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1956年的一天清晨,毛主席在視察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後,連續三次暢遊長江,寫下了氣勢磅礴的《水調歌頭·遊泳》,從此成為中國橋梁工程的最強Slogan。
1957年10月15日清晨,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此後60多年,來自武漢的建橋「國家隊」徵戰南北,在國內外建起一座座跨江、跨谷、跨海大橋,武漢也因此被稱為「橋都」。
武漢本地更是兩江四岸橋梁縱橫,幾乎每座大橋都在工程史上擁有姓名,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橋梁博物館」,來武漢旅遊的朋友,總會把「打卡大橋」列入行程。
現在,武漢真的有一座「橋梁博物館」了。名垂青史的趙州橋、「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都在這裡隨時營業!
也有搭建木拱橋,VR體驗在港珠澳大橋賽車、5D影院吹著風在「雲端」看橋……這裡的橋梁故事,好看又好玩。
橋梁博物館位於中鐵大橋局橋梁科技大廈一樓,室內展館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分為中國古代橋梁、中國近現代橋梁、世界橋梁博覽、橋梁文化展示、橋梁互動體驗等8個部分。
博物館運用現代化的博物館理念建設,通過精巧的展陳和現代化技術梳理了橋梁的發展軌跡,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新中國橋梁的建設歷程,全方位展示了世界橋梁的建設成果。
步入武漢長江大橋建設的再現裝置,仿佛可以看到當年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近千件與橋梁相關的藏品也逐漸揭開了面紗。
在這裡,參觀者能見到武漢長江大橋建設者使用的鉚釘風槍、大橋建設時的各種手稿及設計圖紙、包括滕代遠在大橋通車時所穿的中山裝與講話稿在內的舊物、刊發了大橋通車消息的《人民日報》、大橋通車後風靡一時的郵票和明信片、南京長江大橋「水下尖兵」胡寶玲所穿的潛水服等。
再向前行,可以看到九江長江大橋大人物的親筆題詞、蕪湖長江大橋質量宣言的老照片、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穿過的工裝等。
除了珍貴藏品,博物館內還設有古今中外著名橋梁的模型,涵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等不同橋型,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世界名橋進行了集中展現。
橋梁文創區展示了與橋梁相關的書籍和文創產品,印有武漢長江大橋的中國風帆布袋、繪有橋頭堡與蓮花底座的精品馬克杯、極具城市特色的烤漆書籤……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擺放得錯落有致。
除了珍貴藏品,博物館內還有多種現代化互動設備構成的橋梁互動體驗區,在港珠澳大橋上暢爽「駕駛」,也可在5D影院觀看特別影片《喬喬帶你看大橋》。
影片中,觀眾隨虛擬嚮導「喬喬」,以時間為軸一覽橋梁發展歷程。讓觀眾從聽覺、視覺、觸覺幾方面身臨其境地沉浸於影片之中,坐船行過趙州橋會被翻起的水花「打溼」手背,從高空俯瞰港珠澳大橋時仿佛伸手就能撫摸到「雲彩」。
現今,橋梁博物館已對外開放,參觀群眾可提前24小時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並憑身份證入館參觀。
掌上武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