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數據來自《2019年雲南統計年鑑》,下圖為大理古城,攝影師@朱金華)
(本文中的大理指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範圍,下圖為大理州位置,此處的橫斷山區為廣義範圍,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霞移、萬花、陽溪、茫湧、錦溪
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
桃溪、中和、綠玉、龍溪、清碧
莫殘、葶溟、陽南
(蒼山十九峰和十八溪,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大理州地形,面積約2.95萬平方千米,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點蒼山西側雲霧蒸騰,東側晴空萬裡,攝影師@老J不老)
(大理州境內降水量分布,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註:大理夏季也受東南季風的影響,但相對較弱)
而在這四大流域交界之間
水流的力量
還將為這片土地
帶來一輪新的創造
(大理州境內水系分布,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請橫屏觀看,沘江河道形成的雲龍太極,攝影師@漣漪de)
(大理境內主要盆地分布,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註:部分盆地還受到剝蝕作用的影響)
(伸入洱海的海舌,位於萬花溪的入湖口,攝影師@杜鵬飛)
(請橫屏觀看,劍川縣劍湖周邊的農田,攝影師@楊繼培)
(大理諾鄧村製鹽,人們也用鹽醃製諾鄧火腿,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理周邊古驛道路線示意,參考自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地圖集》,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絲綢、蜀布、蜀錦、蜀繡、亞麻
藥材、稻米、茶葉、鹽巴、白糖
銅器、金器、銀器、鐵器、瓷器
邛竹杖、顏料、紙、酒等
從這裡源源不斷走出國門
海貝、犀角、象牙、玳瑁、香藥
琉璃、玉石、水晶、琥珀、珊瑚
核桃、木棉、胡椒、菩提、棉紗
燕窩甚至鴉片等
則從這裡紛紛進入內地
(傳入的核桃,已成為大理漾濞縣現今的特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族霸王鞭,白族由氐羌族群演化而來,攝影師@楊繼培)
▼
(南詔風情島上的阿嵯[cuó]耶觀音像,高17.56米;這種觀音造型獨特,兼具男性和女性觀音的特徵,僅見於大理地區,攝影師@魚羊走召)
(南詔國建立後,將統治中心由巍山遷往洱海旁的太和城;下圖為今巍山古城,建於明清時期,攝影師@熊發壽)
(陽苴咩城,其中龍首關、龍尾關便是今日大理上關、下關的位置,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公元751年和754年,唐朝曾先後兩次徵討南詔,均以失敗告終;下文引自白居易《蠻子朝》,描述的是公元751年的戰役)
(蒼山神祠,天寶之戰後40年,南詔和唐朝在此重新結盟,史稱蒼山會盟,攝影師@楊繼培)
(南詔後期疆域範圍,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五華樓,曾是南詔王宴請賓客之地,今大理古城中的五華樓為現代重建,攝影師@劉輔偉)
(大理劍川石鐘山石窟,開鑿於南詔、大理時期,內有17窟、139座造像,攝影師@楊繼培;左滑圖片為第7窟中形態獨特的甘露觀音,也稱「剖腹觀音」,攝影師@蘇金泉)(崇聖寺三塔,較高的千尋塔始建於南詔時期,高69.13米;兩小塔始建於大理國時期,高約42米,攝影師@李毅恆)
(崇聖寺全景,小說《天龍八部》中大理天龍寺的原型,現存的寺廟部分為現代重建,攝影師@姜軻)
(《張勝溫畫卷》,總長16.36米,描繪了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故事,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下圖局部為大理國王段智興禮佛的場景,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南詔時期便已使用的「二牛抬槓」耕作法,後多被更先進的耕作方式取代,僅少數地區仍有保留,攝影師@蘇金泉)
(今白族的典型民居建築,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明朝時感通寺有36庵院,現存2院,下圖為寂照庵,是一尼姑庵,攝影師@劉雲)
(雞足山天柱峰金頂寺,始建於明代,白塔為民國時重建的楞嚴塔,攝影師@李維)
(喜洲鎮魁閣,亦作魁星閣,供奉主宰文運的魁星,是儒士學子崇拜的對象,攝影師@劉輔偉)
喜洲鎮卻是個奇蹟。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麼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麼體面的市鎮。(神都,一座本主廟,被視為「神中之神」所在地,攝影師@李謙)
(大理-麗江高速,遠方為玉龍雪山,攝影師@楊繼培)
(「大理王宮」項目位置,製圖@鄭伯容&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在「大理王宮」園區實拍洱海,了解更多項目詳情可前往大理王宮茶館一探究竟)
除了「大理王宮」文旅綜合體外
華僑城還致力於大理古城風貌保護提升
文藝與現代結合的古城變壓藝術公園
以及著名建築師朱培設計的
華僑城楊麗萍大劇院等
文旅作品的建設和運營
以「全域旅遊」的理念踐行
為大理旅遊注入新的活力
(大理現有12個世居少數民族,白族人口最多;下圖為白族火把節,攝影師@楊繼培;彝族火把節,攝影師@傅鼎)
(將軍洞,一座本主廟,供奉著天寶之戰中的「敵方」將軍李宓,攝影師@劉雲)
[1]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M].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2]段玉明. 南詔大理文化史[M].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3]段玉明. 大理國史[M].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3.[4]吳曉亮. 大理史話[M].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 [5]藍勇. 西南歷史文化地理[M].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6]C.P.費茨傑拉德, 劉曉峰,等. 五華樓 : 關於雲南大理民家的研究[M]. 民族出版社, 2006.
(來源:星球研究所)(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