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北秀榮(今山西省朔州市)有條小河叫爾朱川(據考證系今山西西北部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的朱家川)。一支在爾朱川世居的羯胡以河為姓,自稱爾朱氏。
拓跋珪時期,爾朱部落的酋長爾朱羽健降附北魏,帶領數千部眾追隨鮮卑大軍四處爭戰。為褒獎在晉陽、中山的戰功,拓跋矽將北秀榮爾朱川一帶方圓三百裡之地封賞給了爾朱羽健。此後,爾朱家世代在此擔任領民酋長。獻文帝時期,其酋長爾朱代勤獲封肆州刺史,孝文帝時又賜爵梁郡公。到了爾朱代勤的兒子爾朱新興時,他在領地內大力發展畜牧,「牛羊駝馬,色別為群,瀰漫川谷,不可勝數」,積聚起了雄厚的家產。
北魏以徵伐起家,常年徵戰不斷。每次得知朝廷有大的軍事行動,爾朱新興都主動奉獻資助戰馬、牛羊和軍糧,北魏朝廷對此大加褒獎。
爾朱新興死後,他的兒子爾朱榮接任了酋長。爾朱榮膚色白皙,容貌清秀,是個風度翩翩的美少年。不僅相貌出眾,他還很聰明,機警多謀,善於決斷。他小時候帶人去打獵,常常像帶兵打仗一樣,「設圍誓眾,為軍陣之法,號令嚴肅,眾莫敢犯」。像父輩一樣,爾朱榮繼續效忠於元氏皇室,他還把大女兒爾朱英娥獻給孝明帝做了妃子。
北魏末年,北方邊鎮發生兵變,北秀榮很快受到波及。爾朱榮預感到可能會大亂,遂「散其畜牧資財,招合驍勇,結納豪傑」,組織軍隊進行防禦。524年,秀榮人乞伏莫於和萬於乞真分別聚眾反叛,官府鎮壓不了,爾朱榮響應號召,帶著他自己組織的軍隊前去鎮壓,很快就平定了叛亂。此後,爾朱榮便以爾朱川領地為基礎,積極在北部邊境參與鎮壓叛亂,並趁機佔據州郡、吞併弱小、廣絡人才,在叛亂中嶄露頭角的高歡、賀拔嶽、斛律金、宇文泰等人都投奔了他。
東徵西討的戎馬生涯,充分地發揮了爾朱榮優秀的軍事天賦。他帶兵打仗,紀律嚴明,英勇無前,而且臨陣多有奇謀,因而屢戰屢勝。但他的缺點也很突出,畢竟生長在邊關草原,因此他的政治視野較窄,幾乎毫無政治鬥爭經驗,他只喜歡草原上強者橫行的生存規則,缺乏政治手腕、鬥爭技巧和戰略意識。
高歡投靠爾朱榮後,很快便以其高於常人的智謀被爾朱榮引為心腹。高歡建議爾朱榮不要拘泥於北部邊境,應借「清君側」南下,通過撐孝明帝,建立更大的功勳和基業。爾朱榮聽取了這一意見,聯合併州刺史元天穆,於528年藉口胡靈太后弒殺孝明帝,帶兵攻入洛陽,擁立孝莊帝元子攸,並將女兒爾朱英娥再嫁給孝莊帝,並立為皇后。此後,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將北魏朝廷中公卿百官二千餘人誘殺於河陰,徹底控制了北魏朝政大權。
但爾朱榮並非是只貪圖權力而不願意負責的人,面對北魏境內遍地烽煙、叛亂四起、江河日下的頹唐局面,他揮刀躍馬,帶領著其部眾四處徵討,平定叛亂。
528年九月,河北叛軍葛榮圍攻鄴城,洛陽岌岌可危。爾朱榮親率七千精騎兵,每人配2匹戰馬,以侯景為前鋒,從晉陽經滏口陘東出太行,倍道兼行,直撲鄴城。葛榮是河北地區勢力最大的叛軍首領,部眾號稱上百萬人,橫行河北,所向披靡,北魏多次派數萬重兵鎮壓均被其打敗。聽說爾朱榮只帶了七千人前來,葛榮非常輕視,對部下說:「此易與耳,諸人俱辦長繩,至則縛取。」
葛榮從鄴城向北,列陣數十裡,軍隊行進態勢像張開的簸箕,意圖將在人數上佔劣勢的爾朱榮軍團團圍住。爾朱榮將主力潛伏到山谷,把督將以上的將領每三人分為一組,每組配數百騎兵,命令每處都要揚塵鼓譟,以迷惑敵人,讓他們不知道每處到底有多少人馬,從而找不到主攻部隊在哪裡。
臨戰前,爾朱榮開會研究戰求,騎兵們反映,騎兵近戰時,馬刀不如棍棒好用。爾朱榮聽取這一意見,立即命令各部為每名騎兵都準備一根大棒放在馬側,近戰時一律不得下馬斬首。每支騎兵部隊要衝擊的敵陣方位都提前部署好,嚴令各部堅決執行,軍官與士兵一起突擊。爾朱榮選擇擒賊擒王,集中主力突擊葛榮。
爾朱榮親自帶一支騎兵繞到葛榮背後,與正面突擊部隊同時發起進攻。衝鋒時,爾朱榮一馬當先,帶頭衝鋒,部眾奮勇爭先。葛榮大軍在爾朱榮騎兵的前後夾擊之下,很快崩潰,葛榮被活捉,部眾全部投降。
葛榮的部眾人數眾多,爾朱榮的每個士兵要看管上百個人。爾朱榮對將領們說,如果立即對這些人進行整編,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他們的恐懼,促使其再次聚集造反;不如乾脆對投降的人說,可以找到自己的兄弟親屬和鄉鄰,然後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大家都同意,爾朱榮就下了命令,投降的叛軍們聽到消息非常高興,命令一下來,他們立即自行四散而走,數十萬人一天之內全部走完。等到這些人走出了百裡之外,爾朱榮才派人分道去押領他們,並根據情況對這些人進行妥善的安置。他把叛軍中的將領頭目們,根據他們的才能表現,予以任用,人心慢慢都安定了下來。經此一戰,冀、定、滄、瀛、殷五州的叛亂全部都隨之平定了。
529年五月,北海王元顥南引梁軍攻入洛陽,孝莊帝北逃避難。爾朱榮聽到消息後,立即飛馬趕赴山西長子覲見孝莊帝,他一邊騎馬趕路一邊部署討伐元顥事宜。等見到孝莊帝,討伐的部署就已全部完成。爾朱榮作為前鋒,當天就擁衛著孝莊帝啟程南歸,不到十天,人馬、糧草、資仗全部按爾朱榮的部署,按時匯集而來。六月,爾朱榮趕走了元顥、陳慶之,重新奪回洛陽。
爾朱榮不僅自己作戰勇猛,其在使用兵將上也很大膽。他派侯淵到薊討伐叛亂的韓樓,但卻只給了七百名騎兵。周圍的人都很不理解,爾朱榮解釋說:「侯淵的特長是善於隨機應變;如果給他大部隊,他未必能領導的好。他帶領這麼多人討伐叛賊,必能取之。」侯淵帶兵到薊後,果然屢出奇招,打敗並俘虜了韓樓。
530年,他派爾朱天光、賀拔嶽、侯莫陳悅率軍平定關隴地區的叛亂,但只給了一千名軍士,命他們一邊西進,一邊想辦法徵兵和買馬。爾朱天光一行,通過收編叛軍、購買民馬等方式好不容易湊了幾千人和一萬多匹戰馬。但他們覺得士兵還是有的太少,就停兵不前,繼續招兵。爾朱榮聽說後,很生氣,派騎兵參軍劉貴帶了二千人增援爾朱天光,但同時打了他一百軍杖以示對其畏懦不前的懲罰。在爾朱榮的督促下,爾朱天光等人帶著上述人馬,果然平定了關隴地區的叛亂。
爾朱榮性格奔放闊達,言談舉止與草原上的牧民一樣,隨性灑脫,與中原人矜持講究禮節不同。他喜歡喝酒,熱愛與人比賽在飛馳的馬上射箭。他在洛陽時,每次進宮朝見,基本上都要玩騎馬的遊戲,其他的都不感興趣。皇帝請他在西林園一邊喝酒一邊舉行射箭遊戲,把爾朱皇后洛陽城內的王公、妃嬪、公主們都叫出來,大家共聚一堂,歡歌宴飲。每次孝莊帝射中箭靶,爾朱榮就跳起來一邊起舞一邊歡叫,在坐的將相公卿都跟隨他一起盤旋舞蹈,現場一片歡騰叫嘯之聲,熱烈歡快的氣氛感染的連在場的妃嬪公主們都不自覺地也跟著隨之舉袂起舞。等喝到酒酣耳熱之時,爾朱榮一定要在酒席之上引吭高唱草原胡歌。這樣的酒席往往從上午直到日暮方才興盡而歸,爾朱榮出門時,常與左右連手蹋地唱《回波樂》而出。
叛亂終於平定,國家重新歸於統一和安寧,大臣們紛紛向孝莊帝道賀,而孝莊帝卻並不高興。新的更大的危機開始醞釀。
按照中國傳統,皇帝與手下的良將能臣大多是「可與共患,難以處安」,是以《史記》說「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猛將如猛獸,用好能殺敵安邦,制馭不好,則反噬其身。大功告成時,良臣猛將要不學範蠡,功成身退;要不就成為文種,功成身死;要不就如曹操,挾天子而霸天下。
如今,這道千古考題,再一次擺在了爾朱榮與孝莊帝的面前。
對爾朱榮而言,他其實並不喜歡政治,也不喜歡中原地區的繁文縟節,但他喜歡打仗,享受橫刀立馬、於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的感覺,他的部眾兵強馬壯、所向披靡、捷報頻傳、風頭正勁,因此他絕對不可能放棄軍隊。一連串的勝利,令他志得意滿,更是激發了他「混一天下,統一四海」的更大雄心。他需要藉助幹戈刀兵,成就其勇武夢想。
其次,爾朱榮進洛陽時,沉胡太后和幼帝於黃河;河陰之變不分青紅皂白,盡誅滿朝公卿大臣,洛陽士族對他恨之入骨,他不得不手握重兵嚴加防範。而且,所謂功高不賞,爾朱榮對孝莊帝也並不放心。
因此,平叛任務完成後,爾朱榮既沒有交出兵權,也沒有挾持孝莊帝,他選擇呆在距離洛陽不遠的晉陽,遙控著朝廷大事,同時在洛陽城內靠元天穆和從弟爾朱世隆,伺察孝莊帝和朝廷大臣們的動靜。
對孝莊帝而言,雖然從登基那一刻就完全依靠爾朱榮,但畢竟他是皇帝,爾朱榮是臣子。皇帝就會有皇帝的毛病,比如集權專制、疑心重等。
而且孝莊帝二十來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他也像每個年輕一樣,想要做個真正的皇帝,踵武列祖列宗,文治武功。爾朱榮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他,一個皇帝所需要的,能夠蕩平四方的強大軍隊、遍布朝野的親信心腹、猛將勁卒擁衛、赫赫戰功震懾天下。孝莊帝認為,爾朱榮控制著這個國家,只要他願意,沒有什麼事是他所做不到的,甚至是當皇帝,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漢獻帝、曹奐、司馬氏……太多太多宮廷慘劇,讓血氣方剛的孝莊帝越想越怕,越想越氣憤,他決定放手一搏,開始與身邊親信密謀殺掉爾朱榮。
期間,在洛陽的爾朱世隆等人曾將確鑿的情報告訴爾朱榮,但不諳於政治和熟讀歷史的爾朱榮不以為然,他自信對朝廷並無二心,且以其兵力之盛,孝莊帝還要依靠他鎮撫江山社稷,不可能做出這樣短視的事情。
後來,傳言太盛,他才將信將疑。然而,他並沒有採取任何防備措施,只是自信的當面去問孝莊帝:「外面都在傳,說陛下想要殺我?」早有準備的孝莊帝,反客為主,反問爾朱榮:「外面也有很多人在傳,說你要加害我。這些流言怎能相信!」爾朱榮覺得孝莊帝的回答誠實而坦蕩,就選擇了相信他,不再防備。
530年九月,孝莊帝謊稱爾朱皇后生了皇子,騙爾朱榮入宮,伏兵將爾朱榮、元天穆、爾朱菩提等人全部殺死在宮中。三個月後,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帶兵攻入洛陽,將孝莊帝絞死在晉陽三級佛寺。
此後不久,爾朱氏被高歡打敗,其家族精英幾被斬殺殆盡,而元魏也一分為二、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