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奇銳編輯 | 樓婍沁1
將「環保」、「可持續」等概念融入品牌日常經營已成為時尚行業新的規則。LVMH集團就在最近的活動中表態,將通過減少舉辦時裝秀來踐行其環保目標。
在12月8日至11日舉辦的LVMH「氣候周(Climate Week)」論壇上,LVMH集團傳訊和形象主管Antoine Arnault與環境發展總監Hélène Valade共同提出了「Life 360」企劃,目標在未來三、六到十年內通過高頻次對外交流實現更具成果的環保目標。
減少時裝發布會、尤其是線下發布會,被列入議程中。事實上,關於時裝發布會模式變革的討論已經成為今年時尚行業熱門話題。
從五月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表示將一年只會發布兩季新品開始,之後伴隨著Saint Laurent、Giorgio Armani等品牌的跟進,越來越多奢侈品牌不僅改變早春、早秋系列的辦秀模式,而且開始跳脫時裝周日程,選擇在符合新系列特點的時間段辦秀。
GUCCI《無邊序曲》影片系列 圖片來源:GUCCI但這不是對傳統辦秀模式的第一次改變,Alexander Wang從2018年始已將大秀時間改到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屬於當時迷你紐約時裝周的一部分。然而受到傳統時裝周強大影響力和資源集聚力的影響,像Alexander Wang這樣的嘗試更多地會被看作是設計師進行反叛的自我形象表現,遠未上升到行業高度。
疫情則為改變帶來更多可能,在全球化暫時停滯下設計師和品牌均需要重新考慮線下時裝秀外的呈現服飾的新形式。
七月,一系列品牌在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首先嘗試了以提前錄製視頻的方式來舉辦線上時裝發布,表達訴求也非常簡單,旨在展現衣服漂亮、華麗、飄逸的效果。到了九月時裝周,直播成為時裝品牌採用的主要手段;而在最近,GUCCI《無邊序曲》系列影片和Balenciaga的《後世:明日世界》視頻遊戲項目則將發布會與其它影像藝術形式結合,藉此強化服飾的人文理念。
不到半年時間裡,時尚行業已經將新辦秀模式的種種可能性拓展不少,作為業界老大的LVMH此刻也必然要跟進這股潮流。Antoine Arnault在論壇上表示,為一場十五分鐘的秀特意飛往巴西的模式已經成為歷史,將來時裝秀的發布次數將減少,但會更多以數字和其它形式進行融合發布。
LVMH「氣候周」討論會 圖片來源:WWD在當下強調可持續發展的時尚行業,放緩辦秀次數有利於減少各種汙染排,那些已經設置長期環保目標的時尚品牌無疑能給出更漂亮的碳指數數字。
但並非所有品牌都能在這股減少時裝秀的潮流中獲利。頭部奢侈品牌即使跳出傳統時裝周辦秀模式,它們憑藉著雄厚財力依然能在電影、遊戲以及其它交互技術中帶給觀眾豐富的觀感體驗。
而在一個缺乏「鎮場」品牌的時裝周,嘉賓和流量也會缺席。沒有記者、編輯和博主前往關注,一些小型設計師品牌或許會更難出頭;而與大品牌強大的宣發團隊相比,大部分小品牌們能製造出的聲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時尚行業發展不均的馬太效應被進一步強化。
圖片來源:YouTube另一方面,傳統時裝發布會模式的改變也意味著時尚傳播權力的變動。紙媒時代,時尚品牌需要與雜質製作和發刊周期協調,在固定時間提前發布下一季度服飾,確保雜誌擁有充足時間來挑選、拍攝。
而在數字時代,線上博主和媒體形成了一套新的模式,在以視頻和圖片等形式直播新系列發布後,迅速發布穿著品牌新裝的內容,獲得即時高效的傳播效果。減少傳統時裝發布會後,受制於紙質載體的時尚雜誌在內容呈現和傳播效果上的不足會被進一步加強;在沒有嘉賓親臨的時裝秀裡,以往秀場前排的「權力分配」亦會向線上傳播者傾斜,加劇時尚行業的內部的變化步伐。
圖片來源:another magazine減少時裝秀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近年所謂「時尚民主化」的體現。時裝秀能作為時尚行業門面,一個原因就在於其展現的儀式感。
但長久以來,這種儀式感一直與財富和名氣掛鈎,成為小圈子的專屬。對於依賴大量上升中產消費者的奢侈品集團來說,它們這十年裡一系列動作目標之一便是在維持高端形象和擴大產量間維持平衡。
結合數位化形式舉辦的新型時裝秀為維持這種平衡提供了新的方向。所有人都能前往欣賞時裝秀,而非過去簡單地觀看秀後重播。結合著豐富的影像效果和普世價值,品牌能夠更精準地擊中上升中產追求的文化內涵,進而拉近互相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