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遍宮鬥劇 三宮六院裡處處都是爾虞我詐,爭先恐後,絕大部分角色往往都是以悲劇命運收尾,深宮自然成了個肉弱強食的大背景。而這部最火的《甄嬛傳》講訴的便是後宮女子的生存圖鑑,正所謂「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但也有時候最難防的就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還真應了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無關血緣,無關親情。
《甄嬛傳》中的甄嬛和玉嬈、浣碧是親姐妹,而浣碧是同父異母所生,玉嬈卻是甄嬛同父同母的親妹妹,這一對比,甄嬛明顯更偏愛玉嬈些,所以浣碧心裡一直不平衡,甚至從小就沒有真的把甄嬛當姐姐,一直在嫉妒在心,覺得甄嬛所擁有的一切都不配,一而再再而三都背地陷害。但整部劇情看來,真正最恨甄嬛的人,不是浣碧,而是玉嬈!
論點1:玉嬈重複乳母的話,令皇帝生疑
甄嬛做事大膽風格也是令人唏噓不已,好在氣場強大,因對皇帝心灰意冷出遠門修行,期間被果郡王真情打動,懷有身孕後為了保護腹中胎兒,不惜重得皇上恩寵 才得以圓場。卻沒料到被自己親妹妹通過六阿哥的身世讓皇帝懷疑甄嬛,孟靜嫻死後,她的兒子元澈由玉嬈撫養,而元澈的乳母則是浣碧安排的人。
這就能製造很多機會來陷害從小就嫉妒的長姐。有一次在御花園中散步碰見乳母帶著六阿哥玩耍,但是這時候元澈的乳母卻說了一句:「六阿哥和小世子長得就像親兄弟」,這句話讓雍正提起疑心,又連忙追問了一句,這時候奶娘沒有說話,玉嬈卻重複了一遍奶娘的話,這讓雍正更加深信自己的判斷。
點2:在寧古塔受苦,性子全變,很剛烈要強
要知道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官家大小姐,一夜之間變成重罪的奴僕,幾人能接受得了,玉嬈至此無形中就被灌輸怨恨。因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長姐在宮鬥中失利是從,連累甄家一家老小。被派流放寧古塔那種苦寒之地受罪不說,還要應付來自各個方面的刁難。境遇隨著大環境所改變,試問誰遭遇這等事心態還能好好的呢?
論點3:恨甄嬛太自私
作為長姐的妹妹並沒有得到該有的寵愛與特殊待遇。便讓小編想起,在甄嬛剛入宮時父親對她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話:「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求平安」。但最後越來越黑化,為了自保不論血緣還是親情統統都是過眼雲煙,愛自己勝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