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永鏘確定離開優酷選擇投資作為新徵程後,阿里文娛集團也做了相應的調整,阿里文娛集團成立大優酷事業群,阿里數娛事業部進入大優酷事業群,大優酷事業群中,來瘋直播被單獨列了出來。
而進入十一月後,繞不開的關鍵詞是電商,直播+電商也是現在非常流行的模式,所以在採訪來瘋直播總裁張宏濤之前,我對來瘋直播其實有些電商方面的認知偏向。
但當我在11月11日翻開張宏濤的朋友圈,第一條蹭了川普的熱點在推來瘋的綜藝,第二條這位總裁乾脆直接上陣,在自家策劃《玩命直播》節目中,吃了蟑螂,沒錯,這個節目跟不久前在直播框架下講人性的電影重名。
對於直播從業者來說,這部電影更大的意義展示了是直播互動的一個奧義:互動如果由觀眾主導,產生的影響力要比主播主導更高。
這也是來瘋直播想要去做的事情,所以當我把直播+電商的相關問題拋給張宏濤,得到的回答是:「我們沒有電商的KPI,商業模式的核心在用戶付費上。」
培養屌絲用戶的付費習慣在電商方面,來瘋只會做相應的嘗試,阿里在這方面也已經有了淘寶直播,跟來瘋未來可能會做底層的打通,關於廣告變現張宏濤也表達了類似的態度,「不管是在阿里旗下還是過去的合一集團,我這邊的目標其實沒有多大變化。」
這個目標具體來說就是把過去秀場打賞收人中土豪和屌絲用戶的比例,調整到一個合理的狀態,邏輯也很簡單,目前秀場打賞的現金流其實就是靠的土豪用戶,而來瘋則希望將普通用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那來瘋要去怎麼做?
首先是產品的迭代,他們新推出了「Live House」和「娛樂號「兩個產品,前者是為綜藝節目專門設計的橫板直播產品,在互動上也為直播綜藝做了相應的調整,比如現在很多平臺都在嘗試的新禮物系統、針對屌絲用戶的一元抽獎等。娛樂號則相當於來瘋體系下的直播自媒體號,被認證的直播綜藝團隊可以入駐,主要用於粉絲的運營和沉澱。
在運營策略上,來瘋為了去抓屌絲用戶也在做相應的引導調整, 拿現在主流的粉絲成為房管舉例,來瘋在迴避現在主流的誰送的禮物多誰當這件事情。
「土豪用戶可以放在我們的貢獻榜單上,但在運營策略上我們更加傾向把更多權利給到活躍的普通用戶,比如那些在房間聊天活躍度高,願意幫主播做宣傳等等的用戶。」張宏濤說土豪用戶可以過來買尊重,而他們希望讓屌絲用戶在這裡可以靠自己的勞動獲得權力。
從大的邏輯上判斷,所有的直播平臺都是一個思路:通過內容吸引用戶,再通過實體化的產品,做用戶的運營將用戶留住。來瘋要將普通用戶的價值挖掘出來,產品框架和運營思路已經有了一個雛形,最後還需要的是內容做發動機。
」內容這一塊,我們有阿里的流量矩陣,也有優酷內容平臺,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張宏濤說道。
在合一八月末公布的直播戰略中,公布了來瘋未來20億元資源的投資計劃:找100家左右的內容製作公司,推出500檔甚至更多的互動綜藝。根據張宏濤的介紹,現階段來瘋投資製作一個成本為10萬元的項目,基本都會贈送10萬左右的推廣資源。
除了資源和錢的投入,在內容生產方面,來瘋其實還有一支幾十人的內容團隊,主要是對接CP,雙方共同去做直播節目的策劃。「但我們不會做自製,因為創意是很難持續生產的,我們更願意去幫助有創意的團隊將其內容做的更好,這個團隊很多人都是做傳統內容的,電視臺、光線、燦星等不同體系的都有,但大家都看好直播這個大方向。」張宏濤說道。
在阿里旗下另一個隱形優勢是錢,跟360將花椒單獨拿出來融資不一樣,來瘋未來並沒有單獨拆分的計劃。「出來融資無非是為了解決錢的問題,但你說找馬雲要錢快還是投資人快?」張宏濤還說來瘋已經做好了兩年不盈利的準備。
錢和資源都準備好了,再來看現在來瘋直播的內容,其實很多綜藝直播內容其實並沒有跟過去的秀場做到明顯的差異,更多時候是過去的UGC主播將自己的設備、套路、玩法做了更新,那來瘋要去做發力的直播綜藝或者他們口中的PGC內容是怎麼做定義的?
「直播由UGC轉向PGC,最容易的還是沿用秀場套路,比如把單人直播變成多人直播,套路迭代,節目秀場化等,我們選擇了風險更小的方式。「
」但這是剛剛開始,再往後面去走,會演變成什麼,我也說不好,但互動的中心思想是離不開的,過去土豪能獲得很強的互動感,現在我們想讓更多普通用戶參與進來,這是我認為是「互動綜藝」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張宏濤說道。
直播PGC的未來在哪裡?來瘋沿用秀場模式做直播PGC內容的構建或許還跟優酷直播的定位有關,優酷直播未來承載的是合一大成本的頭部內容、大事件直播方向,包括演唱會、綜藝等大成本內容,在這些內容構建中來瘋起到的是協同效應。
來瘋之外,沿用過去的秀場模式做自家PGC內容的構建的其實還有映客。
映客在其最新產品上線了「達人」,相當於一些有特殊才藝主播的Feed流,涵蓋健康、體育等領域,其直播內容開始了垂直細分,但形式跟過去的秀場是一脈相承的,其COO Jessie在之前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映客的PGC直播會從專業的人開始,他們希望讓更多有專業知識、技能的人在直播的場景下獲得價值,接下來他們也會針對他們推出比如橫屏直播、1v1通道等功能的計劃。
但映客並不會去碰過去電視人湧入這個領域做的很多橫屏重度內容,核心邏輯是在移動直播的場景下,直播的人超過屏幕一米以外,互動和陪伴感其實大打折扣,而互動是直播最重要的奧義。
不過以鬥魚、熊貓為代表,PC直播起家的平臺卻又是一種選擇,你可以在這些平臺上找到很多傳統電視人+網際網路人組成的PGC團隊,看各種過去綜藝玩法+直播互動的重度內容,甚至出現了直播平臺跟電視臺聯合製作的節目。這些平臺除了跟CP合作,還開啟了節目自製,比如熊貓的《Panda Kill》、鬥魚的《魚塘星秀》等。
策劃這些內容或者願意做大投入的平臺都願意相信,直播平臺會在未來兩道三年內走完視頻網站十年的路:視頻網站在逐漸跟電視打通,直播平臺的內容可能也有機會進入OTT領域,畢竟一個二線電視臺每年的廣告收入其實都能超過10億;視頻網站想在版權大戰中抽身,於是開啟了直播內容自製,而直播平臺則選擇了提前模仿,來規避未來成本。
10月出我們寫過一篇關於直播綜藝的報告,核心是直播帶來了內容變革的又一個窗口,創業者們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長出來的燦星或者米未傳媒,平臺則都在這個領域做不同程度的投入,以吸引更多的用戶。
但直播PGC的新手村裡雖然已經站了很多過去其他內容領域的老手,其實沒有人說的清楚未來直播PGC究竟應該是怎麼樣的,大家賭的都是這個大方向,然後選擇自己的擅長的做法。
過去十年視頻平臺的成長,吃掉了一些屬於電視臺的蛋糕一樣,現在在PGC內容上花大精力的直播平臺,會不會有撬動視頻網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