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關注體育
城市 · 賽事 · 品牌 · 傳播
W
EINING
摘要
《超球少年》第1期的開播,就鮮明地透露出節目的主題——聚焦中國足球未來力量。
公眾號 | 網際網路+體育
作者 | 子系
為了尋找中國足球未來力量,《超球少年》節目組召集徵戰過2002年世界盃的範志毅、楊晨、李瑋鋒、曲波4位男足「黃金一代」球員代表相聚在節目中,作為一檔青少年足球競賽真人秀節目,對於專業性的追求可見一斑。
《超球少年》自開拍之日起就受到了外界的普遍關注,製作方集結了84位來自全國各地12歲以下的少年組成6支隊伍,並配備了6位教練員,除了上述4位國腳外,專業的足球評論員董路和曾帶隊多次贏得國際賽事冠軍的肖山組成了一支豪華教練團,分別執教6支隊伍。
12月21日晚,《超球少年》正式播出,節目匯集五大平臺——江蘇衛視、深圳衛視、湖南國際頻道,愛奇藝體育和咪咕視頻,從省級衛視、地方臺、國際頻道到網際網路平臺,全方位打造出節目的傳播矩陣。
節目在江蘇衛視、深圳衛視播出後,便取得了開門紅,獲得CSM全國網收視率、份額雙排名同時段節目第一的成績,CSM59城平均收視率達到0.48%,第二期直接破0.5%,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5億,討論量超50萬,多次領跑微博綜藝話題榜。
這樣一份數據,讓其背後的製作人北京華信麒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昌鵬也感到欣慰。
一直以來,國內對於青少年足球的人才選拔和培養十分重視,但完善的足球人才選拔及培養體系依舊沒有搭建起來。孫昌鵬為何選擇進入這一市場,未來又想打造出怎樣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模式呢?
— 1 —
金融圈走出的體育人
筆者同孫昌鵬的採訪約在了北京財富中心寫字樓,這裡匯集了金融領域頭部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體育領域印象中還沒有企業入駐於此。
面對我的疑問,孫昌鵬講起來他與體育結緣的故事。
12、3歲受家庭影響就開始接觸資本市場的孫昌鵬,從小就有一個進入投行的職業夢想,也就是在此時,他開始接觸證券市場。
為了完成這個夢想,從軍時期的孫昌鵬就考取了證券從業資格證、基金從業資格證、期貨從業資格證等各類金融從業資質。
退伍後他如願進入東興證券,實現了自己從小的職業夢,成為了一名證券從業者,對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有著非常獨到的解讀。僅僅一年後他就創建了自己的私募證券基金公司,並在劇烈動蕩的金融圈中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5年下半年在經歷了三波股災後,孫昌鵬對金融市場風險有了更多的思考。「從整個公司運營角度來看,單一的金融風險需要通過更多的業務拓展進行平衡;並且在當時來看,資本市場短期內很難有機會。」
現在來看公司的宏觀研判是正確的,轉型期間公司開始以布局投資的角度進行兩個板塊的投資,一個是文化、影視;另一個便是,體育。
「這兩個行業當時我們覺得還是比較好切入,因為它的天花板足夠高,也符合我們之前的投資邏輯,在之後孵化項目的過程中,我們團隊開發提煉出了「超球少年」項目的發展模式和方向。」孫昌鵬向網際網路+體育說道。
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模式,同樣得益於他對體育產業的深層次的實踐與研究。在孫昌鵬看來,單一的體育培訓,或者是體育版權、體育賽事項目很難賺錢,甚至是不賺錢;但體育產業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它可以靠關聯產業來賺錢,可能是體育+文旅,體育+地產,體育與各種產業融合的發展方式,以此形成產業化、規模化和資本化的產業鏈單體。
「按照這樣的頂層設計方向,通過文化創意去做引領,然後將文化創意與產業布局結合,打造出體育+文旅,體育賽事、科技數據、體育IP和體育衍生品,再通過這一檔綜藝節目,把它串聯在一起,最終形成產業融合從而實現落地。」孫昌鵬完整表述了做這檔節目背後的產業邏輯。
— 2 —
體育+綜藝如何實現雙向突破
孫昌鵬對於《超球少年》的定位是一檔青少年足球競賽真人秀節目,他將賽事節目化——《超球少年》即「超球少年杯」的比賽。「其實它也是類選秀節目的模式,就如好聲音一般,有導師,也有唱歌比賽,我們根據足球比賽的特性將其做了調整,將賽場內外背後的故事進行揭秘、對人物的性格進行提煉塑造。」
體育賽事與真人秀的碰撞,正是《超球少年》區別於市場上其它綜藝類型節目的獨特標籤。更值得注意的是,孫昌鵬想要用《超球少年》傳遞出的信息,不只是讓大家了解青少年足球本身,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少年們的正能量,也讓青少年感受到足球不只是一項運動或只為追求勝負,而是少年逐夢、健康成長的載體。
近年來,「體育+綜藝」節目也可謂層出不窮,出現了籃球類競技節目《這就是灌籃》《我要打籃球》;足球類真人秀《一起足球吧》《遇見足球城》;《星跳水立方》《跨界冰雪王》《來吧!冠軍》《超新星運動會》......
但所有體育+綜藝類節目,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在專業性和娛樂性之間的平衡。
《超球少年》自然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有前國腳隊員的加入保證了專業性,但他們不太熟悉綜藝節目的套路,所以在節目中加入了葉一茜、謝楠、曹穎、武藝、伍嘉成等藝人,他們在節目中作為「星理事」,成為了少年們的「智囊團」,解讀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迷惑,既很好地體現出藝人在這檔綜藝節目中的價值,又深度挖掘出少年背後溫情的故事,從何實現了很好地融合。
而在特定的環境下,退役的國腳們也迸發出不同的情緒,為了尊重對手、贏得比賽,他們會進行激烈的討論,賽前也會用各種方法去打探對方的實力,輸球或贏球的狀態都會在賽場上真實地展現出來。
在第二期的節目中,《超球少年》的首場比賽就在一場大雨中開啟,這便是對青少年足球賽事的最佳詮釋,而在雨中作戰的少年們,又何嘗不是用熱血的球賽展現著對於足球的熱愛;場邊的觀賽者,又何嘗不是看到了青少年追逐足球夢想的身影。
— 3 —
體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超球少年》能夠受到較高的關注,除了製作方對體育綜藝類節目的準確把握外,社會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注同樣不可或缺。
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體教融合自此成為了全社會都關注的熱點話題。
孫昌鵬表示:「體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挫折教育、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和榮辱觀等都能夠在體育中得到體現。在政策引導下體育和教育的融合已經放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體育就是要塑造青少年的人格、鍛鍊少年意志、享受團隊精神,而這也正是我們節目所要傳達的主要思想。」
正如《超球少年》擔任「星解說」的韓喬生所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希望通過《超球少年》這樣一檔充滿正能量的節目,讓更多人了解足球,理解足球。」
足球不只是勝負,更是青少年成長的釋放,也是生命教育的首要理念,更是解放少年天性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足球進校園的推動下,青少年對於足球的喜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孫昌鵬透露,目前全國校園裡有3000萬踢球的孩子,如何去更好的激發他們對於足球的熱愛,甚至是主動追求自己的熱愛,依舊是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面臨的難題。
作為體育垂直領域的一檔節目,團隊在選擇U12球員時,還是將專業度水平放在了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去挖掘人物性格,體現出青少年價值,從而達到了體教融合的目的,這在團隊創作初期就已經做好了規劃。
「高中時期15-18歲的青少年,可能更討觀眾的喜愛,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優秀的球員很大一部分都已經在職業球隊裡面了,小升初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階段,在U12這個年齡段,我國的孩子跟日韓甚至歐美國家的比拼也是沒有問題的,有相當大一部分還是能夠打贏國際比賽的。」孫昌鵬如是說。
在青少年健康發展面臨著再定位、再調整的重大階段,《超球少年》的出現緊緊圍繞「體教融合」這一主旨,用「快樂足球」理念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最終納入到綜藝中,為青少年足球的人才發掘與培養提供了可借鑑模式,也承載了足球事業薪火相承的特殊歷史使命。
而對於孫昌鵬,《超球少年》只是其體育產業版圖規劃中邁出的一小步,更多資源的整合,產業間的有效銜接,實現產業品牌的落地,才是其更為長遠的奮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