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回合1-5慘敗給法蘭克福的情況下,博阿滕的紅牌下場不僅導致了慘劇的發生,還直接導致了拜仁前主帥科瓦奇主動辭職,助理教練弗利克火線轉正以及一系列變革的發生。此番再次對陣許特爾的鐵鷹隊,拜仁最終用疾風驟雨般的進攻在法蘭克福身上打出了五粒進球,此番拜仁不僅僅是戰勝了曾讓自己吃到慘敗的鐵鷹,而且弗利克漸入佳境的快攻衝擊,也讓拜仁繼續在歐洲頂級賽場上保持著相當強大的競爭力。
但同時在比賽開始前,拜仁主席魯梅尼格直接確定了將不會買斷庫蒂尼奧,這也就意味著為庫蒂尼奧融入快攻體系的可能性判了失敗。誠然,除了獨造五球擊敗雲達不萊梅以外,庫蒂尼奧在拜仁司職左內鋒時幾乎沒能和全隊的節奏統一起來,甚至是佩裡西奇在進攻節奏的把握上,都比巴西人做得更好。
用快攻復仇,拜仁的「搖滾進攻」秘訣在哪裡?
由於蒂亞戈停賽,弗利克則是使用了基米希搭配格雷茨卡的雙後腰組合,並在邊路輪換了格納布裡,交由佩裡西奇和科曼坐鎮雙翼,後防線及鋒線沒有任何變動。
由於科曼沒有出任左內鋒兼顧組織,而且左邊是和格納布裡風格相近的佩裡西奇,因此拜仁在兩翼基本上保留著羅貝裡時代的兩翼齊飛風格,基米希和格雷茨卡兩個有組織能力的中場出任雙後腰,就是為了保證兩翼在沒有邊前腰,前腰是影子前鋒的路子中組織能力不減、突破得分更甚。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在缺少第三名組織者的情況下拜仁把速度和寬度充分利用,弗利克繼續借鑑了恩師海因克斯的做法——快速拉開陣型,並且放緩控球節奏,以達到一瞬間轉守為攻、並且有效持球的結果。
從這次進攻中我們看到,基米希在中衛身前控制住球權後立馬處理給帕瓦爾,此時拜仁的中前場幾乎全員都處於中圈弧附近,而在帕瓦爾持球快速推進這個過程結束後,整個拜仁的中前場幾乎就已經拉開到相當的寬度和深度了,此時無論帕瓦爾是長傳交給中路,還是快速給到拉邊的科曼完成套邊進攻,亦或是繼續控制節奏穩妥為上,拜仁都已經完成了整體進攻的跑位,一瞬間就從後場斷球變成了進攻展開。
而這也是當初海因克斯一直以來都在強調的打法,即使沒有把快速反擊打起來,也能夠把對手的陣型壓縮回到自己的防守區域內,此時如果對手再次發動進攻,也只能夠通過三兩人的反擊才能實現突破,拜仁的後防線在往前壓上後也能夠快速地逼近持球的對方球員,事實上這是一招攻守兼備的棋,而這也是拜仁打出快攻的根本原因。
而穆勒助攻格雷茨卡打入的拜仁第一球,也是通過快速反擊和搶點收穫到的結果。第17分鐘,拜仁通過直線快攻收穫到了一粒精彩的進球。佩裡西奇在接到阿拉巴的直傳後不停球往身後直傳,拉邊的穆勒整個就拉開了法蘭克福的突前式防守,格雷茨卡在中路高速插上接到了助攻打入了進球。
格雷茨卡本場比賽司職全能中場,在非前腰的位置上德國人就有著出色的視野和意識,跑動也不再像前腰位置一般慵懶,在中後場的插上和保護也做得可圈可點,單場11.3㎞的跑動也成功帶動起了拜仁的中場攻守。
但是,一旦穆勒必須出場的情況下,格雷茨卡如若在蒂亞戈回來後繼續司職前腰,那麼穆勒就會佔據一個邊鋒位置,這也就意味著兩翼無法同時完成突破和快速拉邊的工作。
反越位+直線快攻,弗利克後人乘涼戰術集大成
因此在邊路突破力度和次數不足,不能夠幫助格雷茨卡完成大量的無球跑動的情況下,他在持球進攻中傳球慢、跑動頻率低的劣勢就會完全暴露,這就是格雷茨卡「隱身」的根本原因,一旦沒有了衝刺的空間,其飽受詬病的進攻端傳球保守,跑動嚴重不足的問題就會拖累整體的進攻體系。
因此,這是弗利克在下步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格雷茨卡只能是一個非常雞肋的戰術配置方案。就目前來看,蒂亞戈和基米希的組合已經十分穩固,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兩翼和中路進攻權重的均衡,並且在此基礎上絕對不能把跑位速度降下來,這就成為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面對許特爾只打正面然後快速推進到前場的防守反擊模式,弗利克也在進攻中加入了大量反越位的做法,以此來調動法蘭克福的防守。
不僅僅是第一粒進球,第二粒、第三粒進球都是拜仁通過快速的進攻壓制,在中路已經甩開防守跑到位置的情況下,由邊路直接給出了非常準確且快速的傳球,從而形成了破門。
而下半場開場不到46秒,拜仁就打入了第三粒進球。在這次科曼助攻萊萬的進球中,拜仁的進攻不僅僅從穆勒這次挑傳開始,而是在從基米希和佩裡西奇打出配合的時候,就已經把整體的速度提到了最大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了科曼向前跑動推進的能力,進而才有了萊萬的頭球破門。
在首回合1-5的慘敗中,儘管弗利克基本上是繼承了科瓦奇的戰術思路,但是拜仁在少一人作戰的情況下,是很難支撐起如此高頻率的跑動和換位的。而這次弗利克在科瓦奇留下的體系中加以改進,成為了跑位延展能力更強的一套戰術板。
這樣的打法不僅在視覺效果上令人血脈賁張,而且能夠充分發揮拜仁在跑起來之後的衝擊力,能夠快速將進攻端的球員展開到對手最要命的防守位置,用跑動來代替傳球壓迫力的不足,而這也是拜仁在瓜迪奧拉、海因克斯、科瓦奇接連改造戰術板後,弗利克「後人乘涼」並且將之集大成的結果。但是就數據來看,弗利克的拜仁場均在對手禁區內觸球27.6次,與瓜迪奧拉時期場均接近40次的壓迫力還是差了不少。
「搖滾戰術」已成,庫蒂尼奧與拜仁的情緣就此終結
與克洛普在利物浦構建的高壓打法並不相同,弗利克的戰術板核心並不在於隨時通過跑動來保持高壓,而是通過跑動將兩翼和中路連結起來,形成邊控球邊壓迫邊進攻的立體式打法,而這也是看似都是高壓進攻,為何庫蒂尼奧能在利物浦風生水起,而在拜仁卻根本跟不上節奏的原因所在。
不僅如此,庫蒂尼奧1.2億加盟巴薩之後,在戰術地位上一落千丈是不爭的事實,在利物浦他是眾星捧月的存在,中鋒菲爾米諾作為綠葉隨時都能夠支持他的跑位,而在巴薩和拜仁,梅西和萊萬就是無可動搖的核心,這也就導致了無法以庫蒂尼奧為基礎來制定戰術,庫蒂尼奧也無法兼顧起突破、組織和得分,本就速度不快的巴西人也很難具備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一旦沒有了隊友的輔助就很難打出漂亮的足球。
弗利克的比賽節奏是越來越快,而佩裡西奇可有球可無球的踢法也比庫蒂尼奧更加適合拜仁的戰術體系,在科曼和格納布裡幾乎已經固定主力的情況下,拜仁或許也即將官宣薩內的到來,在一眾快節奏的突破手面前,庫蒂尼奧融入弗利克戰術板的競爭力幾乎就是最低一檔的尷尬境地。
或許自從庫蒂尼奧決定出走安菲爾德之後,錯配的姻緣就已經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