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藝人鬼鬼(吳映潔)驚爆,在錄節目時不慎摔倒,當下還能笑著坐起,燦爛大笑形容:「頭咚一下」,還安慰大家她沒事,之後繼續正常錄影,但沒想到事發後她暈了兩三天,回想當時,她心有餘悸地表示,「覺得腦髓像豆腐一樣晃來晃去」,去看了醫生才知道有輕微腦震蕩,這讓很多「飄飄」們擔心不已。
腦震蕩到底是一種什麼病?真的會有後遺症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胡錦教授介紹,腦震蕩通常情況是指人的頭部在受到暴力擊打或撞擊之後出現一過性昏迷、短時間意識障礙、神志不清等,這種障礙一般持續數秒鐘或數分鐘,基本在30分鐘以內會自然清醒,部分病人可能會伴有頭痛、頭暈、噁心或嘔吐等現象,它也是閉合性顱腦損傷的一種。但目前,無論是臨床還是基礎研究領域,針對腦震蕩還未有嚴格統一的定義。
胡教授表示,大部分腦震蕩病人在休息一段時間之後,是能夠恢復正常,不會留下後遺症的。但也有少數病人可能會發生腦震蕩後症候群或顱內其他併發症。所以,首先密切留意自己的精神狀態、意識狀態、生命體徵等情況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腦震蕩恢復期病人常會出現頭昏、頭疼、噁心、嘔吐、耳鳴、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煩躁不安等症狀,而其中小部分病人可能因為心理因素會導致症狀長期不愈,從而出現沮喪、性格改變,甚至會有自殺的傾向。我們建議病人如果頭部不幸被暴力擊打或撞擊之後,尤其在反覆出現不適症狀時,還是要及時就醫檢查,由專業的醫生根據病情來進行針對性治療,排除有無氣質性病變。另外,研究數據顯示,女性病人腦震蕩後遺症症狀會比男性病人明顯,發生症狀長期不愈的可能性也比男性病人高,所以女性病人在頭部撞擊後應該更加重視。
生活中,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尤其在運動的時候,頭部不小心撞擊一下是經常會發生的事。那麼,當頭部不小心被撞擊或暴力擊打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胡教授介紹,頭部不管遭遇何種程度的撞擊或暴力擊打都是屬於顱腦損傷,而腦震蕩是其中受傷程度最輕的一種。在診斷腦震蕩時,醫生首先會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腦溢血和脊髓受傷等器質性病變。
在一般情況下,腦震蕩症狀會自動消失,是不需要採取特別的治療措施的。但還是有以下三點需要注意:
1.正確對待。當腦震蕩發生後,一定要正確對待,不要輕視,也不要過分擔憂。臨床數據顯示,很多出現腦震蕩症候群的患者可能是由於腦損傷的病理因素與患者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心理因素對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響,在腦震蕩恢復期,我們鼓勵患者多到大自然中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進行適當的鍛鍊,分散大腦的注意力,以此促進疾病的康復,也利於儘早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之中。恢復期要儘量少去嘈雜的地方,如:商場、菜場等,保持心情開朗,情緒穩定,必要時也可諮詢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
2.注意休息。充足的睡眠是給大腦最好的休息。所以,在大腦被暴力擊打或撞擊後,一定要注意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要熬夜,可以暫時少看書、電腦,特別是不要玩手機,玩電子遊戲,少思考問題,好好的休息一段時間。
3.高壓氧艙。高壓氧療是一種無不適、無毒性,可增加人體抗病能力,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壓的療法,對處於臨界狀態受損傷的神經細胞功能有很多好的療效。過去認為腦震蕩沒有病理上的變化,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研究證實,腦震蕩是具有軸索損傷病理生理變化的,其中可累及到神經元、神經膠質、室管膜、血管及軟腦膜等結構。所以高壓氧艙對治療腦震蕩也是非常適用的。
專家簡介
胡錦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授,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顱腦創傷中心主任,兼上海市神經外科疾病急救中心常務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顱腦創傷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重症協作組副組長、中國研究型學會神經外科分會顱腦創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目前主要從事顱內腫瘤、顱腦創傷、腦血管病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擅長顱腦創傷及神經外科危重症的急救與監護工作,特別擅長神經損傷的危重病監護和救治工作。
專家門診時間:周四下午。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健康財富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