,可見性對人非常重要,次數也很頻繁。一方面,性能夠直接點燃之我的「導火索」,體現之我活的意志、唯一意志;一方面,性事需要雙方配合默契和諧,和諧能產生美及美的感覺,之我蕩漾在美中便會愉悅,體現之我為美意志、肯定意志;另一方面,性事過後人疲憊不堪,睡眠則能夠讓之我進入休眠式的迷醉裡,所謂愛——我之搖籃。

通觀吳謝宇的犯罪軌跡,其一可見其靈魂之我為恨緊緊纏繞,殺人及處理屍體手段極其殘忍血腥,場面非常詭異悚然,行為方式非常人能夠作為;其二可見其欲望超常貪婪膨脹,包娼嫖妓、紙醉金迷,詐騙所有能夠接觸上的親戚朋友,在色情和肉慾裡甘願自絕於沉淪。

在這裡,性幫助吳謝宇化解了犯罪之後的精神危機。這裡有兩個案例可以參考。《導論》——一方面,性能夠直接點燃之我的「導火索」,體現之我活的意志、唯一意志;一方面,性事需要雙方配合默契和諧,和諧能產生美及美的感覺,之我蕩漾在美中便會愉悅,體現之我為美意志、肯定意志;另一方面,性事過後人疲憊不堪,睡眠則能夠讓之我進入休眠式的迷醉裡,所謂愛——我之搖籃。作為情婦,謝宗芬在白寶山犯罪中充當了「慰安婦」加幫兇雙重角色,是白寶山窮兇極惡的之我溫床。《導論》——悍匪張君就是靠勾引、利用、脅迫來駕馭女人,由此讓其之我找到了搖籃,所以心理、精神抗打擊能力特強。張君騙女人,深諳女性心理和弱性——:一甜言蜜語,二糖衣炮彈,三強拉下水,這幾招屢試不爽。他有過5個情婦,有不知道他真名的陳樂、護士楊明燕、大學本科生全泓燕、大他16歲的秦直碧、「患難情人」嚴敏,個個都對他死心塌地,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罪犯確是編織情網的高手,而躺在這張女人堆砌的「席夢思」上,其之我在煎熬中得到了持續殘喘——舒適而安逸,作案時間和空間被運用得揮灑自如,這正是其長期犯案難以被擒的主要原因。張君曾經叫囂是全國「個人素質最高的匪徒」,而編織情網也許是其所謂心理強大的背後理由之理由吧。與許多殺人狂魔不同,罪犯之我不拒絕愛,相反喜歡製造愛。從其12歲做肉丸湯、了卻母親心願開始,到其拋妻別子犯案,成為「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再至編織犯罪情網作繭自縛,罪犯經歷了親情之愛與罪惡之愛,後者看起來驚豔奼紫,但卻是嫁接罌粟的罪惡之花。藏身於罪惡,終究被罪惡埋葬!再看本案罪犯——吳謝宇,為了勾引女經理而去機場送機,結果卻落入了人民警察等待已久的天羅地網。

有關吳謝宇弒母的分析很多,這裡涉及家庭教育和氛圍、父親早逝和外遇、母親性格、母子不倫、母親控制、壓抑啊反抗啊、家庭外債等等猜測,也包括以上所謂《導論》的詮釋和案例,這些的這些都只能是原因裡的一個個小元素,而且是如同放一個屁一樣——很快就煙消雲散的元素,不要說北大學子,就是對「農大學子」,統統的這些也都是難以成立的能夠說服眾人的理由或關鍵元素。在此,有幾個很難令人費解之處——一是,殺人者與被殺者是母子關係,而且關係一直親切緊密;二是殺人者錢欲物慾為何猛然高漲,試問再瘋狂也不致於此、也不值如此吧,大好前程一片光明呀;三是憑吳謝宇能力手段,為何不徹底處理好屍體,為何要玩遠程監控這樣的殘酷把戲,為何要甘願消耗時日暴露自己;四是吳謝宇智商情商高遠,口碑一直獲贊,同有預謀殺人、分步驟藏屍根本扯不上半點干係,究竟是什麼在背後作祟;五是上演如此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其結局結果非常明了,吳謝宇往死處絕處橫衝直闖為何?當然,更多的疑問疑惑多多,難道吳謝宇弒母是給世人故意出一道難題嗎,就像他中學時候故意給老師出難題那樣的得意?殘酷的答案竟然——真相就是如此!為什麼,因為他非正常。你要再問為什麼,我便問你——他要正常會做這樣的事情嗎?所以,我告訴你根本不是什麼教育呀家庭啊因素,吳謝宇這個名字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自從這個生命萌生的那一刻起,這起人間悲劇就已經鑄錠了——在劫難逃。我不是嚇你,看看後面就明白了,沒什麼高深,也沒什麼玄乎。

由於北大的光環,吳謝宇被賦予了天才帽徽,其實要說天才吳謝也只是一個病態的天才而已。物質決定意識,遺傳決定基因。不得不說,吳謝宇父系家族在基因上很有問題,其祖父和父親均早逝,其三個姑姑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病,那麼遺傳給吳謝宇的基因必定帶有問題!吳謝宇上大學一年之後,即多次向中學好友傾訴壓抑想自殺。為何?有人解釋說,吳謝宇是受到了來自母親的壓抑和牽制,其實這是鬼話。吳謝宇三年高中在外住校,三年大學在外地就讀,其母要控制或制約其思想精神行為,怎麼可能又有什麼必要?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大學階段其父系精神疾病基因開始通過遺傳的途徑作祟發作了。由此,吳謝宇靈魂之我動蕩不寧,之我的變態畸形直接影響了思維和情緒,對外則發射出抑鬱的眾多特性。作案前幾個月,吳謝宇停了課並住到了校外,吳謝宇是個聰明人,他試圖靠自己的力量保全並拯救自己。

在這裡,我們要談談之我。筆者在《天才的毀滅——顛覆你的我》裡有這樣幾段——:

1、這是一個罪犯,一個天才罪犯。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16歲讀哈佛的神童,曾經的伯克利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蒙大拿州的隱士。他還有另外三重身份,17年連環爆炸案的主謀,恐怖份子,反科技"鬥士"。罪犯1942年5月22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市。16歲被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20歲博士畢業,25歲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聘為教授...因為有著驚人的數學天賦,他在美國數學界可謂是一炮而紅,收穫了無數的關注和榮譽。然而……就在前途一片大好之時,卻突然歸隱數年。自從1978年他自製的第一顆炸彈被西北大學的一位保安引爆,多年來,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向大學中高科技領域的研究者寄送炸彈……大家不解——曾經那個品學兼優、前途一片光明的Ted到底是怎麼走上「大學炸彈客」這條不歸路的。有爆料說——誰想到,這個真相的鍋還是要美國自己來背!

2、美國人究竟幹的是什麼勾當呢?其實,時至今天我們看到的、談論的僅僅是現象或表面的籠統敘述;其實,當年的當事者也不十分明白他們做這事的實質內容背後東西。案子雖然破了,事實也似乎很清晰,但人們的困惑並沒有因此而消除。因此,有必要讓大家來研讀一下來自《之我精神導論》的論述,首先從我是誰說起。《導論》『我就是誰』裡面有這樣一段敘述——人與動物的區別,並不在於所謂勞動,動物不勞作也不可能生存,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決定如此,現象比比皆是。那麼,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什麼呢?其實,人與動物的區別很難具體劃分,人與動物都是生命體,只不過人自認為比較聰敏智慧罷了。人之所謂人,動物之所謂動物,其實都是人界定的,而人的本質在於創造了「我」,一個「我」將人與動物劃了一道界線。我,是人身上最醒目的符號!話說人——因為把我天天掛在嘴上,所以對待我熟視無睹;因為太在意或太怕失去我,所以探究我適可而止。我是什麼,我是靈魂,靈魂的核心就是我,我是靈魂的主宰,我是人的本質,我是人與人、與動物、與植物、與地球上其它事物區別的徵服性肯定。

3、《導論》『之我是什麼』指出——人是由肉體與靈魂共同構築而成的,而我即是靈魂,且是靈魂之靈魂。靈魂是隨肉體而來的,靈魂是肉體的金字塔之巔,而我或之我則是之巔上面的燈盞……由於我的世俗表現五彩繽紛,也就造就了人的形形色色。一般來說,我的佔有性過分強烈則會生惡,我的義務性表現突出則會生善。需要提醒的是,這裡所談論的我依然是世俗的我。儘管我的表現和表演多種多樣,但以下我們所談論和探討的我或之我只有一個,靈肉之巔只有一盞燈——我。《導論》『靈魂在哪裡』則說——靈魂與人的生命體形影相隨,即便睡眠的時候,靈魂也還在遊蕩,有的你記得,有的你記不得。瘋狂的時候,靈魂則驅動肢體,在靈魂之我麻痺的情況下肆意妄為地展開「夢遊」。總之,只要靈魂之我能夠主宰靈魂,靈魂便能夠正常呼喚駕馭肢體,人作為生命體則能夠算處於正常狀態,即便身有殘疾也屬正常之列,但精神疾病患者則另當別論。《導論》『流動的燈塔』指出——從客觀來看,之我的物質形式是指人體,尤其是指神經組織器官,因發生生理性、化學性、物理性、心理性反應,而產生所謂的生物能量場,而圍繞人體尤其集中在大腦部位,並處在其周邊的這種能量場的聚集,其核心位置盤踞的是所謂靈魂,靈魂的頂端才是之我,靈魂是之我的載體或外殼……基於以上認知,那麼喪心病狂的「MKULTRA」計劃,就是要採取一切非人性的方式方法手段和辦法,對人的靈魂之我施以直接粗暴的幹涉,讓之我與思維發生短路,進而把一些可惡的信息灌輸進去。

就吳謝宇來說,其之我的缺陷是由其遺傳造就的,而《天才的毀滅……》裡的哈佛神童則受害於國家機構的殘害,但它們所造成的後果與結局則十分近似,由此可以參考借鑑。就本案來說,這種境況對吳謝宇打擊十分致命,也就是說在殺人案之前幾個月他不可以正常上課和生活了,他必須離群索居,他必須想盡辦法挽回。同時,他也陷入巨大的恐懼不安,因為他無法向他的母親遞交他歷來都十分優秀的成績單,他無法面對他的母親殷殷期望的眼神,期間其靈魂之我又墮入了肯定的糾結——應該如此但卻沒有;不應該那樣但卻那樣了。《導論》指出——人生經驗告訴大家,人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很多事情、面對很多事情,同時也會作出這樣或那樣的反應。注意,在各種反應當中或之後,人對自己的行為在心裡其實都會有種種理由,有些稍縱即逝,有些牽強附會,有些則耿耿於懷,但最終也會想盡辦法和理由去盡力「釋懷」。在此,所謂種種理由及其產生,或油然而生、或牽強附會、或極力搜尋,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之我的肯定過程……需要提醒的在於,如果肯定不能夠達成,之我就會紊亂游離,心理與精神便會出現問題和障礙,在道德層面有可能出現所謂『喪盡天良』,在刑事案件裡那些連環殺人惡魔就屬此列,冷酷殘酷的背後便是之我肯定的淪陷。

話說,吳謝宇究竟搞了哪些名堂自救我們不知道,但從他之後所犯的案子看,我們完全可以推斷他陷進了巨大的幻想漩渦,以致還徘徊在夢遊的河岸。《導論》指出——幻想對之我來說,是所謂眾多「調味」材料的補充,使用恰當可讓之我如沐春風,使用過量則作用相反,喜歡幻想和幻想症是兩個不同概念……指出:1、如此幻想已經超出正常人、正常態,屬於妄想性精神障礙,之我已經脫離常規。2、為擺脫抑鬱,瘋狂飆車刺激之我,幻想飛到另一個世界,則想讓動蕩之我永久安寧,自殺企圖隱現。飆車動作多了,之我哪次若與思維短路,任由「不知不覺」繼續下去,悲劇便會發生……3、這樣的幻想是發生在所謂「心情特別哀傷的時候」,這個幻想會讓之我更灰暗,是否在用所愛人之死來發洩「特別哀傷」,這個哀傷是什麼?難以克服還是一時不能?用此灰暗轉移彼灰暗嗎?最終,這個轉移或轉嫁成了一個遊戲,刺激了之我,之我也在無奈裡閃爍了幾下,暫且緩解了壓抑。但要知道,這是一個不健康的遊戲,之我和思維長此下去會扭曲變形的,屆時將會招致更大麻煩與不幸!4、這些幻想只會加重之我的昏暗,而真正導致之我如此狀態的原因其實是在自己身上,迴避、逃避自身矛盾只會陷入幻想症泥潭,最終導致精神障礙,所以要正視情緒低迷的真實原因,這樣才能夠克服悲情幻想。幻想通過置換遊戲,刺激之我求得片刻安逸,長期下去的結果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言歸正傳。從吳謝宇弒母的殘酷及分屍、保存屍體的方式以及匪夷所思的遠程監控看,這些都是他幻想入魔鑄就的——因為媽媽死了,這世上就沒有人再審視他怎樣如何了,之我肯定便可以至少曲線達成——應該也好、不應該也罷——統統滾蛋吧!媽媽死是揭開之我肯定糾結的最便利途徑!網上也傳說,《我殺了我媽媽》2015年5月在北大上映,兩個月後,北大天才學子,孝子吳謝宇殺死了自己的媽媽謝天琴。網上消息——2015年3、4月份,正讀大三的吳謝宇以家中有事為由,退掉所有的課程,不住宿舍,並向某英語培訓機構提前支取高分獎學金,6月底,吳謝宇在回福州前,購買各種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墊,乾燥劑、防潮劑、防腐包、真空壓縮袋抽氣泵、隔離服等等,託運回老家。7月10日晚,弒母前夜,吳謝宇在福州開好了酒店,11日晚,吳謝宇在家中弒母。之後,以母親名義借到一大筆錢,並通過支付寶多次購買活性炭和塑料膜、真空壓縮袋等處理屍體。案發後,警方發現,吳謝宇曾與妓女相戀同居,拍攝多部性愛視頻,併購買了很多假陽具,不知作何用途……

現實是殘酷的。是否受到電影啟發已經無關緊要,一個事實是,吳謝宇得到了徹底解放是真——從此可以為所欲為——揮霍金錢和人生——不上學、玩女人。為什麼會如此入魔,因為之我游離動蕩,一句話——控制不了思維了!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吳謝宇用弒母幻想打開了肯定受挫的鬱結,但是他走火入魔把幻想變成了現實。而他與其母屍體共處很長時間,大家只驚詫於他的所謂心理強大,其實,其中的玄機則是他徜徉在夢河裡。《導論》指出:之我論認為,夢遊其實是以身體活動作替代思維活動的「夢」,它撇開了之我對它的束縛,因為之我之對思維產生直接影響,對身體活動不能直接施以作用。所以,夢遊是形體對之我的反叛……許多例子也說明,神經衰弱者夢遊的比例較大。此刻,之我則進入「黑障區」,處於斷電式的沉默狀態。另外,所謂白日夢、自言自語、走路或做事時候依然思考其它問題、聽課時候「分神」等等,都與夢及夢遊有類似的成因詮釋。說千道萬,由於受家族遺傳基因影響,吳謝宇在大學階段之我瀕臨短路,之我肯定糾結,於是陷進幻想妄想之中,想通過一些「幻想遊戲」完成自我的救贖,否則即如他說的那樣——想自殺。《導論》指出——因生活事業或生理等問題而長期情緒低迷,身處環境壓抑或惡劣而遭受精神壓迫打擊,這些都可能造成之我自身內部短路,其結果是之我或瀕臨坍塌、或瘋癲游離及至拼死掙扎,對外則表現為抑鬱症常見現象,但一些反社會、反人類、反常規的舉止卻常被另類解讀,實則是之我活的意志畸形化反抗的結果……需要指出,之我自身短路在抑鬱患者身上較為突出,但卻很難引起重視,甚至拿所謂脾氣性格來搪塞。抑鬱讓之我昏暗,及至窮途末路,此刻的之我瀕臨或短路、或坍陷、或瘋癲,患者痛不欲生,甚至還爆發意外事端,而一些暴力事件就有『之我壓迫』的因素,這是所謂『之我壓迫症患者』為反抗壓迫而由之我興風作浪造成的,某種程度來說,是之我活的意志使然,事端的爆發則聽任思維判斷選擇。所以,研究短路的之我及其與抑鬱關聯,對剖析抑鬱、預防犯罪都十分有意義。本案可悲之處在於,吳謝宇想通過幻想遊戲置換他自己的危機,但不想他卻假戲真唱,暫時保全了自己小命卻將母親殺了,而他殺人之後的種種蹊蹺也在此得到了詮釋。

最後,我們舉個案例作為所謂視野報告的結束,在此我們可以看到吳謝宇弒母后的軌跡與所舉案例有異曲同工之妙。《導論》——:

1、罪犯李磊,北京大興滅門案主犯。2009年11月23日晚,李磊將父母、妻子、妹妹和兩個兒子共計六人殺害。28日下午,李磊在海南三亞市河西路某休閒會館落網……朋友們說……李磊有時雙手拄著桌子,雙手抵頭達兩個小時,一句話也不說。「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朋友說,他雖然不愛說話,但是那種讓人一見就害怕的人,「眼神就會讓人害怕」。「他能花錢」一位朋友說,李磊愛抽菸、喝茶、吃肉,也喜歡旅遊。沒錢時抽5塊錢一包的煙,有錢後抽好煙,每天抽兩包。李磊在三亞被抓後,從看守所到機場20分鐘的車程,李磊向民警要了4根抽。他說沒煙抽,很難熬……綜合罪犯之我精神其它表現,可以斷定罪犯長期沉淪於幻想或白日夢當中,以此來消化之我陰晦所帶來的消極與困擾,這也是其沉默寡言播下的苦果;最初,恐怕與其幼年母愛父愛缺失存在些許關聯。《導論》指出,為擺脫抑鬱,瘋狂飆車刺激之我,幻想飛到另一個世界,則想讓動蕩之我永久安寧,自殺企圖隱現。飆車動作多了,之我哪次若與思維短路,任由「不知不覺」繼續下去,悲劇便會發生……至於罪犯菸癮大,根據催眠常識,吸菸呼吸運氣能夠助人容易進入半催眠狀態,幻想或白日夢進行起來就更加順暢些。

2、話說,在罪犯生意需要錢的時候,其父沒有幫助並屢屢數落,其之我晦暗且備受藐視,而罪犯化解的最常用辦法之一依然是所謂「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幻想或白日夢,與往常不同的是,這回罪犯竟將「我就決定殺了他們」變成了事實。在其之我瀕於坍塌的情況下,罪犯在殺人後繼續其「白日夢」,與其朋友繼續踏上毫無意義的考察之旅。那麼,罪犯殺人後為何這般從容呢?這是因為罪犯企望把這個白日夢一直做下去,在這個「夢」裡,之我也發揮了作用——《導論》裡指出: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時候,記憶或回憶出來的,往往大多是愉快事、愉快人,之我需要並尋求安逸,不愉快的過往在之我作用之下,記憶閘門往往會閉合……直至罪犯被抓,圍繞這個案件的「夢」才草草收場。因為是「夢」,所以罪犯不可能講,也無法表述出來,說出來了也沒人相信。這,恐怕就是所謂的難言之隱罷!令其父母沒想到的是,自從把罪犯交給其祖父母養育的那刻起,這顆罪惡的種子就已經落下了。另外,在其年少離家出走時經歷和遇見了什麼,受到了怎樣的驚嚇和刺激,其是否殺過人或目睹殺人,以及打架鬥毆其腦部受傷後遺症與否,這些也都是答案謎底的參考元素。

稍安勿躁,需要補充一點。吳謝宇憑籍所掌握的知識,很可能已經知道其深陷困境險惡的原因了,即其家族的遺傳劣根,至此疑犯自尊蕩然無存。其之我唯一遭受毀滅打擊,他知道他今後的宿命是什麼模樣了。《導論》裡有這樣幾段——1、歌中,詞人曲者都在心裡呼喚我是我、多麼特別的我,我是萬世沙礫當中一顆,感激天生這個我……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那麼,這個我豈不正是靈魂之我嗎?我,在生活中是真實的存在!另一方面,我的存在既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彼此獨立存在的相互承認。2、奇怪的在於,儘管之我歷經歲月,但「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之我寧可自己毀滅,但永遠不會向外投降,之我寧死不屈……之我的唯一是人生命最堅決、最堅強的意志符號;即便瀕臨死亡,人也念念不忘談及我我我。之我,一直連接並延伸至人的死亡,「我」是唯一。如歌兒所唱:我是我 多麼特別的我。3、在此也要提醒,『之我唯一』如果動搖了,或者過分『唯一』之我——唯我獨尊,人的精神便會出現障礙和麻煩,嚴重的以致切斷之我與思維聯繫,任由瘋癲或逆施行為發生,在道德層面表現為決絕、絕情、殘酷、變態及六親不認等。這些叛逆,實則也是之我活的意志使然,是之我回應『唯一動搖』的掙扎。總之,活的意志是之我的最根本意志!彼時,疑犯吳謝宇之我唯一徹底動搖了,殺人藏屍、嫖娼濫性等等,那些本該跟他八竿子也搭不上的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發生了。其實,這些個怪誕的背後是怪胎,而眾人滿世界地在外部世界尋找這那緣由,其結果註定也許是白忙乎。同時,因為之我唯一,為捍衛這個「唯一」,所以就根本甭指望能夠從案犯嘴裡撬出作案動機的背後謎底。話說,吳某犯案之初用騙來的錢招妓嫖娼,沒有錢了就去夜市當牛郎賣技,每天重複——晝伏夜行、醉生夢死,用色慾和性慾澆灌其畸形殘喘的之我,如果不早日緝拿歸案,說不定哪天又會作出怎樣的孽來。

李佔春

相關焦點

  • 北大高智商才子?夜店男模?弒母的吳謝宇真的擁有多重人格?
    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罪一案。曾經轟動一時的「吳謝宇弒母案」再次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 大家關注吳謝宇案,一個是因為「弒母」案本身足夠聳動眼球,一個就是因為這個罪犯身上的標籤,讓人眼花繚亂。
  •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擇期宣判,親舅舅無奈諒解,網友:罪不可恕
    這麼光鮮的北大高材生,弒母自古以來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作為獨生子的一代,中國式父母有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家庭教育問題,這也是個社會問題。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無所不能,是百分之百滿足,這也造成了他們營養上的巨嬰,所以說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孩子不懂的感恩。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吳謝宇的母親的教育方式一定有問題
    12月24日,福州中院公開審理吳謝宇故意殺人罪一案。吳謝宇姑父稱,沒來得及參加庭審,他們已諒解吳謝宇,希望法院能輕判一點。2016年2月,教師謝天琴在家中被殺,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2019年4月,吳謝宇在重慶被抓獲。12月24日,福建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北大吳謝宇弒母案開庭審理。
  • 【案件關注】吳謝宇「弒母案」今日開庭
    備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弒母案」今日一審開庭將擇期宣判2020年12月24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吳謝宇殺母謝天琴原因真相曝光...
    12月24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  親戚、老師、同學、鄰居,沒一個人能將他們眼中百年不遇的完美小孩吳謝宇和弒母、嫖娼的兇犯形象重疊在一起!  1994年出生的吳謝宇從小就出了名的乖巧聽話,學習自律不貪玩,性格溫和,助人為樂,常年成績第一,德智體發展全面,被同學們拜為「宇神」。2012年高分通過北大自主招生考試,入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成為「天之驕子」。
  • 北大學霸弒母:曾以母親名義借款140萬用於賭博嫖娼
    (原標題:「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 他這三年都幹了什麼?)成績優異,人生自帶「流量」,讓中國頂尖高等學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為他敞開大門,吳謝宇在2012年被從福州一中提前錄取。大一學年,吳謝宇獲得了北京大學三好學生稱號;大二學年,吳謝宇獲得了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英語很好,在上學期間碰到同學請教會不厭其煩講解,喜歡看書準備出國留學給人胸懷大志的外在感覺,在大學期間喜愛運動,因為能力突出,他被人稱為「宇神」。
  • 「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真實動機成謎,吳母筆記或成解開謎題關鍵
    「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緣何備受人們的關注呢?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一、吳謝宇是名副其實的才子,而且還是絕大多數人在心頭默默仰望的北大才子。說實話,筆者創作這個話題的靈感來自於一位網友對吳謝宇弒母案件的分析,該網友獨樹一幟的解讀很有意思,認為吳謝宇弒母是為父報仇,亦即為父弒母。為父弒母假說是否能夠成立很難說,一是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二是吳謝宇本人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論述。但既然被人提出來,就說明其還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並不是一味不切實際的異想天開。
  • 吳謝宇「弒母案」今日開庭 其親友參加庭審旁聽
    吳謝宇「弒母案」於12月24日上午在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吳謝宇舅舅及其父親朋友到場參加庭審旁聽。一名旁聽者表示,現場圍繞吳謝宇經濟糾紛進行了審理。根據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信息,2019年5月27日,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對「北大學子弒母案」犯罪嫌疑人吳謝宇作出批准逮捕決定。2019年12月26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福建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傳處了解到,福州中院已受理吳謝宇案。校對危卓
  • 北大吳謝宇謝絕律師辯護,是害怕他人審判眼光?還是內心的懺悔?
    「北大弒母案」從媒體曝出直至現在,關於案件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而就在近日「北大弒母案」進入到開庭審理階段,再次引起了全社會的重新關注。可能跟多的關注者,疑問在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身為北大學生,將殺手伸向了自己的母親。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讓吳謝宇做出了此等行為。
  • 比起看似深刻的「制度論」,追問阜寧弒母案細節更有意義
    確實,我們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這個和弒母悲劇的本身有多大關係呢?一個制度再完美的社會也會有罪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教育體系。這不僅是概率論裡的「極端個例」,也是我們生活的常識。因此,放著個體的惡不顧,將矛頭指向宏大乃至虛無飄渺的教育制度,從極端個案中硬生生地提出一個普遍性的原因,這樣的評論難免給人一種「亂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 吳謝宇「弒母案」一審開庭 擇期宣判!
    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一審開庭 將擇期宣判  2020年12月24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案後吳謝宇封死了住處。  2015年7月中旬左右,作案後,吳謝宇陸續以謝天琴的名義給親戚發簡訊、QQ等方式,稱其要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交換生,母親一同前往陪讀,兩人將乘坐7月25日的飛機去美國,獲得借款144萬元。此外,吳謝宇還以母親名義貸款。  2015年8月,吳謝宇複印了母親從前的書信,剪下相關文字並粘起來複印,偽造出一份筆跡相同的辭職信,向母親所在單位提出辭職。
  • 又發生一起高三男生弒母案:爸爸去哪兒了?
    從11月12日到12月12日,僅隔30天,江蘇就發生兩起弒母案:都是高三的男生,怒殺陪讀的母親;都是學業和教養的膠著,讓母子之間燃起熊熊戰火;所以,成為母親,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轉變,更是一場心理的考驗。如果,我們有幸遇到了一個體貼的丈夫,一雙善良的公婆,一個相對和諧的家庭,那麼我們喜悅安穩的那部分會飽滿,恐慌不安的那部分會萎縮。
  • 北大弒母案開庭,吳謝宇供述作案動機:殺母是幫其解脫?
    在他的身上,有著天之驕子、北大學霸這樣的光環。在他的身上,也有著弒殺親母的殘忍。魔鬼和天使,吳謝宇匯集一身。吳謝宇這種說辭在家庭犯罪中特別常見,譬如洪若潭焚爐命案。有些人會說是受害人請求幫忙自殺,有些人會說怕自己死後受害人會痛苦,才想帶他們一起走。由於另一方已經死亡,也無法開口辯駁。心理學上認為,任何行為都有一個歸因。
  • 2015年7月,北大學霸:吳謝宇:案,一直到三年後被判刑
    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后,利用所學知識(活性炭防腐)將屍體包裝成「木乃伊」,攜帶144萬元詐騙款潛逃,憑藉高智商與警方「鬥智」三年後終被捕,讓人印象至深,詫異至極。2015年7月,吳謝宇因為種種原因將母親謝天琴殘忍殺害,並將她的屍體藏匿,利用了自己的學識對屍體做了很好的防腐處理,以至於不太快產生臭味被鄰居察覺。
  • 北大「弒母案」吳謝宇的「學霸」之路!優秀得令母親都為之驕傲!
    2020年12月24日,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當天,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吳謝宇,「北大吳謝宇弒母案」的無兇。1994年10月7日出生於福建南平。
  • 「北大」吳謝宇弒母后,隱匿重慶當夜場男模,常向客人講自己清華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出自昔日的北大高材生吳謝宇。2020年12月24日,被捕一年多的吳謝宇走上被告席,在庭審中他引經據典,邏輯清晰,即便是連續發言20分鐘,吳謝宇嘴巴一刻不停,思維十分縝密。不同於其他犯人那樣沉默寡言,在庭審現場上,他的口若懸河,讓在場的所有人很難相信這樣聰明的人居然是一名罪犯,而且還是弒母案的犯人!
  • 吳謝宇「弒母案」一審開庭,被控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罪
    全文753字,閱讀約需2分鐘 吳謝宇「弒母案」一審擇期宣判 被指控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罪。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黃啟鵬 編輯 李劼 校對 危卓 12月24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案。案件將擇期宣判。
  • 北大學子弒母案:解讀天才少年瘋狂心路歷程
    被捕一年半後,12月24日,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北大高材生吳謝宇走上被告席,接受審判。2016年2月14日,警方發現受害人謝天琴被人殺害於福州市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的家中,而死亡時間是 2015年7月11日。2019年4月21日,逃亡3年的吳謝宇(受害者兒子)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
  • 吳謝宇供述弒母動機: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
    兩年前,北大高材生吳謝宇,趁著在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工作的母親,在進屋低頭換鞋時,用槓鈴將其殺害。吳謝宇身邊的親戚和同學,以及逃亡期間的同事口中的他,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吳謝宇:在北京大學上學期間,學生時期的吳謝宇是一名優秀學霸。
  • 拍案丨弒母之後逃亡 吳謝宇這三年都幹了什麼?
    成績優異,人生自帶「流量」,讓中國頂尖高等學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為他敞開大門,吳謝宇在2012年被從福州一中提前錄取。大一學年,吳謝宇獲得了北京大學三好學生稱號;大二學年,吳謝宇獲得了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英語很好,在上學期間碰到同學請教會不厭其煩講解,喜歡看書準備出國留學給人胸懷大志的外在感覺,在大學期間喜愛運動,因為能力突出,他被人稱為「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