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在2019年,我國60周歲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人口約為2.5億人,佔比18.1%,可見老年人的數量已經在全體人口中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比例,這背後凸顯的是眾多老年人的贍養難題。
雖然「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社會生活節奏較快,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平心而論,真的很少有子女能做到全心全意贍養老年父母,他們也有家庭,也需要生活,所以如何贍養父母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大挑戰。
城市集中養老機構給解決贍養提供了一個思路,在有些農村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中,僱傭保姆幫忙全職在家照顧自己年老的父母也是一種較為普遍的通行做法,但是現在報導了太多關於保姆的負面內容,所以保姆的一舉一動都成了主家重點審視的對象,一旦有風吹草動的異常行為,從而極易將保姆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贍養老父成為棘手難題,僱傭保姆成為無奈之舉
村裡的老孔已是83歲高齡,這輩子育有一子二女,老伴去世也有好幾年了,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太好,六年前得過一次嚴重的腦梗後,個人自理能力就差了很多,一個人已經無法在家獨立生活了。
老父的贍養成了三個子女的操心大事,剛開始的時候,三個子女每家出人輪流四個月待在農村老家照顧父親,可是時間長了,第一、照顧腦梗的老父親確實很累人,每個子女都巴不得四個月趕緊過去;第二、子女自家的家庭也需要自己,大家其實都很忙,兩個女兒家的孩子面臨升學考試,各自老公也要上班,自己在家照顧老父親的時候,只能喊自己婆婆過來幫忙照顧孩子和老公,兒子生意上的業務更是讓他脫不開身,所以一直輪流照顧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在兩年前的時候,三個子女開了一個家庭會議,一致同意為老父親僱傭一個保姆,費用三個人平攤,這樣花錢買時間,自己也就能騰出時間來做自己的事,平時沒事的時候多回去看看自己老父親,這樣就不必三家人家都要為了贍養老父親而折騰。
之後三個子女託人在隔壁村找了一個六十多歲的孤寡老婦做保姆,因為老婦的丈夫在她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自己獨自拉扯兒子長大,哪成想兒子工作之後在出差的路上遭遇車禍身亡了,一下子讓老婦失去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平時她就一個人在農村老家生活,身體挺硬朗,人也比較老實本分,老人的三個子女覺得這個保姆不錯,就表示一個月給其4000塊錢照顧自己的父親,其他生活支出另算,老婦也比較滿意這樣的工作和待遇,既能有個人說說話,還能賺錢解決自己的晚年保障,可謂雙贏。
一床被子讓子女心裡產生質疑,解僱保姆成最終結局
一轉眼,保姆已經伺候老人兩年了,彼此都相處得不錯,子女對這個保姆也是比較滿意,從來不拖欠對方工資,有了這個保姆盡心盡力在家照顧父親,子女們也很放心,由於各自確實都有事,所以子女們平時偶爾回來探望自己的老父親。
前段時間,兒子趁著生意閒暇的時候開車回鄉下老家探望自己的父親,主要就是看父親最近身體和精神狀態如何,最近夥食怎麼樣,父親有沒有什麼需求,可是當兒子走進老父的房間猛然發現父親的床上有兩個被窩筒,而且有一床是帶花色的被套,很明顯,保姆在自己父親的房間裡面過夜,這讓兒子心裡頓感不適,默默退出房間後,一聲不吭地開車回了自己家。
回去之後,兒子就把今天的見聞告訴了自己兩個姐姐,大家一合計一致認為這個保姆目的不單純,明明給她在別的房間安排了床,居然還和自己父親同床共枕,實在讓人想不出她有什麼善心,最後三個子女決定把這個保姆辭掉,重新僱一個靠譜的保姆。
大女兒嘴巴比較能說會道,在周末抽空回去對保姆說:「阿姨,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下,我們給你在旁邊的房間置備了床鋪,我剛看到你的被子到了我父親床上,我們母親雖然去世很久了,但我相信我父親不至於這麼著急給我們找後媽吧?」
保姆一聽大女兒這麼說,立馬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剛說了一句「事情不是你想得那樣,你聽我給你解釋。」就被大女兒打斷了:「好了,你也不用解釋了,大家心裡有數就好了,這樣吧,阿姨我多給你一個月工資,你幹完這個月就回家休息吧,我們姐弟三個人想重新商議一下贍養父親的事。」
保姆聽老人大女兒這麼說知道自己被辭了,對方也不像願意聽自己解釋的樣子,估計自己即使解釋了,對方也不願意予以相信,所以保姆不再嘗試解釋,默默回去繼續幹活,在當月到期後,她沒有多拿老人女兒多給的一個月工資,就拿自己應該的薪水走了。
當發現是一場誤會時,子女們內疚不已
老人雖然行動不便,腦子也不是很好使,但發現保姆被自己兒女趕走後頓時感到非常失落,慢慢吞吞問到:「保姆去哪裡了?什麼時候回來?」
「她走了,不回來了,我們給你重新找一個更好的保姆,那個保姆心眼不正,天天想一些歪心思,她把被子抱到你床上是想給我們姐弟三個當後媽嗎?」
老父親一聽大女兒這麼說,很著急地說:「不是,不是你想得那樣,現在天冷了,我起夜次數多,每次夜裡都要叫她起來幫忙,每天夜裡她都要穿著單薄的衣服從她小房間到我房間來回好幾趟,她也是六十多的老年人了,上個月就這樣感冒了,她還要拖著有病的身體照顧我,我心裡過意不去就主動提出我床大,讓她把被子抱過來,我們一個人一個被窩,這樣夜裡我要起夜喊她就方便多了,她剛開始不肯,怕你們會說閒話,我就說這件事我做主,你們問起來我來向你們解釋,沒想到你們都沒和我說一聲就把她趕走了,哎!」
「真的假的?爸爸你不是被她灌了迷魂湯,替她說話吧?」
「你們是我兒女,我騙你們有什麼意義呢?我都是八十幾歲的人了,腿腳也不方便,我也沒退休金,要靠你們給我養老,家裡就這兩間農村平房,人家真要動歪心思,你認為人家圖我什麼呢?對了,你們不是在家裡角落裝了幾個攝像頭嗎,你們可以查看我是否說了假話。」
聽到老父親這麼一說,大女兒才想起來他們幾個兒女在家裡裝過攝像頭,之前就是為了想遠程看看家裡的動靜才裝的,要不是父親提醒都差點忘了這件事,大女兒看了最近一個月晚上的監控視頻,確實和老父親口中說的差不多,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保姆經常凌晨兩三點扶自己老父親起來起夜,而且還要穿著單薄的衣服幫父親的被子整理好,檢查有沒有漏風的情況存在,兩個人也是各睡各,並沒有出現特別異常的情況。
當意識到可能錯怪保姆後,大女兒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自己的弟妹,弟妹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冤枉了一個好人,把人家還趕走了,以後說不定找不到這麼貼心善良的保姆了,姐弟三個人決定帶點禮物準備上門集體致歉,希望獲得對方的原諒,並要求對方能繼續來自己家做保姆。
贍養老人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傾聽,才會儘可能減少誤判
這件事中,當看到保姆和自己老父親睡在一張床上確實很容易令人產生誤會,但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在搞清狀況的前提下再進行下結論,而不是盲目地根據自己想當然的猜想進行聯想,進而下一個自己臆想出來的結論。
畢竟作為一個保姆能睡在自己老父親的床上,老父親肯定是同意和認可的,所以要結合多方的說法進行判斷,特別是要尊重和聆聽老年父母的意見,作為子女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父母而服務,從他們的口中才能獲得第一手體驗感受,同時,自己內心在產生疑惑的時候,更應該給對方一個解釋的機會,而不是自己被情緒綁架,拒絕聆聽和接受對方的解釋,從而可能讓自己在誤判中做了錯誤的決定。
這件事例其實就很明顯凸顯了當下老年人養老的困境,一個是經濟的問題,更多的是精力和細心程度的問題,老年人因為年老體衰,每一個在我們看來都極其正常的動作在他們眼中都成了一種挑戰,所以有時候在迫於無奈之下,會產生特事特辦的解決方法,就像文中保姆睡在老人床上,既方便照顧了老人起夜需求,同時也避免因自己在冬天夜裡來回穿梭導致自己感冒的隱患,雖然方法並不一定能讓所有人理解和接受,但這卻是一個能夠較好解決問題的最佳平衡。
作為子女,贍養老人的行為有時候也可以換成是一種服務業,將自己的老年父母視作顧客,在不違背正常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儘可能滿足父母的贍養需求,時刻將父母的滿意度作為自己做事的宗旨,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綁架和扭曲父母的需求,這樣才能讓父母獲得被尊重感和幸福感,同時也會大大減少犯錯和誤判的機率。
你們如何看待這件事呢?對於贍養老人,你們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