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小小白 佳能70-200mm F4 II評測

2021-01-20 中關村在線

在長焦攝影中,若想同時兼顧不俗的成像素質與小巧的鏡頭體積,70-200mm F4可以說是最合適的選擇了。佳能在今年為我們帶來了新款便攜長焦鏡頭——EF 70-200mm f/4L IS II USM,近日這款鏡頭來到了我們的評測室,趕快來了解一下。

在具體測試開始之前,筆者先簡單介紹下佳能70-200 F4家族近幾代的成員。上一代70-200 F4包括不防抖與防抖兩個版本,分別是EF 70-200mm f/4L USM(小小白)、EF 70-200mm f/4L IS USM(愛死小小白)。此次新發布的便攜長焦鏡頭為防抖版,也就是我們評測的主角:EF 70-200mm f/4L IS II USM(愛死小小白兔)。

時隔12年,佳能推出了新一代防抖版70-200mm F4

作為經典產品的延續,新鏡頭究竟有哪些提升之處,相信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上代EF 70-200mm f/4L IS USM在性能、便攜、實用性上已經有了很好的平衡,再加上相對親民的售價,銷量及口碑都很不錯。面對這樣一位「功成名就」的前輩,新鏡頭的升級力度如何,直接影響到用戶換代的可能性,筆者在此也列出了佳能兩代防抖版70-200 F4鏡頭的主要規格,以便各位讀者進行對比——

佳能兩代防抖版70-200 F4鏡頭主要規格對比(標紅處為性能升級點)

除了參數升級之外,新鏡頭還採用了全新的外觀設計

就紙面參數來看,不得不說佳能此次的升級頗有誠意,五級防抖、新增IS 3防抖模式、鍍膜優化、全新光圈設計、更好的近攝能力、更現代的造型風格等等,相比上一代而言,新鏡頭從外觀設計到鏡身參數都有不少提升。那麼全新的「愛死小小白兔」能夠帶來怎樣的素質表現呢?接下來我們將針對這支鏡頭進行詳細測試。

註:為方便各位讀者閱讀,筆者在後文中將EF 70-200mm f/4L IS II USM簡稱為70-200mm F4 IS II。

首先來看這支鏡頭的外觀。70-200mm F4 IS II在造型及設計風格上都有了很大革新,採用了佳能新款L級長焦鏡頭的純白色塗裝(老款為黃白色),整體看起來更加美觀。手感方面,新鏡頭採用錐形變焦環設計,在對焦環、變焦環材質上也有了升級,握持手感更舒適。

新鏡頭(左)採用了新的塗層,同時長度有所增加

新鏡頭(左)的鏡身材質也更加細膩

佳能小小白系列主打輕便遠攝,因此新鏡頭是否便攜也是很多讀者關注的焦點。相比老款,新鏡頭要稍微長一些(增加4毫米),重量方面增加20克左右,參數變化其實並不大,實際對比來看新鏡頭確實也沒有明顯的體積增長。搭配佳能EOS 5D Mark IV全幅機身,可以看到整體鏡筒還是很纖長的。

搭配5D4機身側面展示,可以看到新70-200依舊很纖長

新鏡頭(左)的濾鏡尺寸增加為72mm,同時鍍膜色彩更加鮮豔

來看鏡頭前端。雖然體積重量變化不大,但新鏡頭的濾鏡尺寸從之前的67mm增加為72mm,這也意味著如果老款70-200用戶準備換代升級,那麼就需要重新購買濾鏡了。新鏡頭在鍍膜方面也帶來了優化,可以看到其有著更為鮮豔的鍍膜色彩。

依舊是經典的四撥杆設計,能夠快速調節防抖、對焦狀態

支持五級防抖、新加入IS 3模式是新鏡頭的亮點所在

操控界面上,新鏡頭依舊配備了「對焦範圍、對焦模式、防抖開關、防抖模式」四個撥杆,不過在防抖這塊有著相當大的提升,支持五級防抖補償(之前是四級),新加入IS 3防抖模式(針對不規則運動物體)。全新升級的防抖系統穩定性究竟如何,我們也會在後文為大家帶來測試。

新鏡頭(左)的最近對焦距離為1米,老款(右)為1.2米

不止有鏡身開關,對於佳能L級長焦鏡頭而言對焦窗可以說是標配。從對焦窗標尺上可以看到新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1米,而老款是1.2米;另外新鏡頭的最大放大倍率為0.27倍,老款是0.21倍,從參數來看新鏡頭無疑有著更好的近攝及特寫能力。

70-200mm F4 IS II採用內變焦、內對焦設計,同時採用了防汙氟鍍膜

金屬卡口、密封橡膠圈是佳能L級鏡頭的標配,提供了更好的密封性

防護性方面,作為一款L級紅圈鏡頭,佳能70-200mm F4 IS II配備了防水滴防塵的鏡身,同時採用內變焦、內對焦設計,前後組鏡片均是固定不動的,能夠有效避免出現進灰問題,而防汙氟鍍膜、卡口處的橡膠圈等一系列配置也增強了整體密封性。

鏡頭遮光罩展示

裝上遮光罩,搭配全幅機身,看起來還是很威猛的

鏡頭前埠徑增大,遮光罩自然也要更新,70-200mm F4 IS II搭配的是佳能ET-78B遮光罩,內部採用防眩光的螺紋結構設計,整體做工同樣很精細。總的來說,新鏡頭在外觀與配置上都有很大升級,接下來我們看看它的性能表現。

鏡頭的性能表現,自然還是得從銳度說起,筆者通過拍攝解析度標板的方式,對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進行畫質跑分測試。為了能展示鏡頭的極限解析力,我們使用佳能EOS 5DS R全幅機身作為測試平臺(約5060萬有效像素),一起看看這支鏡頭的成像實力如何。

測試平臺:EOS 5DS R

測試數據:逐檔光圈,ISO 100

拍攝格式:RAW + JPG

對焦方式:AF + MF

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銳度測試結果(70mm端)

70mm端中心銳度100%放大展示(光圈F11)

70mm端邊緣銳度100%放大展示(光圈F11)

首先來看70mm端的解析度測試結果。從實際讀數來看,這支鏡頭在70mm端有著很不錯的銳度表現,從F4的最大光圈到F16的小光圈下均能得到4000LW/PH的標板讀數,從F22開始畫質出現下降(對於長焦用戶而言F16及以上的光圈其實都很少用到);得益於5DSR的高像素,邊緣方面則是毫無懸念的跑滿,從F4到F32均能達到2000線。

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銳度測試結果(200mm端)

200mm端中心銳度100%放大展示(光圈F11)

200mm端中心銳度100%放大展示(光圈F11)

之後來看200mm端的測試結果,作為一支長焦鏡頭,200mm遠攝端的銳度顯然更值得關注。從實際讀數來看,長焦端這支鏡頭同樣有著出色的畫質,依舊是從F4最大光圈到F16小光圈下都能跑滿標板讀數,同時邊緣畫質也一直穩定在2000線水準。在銳度客觀測試中,這支鏡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F4與F16均完全可用,穩定的畫質表現帶來了更好的實用性。

實拍解析力體驗

另外針對這支鏡頭的實拍銳度,筆者通過上面這張圖來為大家進行展示。上圖由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搭配EOS 6D Mark II機身拍攝,相比5DSR而言,6D2的像素要「正常」一些(約2620萬有效像素),配合新70-200mm F4鏡頭在實拍中依舊能獲得豐富的面部及眼部細節。總的來說,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在銳度方面有著很出色的表現,配合佳能EOS 5DS R或是EOS 5D Mark IV這類像素更高的機身,更能發揮出這支鏡頭的解析力優勢。

長焦鏡頭的核心優勢就是能拍的更遠,因此經常被用於拍攝體育比賽、動物等難以接近的題材。不過,長時間手持拍攝對鏡頭的防抖能力提出了考驗,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款鏡頭的防抖表現如何。此次測試的70-200mm F4 IS II支持五級防抖補償,筆者針對其防抖能力進行了逐檔快門實拍——

防抖實拍場景展示(截取紅框內區域進行放大)

逐檔快門下防抖開關效果對比(200mm焦段)

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的防抖表現可以說相當出色,開啟防抖後,200mm焦段下即便是用1/6s的快門速度也能得到細節清晰的圖片。作為對照,關閉防抖後手持拍攝(同樣是200mm),在1/50s的快門速度下已經開始出現些微抖動糊片的問題,隨著快門速度降低,照片基本沒啥細節可言了。面對一些暗光拍攝場景,防抖的存在允許我們採用較低的快門速度,同時無需將感光度提的過高,這對於畫質的提升很有幫助。

利用低速快門可以實現搖攝效果

主體部分依舊有著清晰的細節表現

防抖的意義不僅在於靜態手持拍攝,面對運動題材時,防抖也能大大提升拍攝成功率。我們使用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拍攝了賽車比賽,得益於其五級防抖的能力,筆者能夠在200mm端採用1/50s甚至更低的快門速度,拍出類似搖攝的效果,同時主體部分依舊有著不俗的清晰度。

連拍GIF圖展示

相信各位也注意到了,新鏡頭加入了IS 3防抖模式,該模式主要針對不規則運動物體,適合記錄體育運動場景。筆者針對賽車過彎的瞬間進行連拍,從動圖以及截選放大的效果來看,IS 3模式下這款鏡頭配合佳能機身帶來了不錯的捕捉力,連拍放大也有著很細膩的畫質表現。

從連拍圖片中截選放大,照片細節很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佳能的IS 3模式以前僅運用在專業級遠攝鏡頭上(100-400變焦、300/400/500/600定焦等等),在70-200mm這樣的「平民」焦段上還是首次出現,高階專業規格的「下放」,對用戶而言無疑是有利的。另外就實拍體驗而言,新鏡頭所採用的環形USM馬達驅動在對焦中的反應也很迅速,沒有出現拖泥帶水的問題。

除了防抖性能全面提升之外,佳能新70-200 F4在近攝能力上也帶來了大幅升級,新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從老款的1.2米拉近到1米,最大放大倍率則從0.21倍增加到0.27倍。至於這些參數升級對實拍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筆者用新老兩代鏡頭進行了對比。

新老兩代鏡頭近攝能力對比(均為最近對焦距離下拍攝)

從實際拍攝效果來看,新鏡頭在近攝方面提升非常明顯,1米的最近對焦讓其在拍攝靜物時能夠靠的更近,配合更高的放大倍率,能夠帶來更加突出的主體特寫效果。對於喜歡用長焦拍攝小物件的玩家而言,新鏡頭可以說非常實用。

長焦鏡頭的優勢不只在於能拍的更遠,同時長焦能夠帶來淺景深,因此更容易拍出虛化效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支鏡頭的虛化表現如何:

70mm端逐級光圈虛化示意圖(F4 - F32)

70mm端虛化能力展示(光圈F4)

70mm的中焦段下,可以看到這支鏡頭已經能帶來不錯的虛化能力,有效地突出了主體;而200mm的長焦端時,這支鏡頭顯然能帶來更出色的虛化及特寫能力;在焦外成像方面,佳能新70-200 F4鏡頭的表現也較為柔和,背景虛化不會顯得過於生硬。

200mm端逐級光圈虛化示意圖(F4 - F32)

200mm端虛化能力展示(光圈F4)

需要注意的是,200mm F4規格下邊緣處會出現些微口徑蝕的問題(光斑為橄欖形而非圓形)。對於長焦鏡頭而言口徑蝕現象難以避免,如果在拍攝中希望焦外光斑能儘量圓潤,可以將光圈收縮至F5.6或嘗試調整機位來加以解決。

新鏡頭配備了9片光圈葉片(老款為8片),同時採用圓形光圈設計,接下來筆者對這支鏡頭的焦外光斑效果也進行了測試。將鏡頭調至手動對焦模式,同時將焦點放到無限遠處,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其虛化光斑效果——

70mm焦外光斑展示

200mm焦外光斑展示

從測試的效果來看,這支鏡頭在F4最大光圈下的焦外光斑還是非常圓潤的,光斑邊緣處的線條很輕微,基本沒有二線性問題出現,焦外效果整體較為柔和。總的來說,作為一支輕便長焦鏡頭,佳能70-200mm F4 IS II能夠帶來出色的虛化能力與自然的焦外表現,在拍攝人像、靜物類題材時能夠帶來不錯的效果。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支鏡頭的整體光學素質。首先說說暗角問題,長焦下的暗角往往難以避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支鏡頭在暗角控制方面有著怎樣的表現。

70mm逐級光圈暗角展示

70mm端暗角測試結果

從實際測試的數據來看,這支鏡頭的暗角抑制效果很出彩,200mm端F4的曝光差值也僅在1.4左右,收縮到F8之後就沒有明顯的暗角問題了。對於特寫拍攝而言,輕微的暗角更有利於突出主體,而在記錄風景時往往會使用F8甚至更小的光圈,暗角問題基本也就不存在了。

200mm逐級光圈暗角展示

200mm端暗角測試結果

接著要說畸變,我們知道廣角鏡頭容易產生桶形畸變,相應的長焦鏡頭則容易出現枕形畸變問題。實際測試中我們採用RAW文件進行拍攝,並且在後期關閉了鏡頭配置文件,一起看看這支鏡頭的畸變控制如何。

70mm畸變測試結果

200mm畸變測試結果

從畸變測試來看,新鏡頭在70mm端基本沒有出現畸變,做到了橫平豎直;而在200mm長焦端,新鏡頭出現了些微的枕形畸變,好在中心部分並沒有出現形變以及失真問題,整體的畸變抑制效果還是不錯的。需要說明的是,通過鏡頭的配置文件,我們在後期處理中可以輕鬆矯正消除暗角、畸變問題,因此對於實拍效果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對於任何一支鏡頭來說,色散、眩光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在平時拍攝中難免都會碰到逆光的時候,這時鏡頭的色散、眩光抑制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先說色散,色散現象往往在大光圈下容易出現,筆者針對這支鏡頭在F4光圈下的色散表現進行了測試——

70mm色散抑制能力展示

200mm色散抑制能力展示

從測試圖來看,面對高對比、高反光的主體,這支鏡頭在F4最大光圈下的色散問題很輕微,無論70mm還是200mm端,線條基本都是正常的黑白色,僅有些微綠邊或紫邊的現象,面對逆光場景或是高反差的主體時可以放心拍攝。

再說眩光,強光射入鏡頭時會經過一系列擴散與反射,容易在畫面中產生眩光(具體表現為畫面中雜亂、不規則的光斑),尤其在小光圈下更為明顯。由於鏡頭固有的多層鏡片結構,眩光問題理論上難以根除,只能通過鍍膜來加以改善。佳能官方表示新的70-200 F4鏡頭在鍍膜方面帶來了深度優化,我們不妨看看新老兩代鏡頭面對強入射光時的表現:

新老兩代鏡頭眩光抑制能力對比(70mm)

新老兩代鏡頭眩光抑制能力對比(200mm)

我們將光圈調到F16,並且直接用鏡頭對準手機閃光燈來拍攝,用這樣一種簡單粗暴的辦法來測試鏡頭的抗眩光表現。不難發現新鏡頭在眩光抑制能力上的確有很大改善,無論是70mm還是200mm端,新鏡頭眩光表現都較為輕微,光斑數量較少且較為規律,可以調整機位加以避免,或是將其作為畫面的一部分,增添逆光下的氛圍感。

綜合整體光學素質的測試結果,佳能70-200mm F4 IS II鏡頭有著出色而全面的表現,面對畸變、暗角、眩光、色散這些常見問題都有著不錯的抑制能力,能夠勝任多種不同環境場景的拍攝需求。

經過一系列性能測試,想必各位已經了解這款鏡頭的素質表現了,那麼就來看看樣片效果吧。為了展示這款鏡頭的綜合實拍能力,我們通過運動、人像、靜景三個方面進行實拍體驗,一起來了解一下——

運動場景樣片展示

運動場景樣片展示

運動場景樣片展示

運動場景樣片展示

運動場景樣片展示

運動場景樣片展示

首先說說運動拍攝表現。關注長焦鏡頭的用戶,或多或少都有運動記錄的需求,筆者用這支鏡頭拍攝了汽車比賽,就實際體驗而言新鏡頭在畫質方面很出彩,同時如果機位允許,70-200mm焦段在運動記錄中同樣能發揮很大用處。另外新加入的IS 3模式在拍攝運動類題材時非常實用,手持移動追拍依舊有著很高的出片率。

人像場景樣片展示

人像場景樣片展示

人像場景樣片展示

人像場景樣片展示

人像場景樣片展示

人像場景樣片展示

接著是人像。這支鏡頭在人像拍攝中依舊有著不錯的銳度表現,配合長焦端出色的虛化表現,很適合拍攝人物特寫類的作品。另外,五級防抖補償在靜態人像拍攝中也能保證更高的抓拍成功率,優化的鍍膜設計在逆光下能夠最大化地減輕眩光問題,這一點值得肯定。

日常拍攝樣片展示

日常拍攝樣片展示

日常拍攝樣片展示

日常拍攝樣片展示

日常拍攝樣片展示

日常拍攝樣片展示

再來看看日常拍攝體驗,鑑於北京近日陰雨連綿,此次還是以靜物特寫為主。利用200mm長焦端能夠營造淺景深的效果,非常適合拍攝一些唯美風格的小景,虛實相間的畫面能夠帶來更好的層次感與代入感。另外在焦外效果與色彩方面,這支鏡頭有著朦朧柔和的焦外表現,色彩飽和且不失自然,個人感覺這支鏡頭的「味道」很是討喜。

觀眾們對於一部經典電影的續作,要求往往會比第一部更高:會不會延續前作的優點,會不會帶來新的驚喜?而面對佳能小小白家族的這位新成員,相信各位攝影玩家的態度也是一樣,新鏡頭便攜性能否和以往一樣出色?素質有哪些升級?就大家關注的這些重點問題,筆者在最後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新鏡頭在便攜性上延續了前代的優勢,同時握持感更加舒適

首先要說便攜性,這也是老一代防抖版小小白最受推崇的優勢,而新鏡頭在長度上增加了4毫米,濾鏡尺寸從67mm增加到72mm,重量上增重了20克。不過就實際上手感受而言,新鏡頭的便攜性相比以往幾乎沒有變化,整體造型依舊纖長苗條,搭配機身後的重心分配也很合理,不會感到頭重腳輕。另外新鏡頭的操作環採用了更細密的紋理材質,握持的舒適度相比上一代而言更加出色。

新升級的五級防抖,加上IS 3模式,讓新鏡頭在抓拍時能帶來更高的成功率

再來說性能。新鏡頭在性能上可以說有了全方位提升,五級防抖讓我們能夠使用更低的快門速度,這也意味著更低的ISO值,能夠進一步提升拍攝成功率,同時保證畫質不受噪點的困擾;新增的IS 3防抖模式則是佳能高階規格的又一次「下放」,拍攝不規則的運動題材會更加遊刃有餘。功能性更強的小小白,為用戶提供了更親民的運動拍攝選擇,如果對光圈、焦段沒有過於苛刻的需求,筆者認為7D2機身搭配70-200mm F4 IS II已經是一套足夠強大的抓拍利器了(等效焦段112-320mm,完全夠用)。

優化的鍍膜加上更好的近攝能力,賦予了新鏡頭更全面的功能性

除了更好的抓拍體驗之外,新鏡頭在成像素質上也帶來了升級,近攝能力與眩光抑制能力的提升尤為明顯。相比上一代產品而言,新鏡頭在逆光拍攝以及近攝小景中能夠有更好的發揮,整體的功能性要更加全面。當然,作為一支長焦,200mm時依舊難免會出現枕形畸變、焦外口徑蝕等問題,這也是現階段長焦類產品的通病,需要等日後的新技術來加以解決。

無論是新用戶入坑還是老用戶換代,佳能新款「愛死小小白兔」都值得入手

總的來說,佳能的這支EF 70-200mm f/4L IS II USM鏡頭無疑是優秀且全面的,整體評測過程中給筆者帶來了很大驚喜,並且說實話找不出什麼明顯缺陷。如果說你想入手一支輕便長焦,想必這支鏡頭會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選擇;另外如果你是佳能老款70-200的用戶,想獲得更好的拍攝體驗,那麼新鏡頭同樣值得換代入手。

產品優勢:

畫質出眾,F4-F16均有出色解析力

防抖給力,五級補償非常穩定,新增的IS 3模式很實用

暗角、畸變、眩光、色散抑制能力很全面

虛化能力強,焦外效果柔和,鏡頭色彩好看

延續上一代的便攜性優勢,且握持感更舒適,鏡頭做工、防護性出色

相對不足:

長焦下的畸變及焦外口徑蝕問題難以避免

新材質的對焦、變焦環手感更佳,但相對比較容易吸灰

相關焦點

  • 便攜小小白 佳能70-200 F4 IS促銷4399元
    【PConline廣州站 行情】佳能 EF 70-200mm F4L IS USM(小小白IS)鏡頭基本結構與EF 70-200mm f/4L IS USM大致相同,在佳能70-200mm系列鏡頭中鏡身最小且重量最輕
  • 新一代綠圈大炮 佳能400mm F4 DO II評測
    佳能先後推出了暱稱為「小綠豆」的EF 70-300mm F4.5-5.6 DO IS USM和人稱「大綠」的EF 400mm F4 DO IS USM,今年佳能再次發力,發布了EF 400mm F4 DO IS II USM鏡頭(以下簡稱佳能EF 400mm F4 DO II鏡頭),完成了對「大綠」鏡頭的更新。
  • 佳能新款70-200小小白試玩:媽呀,又想剁手了
    佳能作為影像界一哥,在這個六月,一口氣把單反鏡頭裡的70-200mm焦段都更新了,誕生出了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 和 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而在這兩支鏡頭上市前,PConline有幸提前去試玩了一把,只能說,佳能對於完美的追求,真的永無止境。
  • 佳能RF70-200mm F4 L IS USM延期 明年3月發售
    在17日佳能日本官網發表公告,指原計劃12月下旬發售的RF70-200mm F4 L IS USM延期到明年3月發售。佳能RF70-200mm F4 L IS USM是RF卡口最新一款變焦鏡頭,由於與RF50mm F1.8 STM一同發布 ,而且上市時間較晚,它沒有受到消費者重視。
  • 便攜「愛死小白」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RF70-200mm F2.8 L IS USM是佳能EOS R系列全畫幅微單專用「大三元」鏡頭,佳能大口徑RF卡口與短後對焦距離帶來的光學設計靈活性,以及UD非球面鏡片、雙NANO USM超聲波馬達的電子浮動對焦機構等多項技術的導入,實現了鏡頭長度的大幅縮減,具有非常好的機動性與便攜性。
  • RF大三元小白IS 佳能RF70-200mm F2.8售價16999元
    作為一支佳能EOS R系列專用「大三元」鏡頭,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USM得益於佳能自主研發的大口徑RF卡口與短後對焦距離帶來的光學設計靈活性,以及多項技術的導入,實現了鏡頭長度的大幅縮減,同時也有著十分出色的畫質表現。目前,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USM鏡頭在京東雙11的售價為16999元。
  • 【大師之選】佳能EF 70-200mm F2.8鏡頭解析
    這些白色的鏡頭均屬於佳能的EF系列遠射鏡頭,是專業攝影師以及攝影發燒友最常用的鏡頭。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就是一支這樣的鏡頭,該鏡頭不僅適合拍攝體育比賽,並且在風光以及人像攝影中均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詳細了解下該鏡頭,看看它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 佳能小小白二代看來來進步很大?實際上還是換湯不換藥!
    如果你是一名「發燒」多年的攝友,那麼佳能有一枚鏡頭綽號「愛死小小白」(ISXXB諧音)的,你肯定略有耳聞。這枚傳奇的鏡頭髮布於2006年,是佳能歷史上少有的「以小欺大」的鏡頭典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愛死小小白」一經問世,便以出色的高銳度獲得了廣大攝友的青睞!
  • 長焦王者名至實歸 佳能70-200mm f/2.8L售12099元
    但回想到70-200mm f/2.8以及f/4上一代鏡頭的發布時間,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佳能EF 70-200mm f/4L IS USM的發布時間是2006年,而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的發布時間則是2010年。這款長焦王者鏡頭在京東的售價為12099元。
  • 靈活的小胖子 佳能RF70-200mm F2.8L售價16899元
    作為一支佳能EOS R系列專用「大三元」鏡頭,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USM得益於佳能自主研發的大口徑RF卡口與短後對焦距離帶來的光學設計靈活性,以及多項技術的導入,實現了鏡頭長度的大幅縮減,同時也有著十分出色的畫質表現。目前,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USM鏡頭在京東的售價為16899元。
  • 佳能G5 X Mark II評測_佳能 G5 X Mark II_數碼...
    接下來進入客觀測試環節,一起看看測試結果如何——03 成像表現測試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目前最新版Adobe Camera Raw插件已經兼容佳能G5 X Mark II,因此本文中的評測樣片均使用RAW格式進行拍攝,未經過任何後期處理。
  • 騰龍正式發布70-200mm f/2.8(A025)_騰龍 SP 70-200mm f/2.8 Di VC...
    騰龍正式發布了之前傳聞的70-200mm f/2.8和10-24mm f/3.5-4.5兩枚鏡頭,其中70-200mm鏡頭全稱為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鏡頭代號為A025。
  • 這都2020了佳能55-200焦段鏡頭值得購買嗎?
    收到網友私信如下:自身情況:我有一個佳能m50,小痰盂,15-45,11-22。拍攝主題:喜歡掃街,不怎麼拍鳥。但是由於社恐,不想打擾別人,想買個長焦掃街。平時用小痰盂較多,但是不能變焦很麻煩15-45,感覺沒有什麼優勢,拍出來很一般,而且視野很窄,去旅遊的時候發現了這一大痛點11-22,剛剛買,不過這個焦段不太適合本社恐掃街我的看法如下:佳能55-200
  • 佳能RF 50mm f/1.8、RF 70-200mm f/4L詳情曝光 售價199美元起
    Nokishita透露了RF 50mm f/1.8 STM、RF 70-200mm f/4L IS兩隻鏡頭規格和定價,前者售價只要199美元,後者達1599美元。佳能RF 50mm F1.8 STM是一種小型固定焦距透鏡,由五組六組光學結構組成,最大孔徑為f1.8,光圈葉片設計成14顆星芒,最近的聚焦距離為0.3米,放大倍數為0.25 X。
  • 佳能RF 24-70mm F2曝光
    [PConline 資訊] 幾天前,一項來自佳能的RF鏡頭專利曝光,專利說明書中指出這是一枚RF 24-70mm F2鏡頭。不知道這款鏡頭最終是否會落地成為實際產品並量產呢?如果佳能真的能夠帶來這款產品,那麼現在的佳能「大三元」序列就將面臨洗牌。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款專利中,還包含了另一項帶有防抖的RF 24-105mm F4L鏡頭專利,搭載了USM自動對焦馬達。
  • 全幅單反配廣角鏡頭16-35mmF2.8和F4如何選?怎樣用好這款鏡頭?
    01佳能佳能16-35f2.8已有II代、改進版III代佳能16-35又出了L級的f4、帶IS的這隻頭口經小了一級.加了防抖、16-35f2.8III選f2、8III、16-35f2,8II在口經比f4大、價是三隻16-35中間、但畫質上又不如f4。16-35f2,8III畫質比II代好很多、有大一級口經情況下、值得選。16-35f4 Is價最低.口經三隻最小.也是只有它有防抖。16-35兩款鏡頭2.8和f4如何選?很簡單,從你自己對攝影需求來考慮。
  • 繼續延期 賓得推遲70-200 f/2.8鏡頭上市
    賓得的HD Pentax-D FA 70-200mm f/2.8ED DC AW又推遲上市了。各位賓得用戶,只好再繼續等一等了。這款HD Pentax-D FA 70-200mm f/2.8ED DC AW是今年2月初(2月5日)發布的新品,如果真如B&H所說,這枚鏡頭從發布到出貨要等超過一年的時間了。不過鑑於鏡頭本身是全畫幅產品,既然全畫幅相機並未發布,鏡頭延期也就不那麼可怕了。畢竟相較於70-200mm鏡頭,全畫幅的K-1什麼時候發布才是最重要的。
  • 攝影多面手 佳能24-105mm F4-7.1 IS鏡頭
    RF24-105mm F4-7.1 IS STM是一枚佳能R系列全幅微單專用的標準變焦鏡頭。24-105mm的焦段,覆蓋廣角至中長焦可以拍攝多種題材。配備了約5級快門速度的IS影像穩定器,弱光環境下手持依然可以獲得清晰明銳的照片。同時STM步進馬達則讓對焦既迅速又安靜,可以快速鎖定拍攝主體。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枚攝影多面手鏡頭。
  • 大三元小三陽鏡頭大匯總,看完你還玩攝影嗎
    主要特點:最大光圈F2.8,具體鏡頭是:1、佳能大三元超廣角:佳能 EF 16-35mm f/2.8L III USM 售價:12999標準:佳能 EF 24-70mm f/2.8L II USM 售價:10999長焦:佳能 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售價:119992、尼康大三元
  • 佳能M6 Mark II套機18-150mm僅售6850
    圖為:佳能EOS M6 Mark II套機(18-150mm)高清實拍圖佳能EOS M6 Mark II套機(18-150mm)主要參數解讀:產品名稱:佳能EOS M6 Mark II套機(18-150mm)商家名稱:杭州佳能專賣店聯繫方式:13456995879 0571-56772058聯繫地址:杭州市西湖區文三路369號文三數碼大廈頤高數碼旗艦店B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