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趙曉華 圖/本報記者 李青
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網約汽車……時下,拿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就可以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了。但部分老人,面對隨處可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和網約車,卻犯了愁:「看別人騎著那麼方便,我怎麼連掃碼都不會呢?」
記者體驗1
使用共享單車APP 老年人有些摸不到頭緒
如今,共享單車成了眾多市民便捷的出行工具。在年輕人看來,使用非常便利的共享單車,在多數老人眼中使用起來卻有一些難度。
記者在和平西路和平安大街交叉口附近,見到一位老人正在擺弄一輛藍色共享單車。只見老人一直用手機掃碼,但十幾分鐘過去了,他似乎沒有租借成功。記者走近一看,原來老人用微信掃著自行車上的二維碼。「我女兒和我說,掃碼就可以騎車了,我等會要去一下菜市場,想騎著共享單車去,可不知為何開不了鎖。」當記者告知,需要另外下載租車軟體時,這位老人連忙擺擺手說:「那算了,太麻煩了,我女兒告訴我,手機不能亂下載軟體,而且下載了我也不會用。」就這樣,這位老人看了一眼街頭的共享單車離開了。
記者注意到,石家莊的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的使用情況不太相同。有的品牌的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直接掃碼使用。但有些品牌的共享單車,卻需要下載專屬APP,之後才能掃描車上的二維碼使用。如果只是用微信掃描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老年人也許還能操作。可如果要下載專屬APP後再掃描共享單車,很多老人就會皺起眉頭,甚至放棄了。
老人聲音 對於智能軟體不熟悉 不想用
「我的智慧型手機上網流量每個月都是有限的,到了外邊得臨時下載軟體才能騎共享自行車,肯定捨不得。」
「用智慧型手機的微信聊個天還行,可是下載APP並且使用可就不行了。」
「歲數大了,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有些慢,有時看著共享單車卻使用不了,真是著急。」
多位老年人說著自己使用共享單車時感到的不便。
「我自己操作過一次共享單車APP下載和綁定,年輕人隨便手指點點,對於我來說就覺得很複雜。後來,我兒子教了三遍,我獨立操作時還是覺得有點困難。」手拿智慧型手機,市民王先生說著自己的苦惱。
許多老人對下載陌生APP束手無策,有的不會使用連結跳轉功能,有的不會進行軟體搜索功能,是記者採訪時最大的感受。
68歲的市民陳先生說,自己使用智慧型手機已經快一年了,可他還不會下載APP,即使下載了,也不會註冊和綁定個人信息。
前一段時間,陳先生想要掃一輛共享單車出行,但進行了嘗試卻沒有成功。「我聽說用微信和支付寶都可以直接掃共享單車,可是操作之後卻發現不可行。」陳先生說,他在自家門口選擇了一輛藍色共享單車,先打開微信,發現通過「掃一掃」打不開這輛車子。後來,他又用支付寶操作,沒想到每次定位自己當前位置都是外地。「我給孩子打電話,他說這種藍色共享單車只能下載專屬APP才能使用。」陳先生說,自己前後折騰了十幾分鐘,最後還是選擇步行。
對策:陪父母一起出門,手把手的去教
安裝APP,害怕自己的錢不見;誤刪APP,擔心自己的帳戶會欠費。這些問題在年輕人身上是不會出現的。然而在老人身上,使用智慧型手機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會用視頻聊天,會用微信支付,這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要求他們熟練下載軟體,使用共享單車似乎有些為難。
為了解決父母使用共享單車的問題,市民任小姐每個周末都會陪著父母騎共享單車出門。她為父母下載了市區所有共享單車的APP,並且手把手教會兩位老人如何使用,從掃碼、租車、還車、支付費用到座位調節等,進行了全程「掃盲」。「父母不會的,我們作為子女的就該主動去教,學會租用共享單車對他們的生活有好處,應該作為必備的生活技能之一。」
記者體驗2
網約車讓老人想說習慣不容易
日常生活中,對於那些不會開車的老人們來說,計程車成為了他們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之一。記者發現,網約打車對於老人們來說不容易。
「每天下午我都要去接外孫女,有時還要帶她去上課外班。上課外班時,我需要帶著外孫女打車。」64歲的王阿姨說,遇到高峰期計程車特別難打,自己又不會使用網約車軟體,可真是抓瞎。
面對王阿姨的困擾,記者體驗了網約打車軟體。記者發現,有的網約車軟體進入首頁後,會有 「代叫」「關懷模式」「親親卡」等功能。比如,點擊進入滴滴出行APP,在設置裡可看到「關懷模式」,打開按鈕,界面就發生了變化。字號放大了,界面發單流程簡化,輸入目的地就可以直接發單。同一界面還可輸入保存多個常用地點,就像老年機預設幾個電話號碼一鍵撥打一樣,子女可為其預設好目的地,老人出門時,點擊地點即可一鍵發單。
車打好了,老年人可以使用設置中的滴滴「親親卡」。點擊進入後,邀請親友,綁定自己的滴滴帳號,並為其開通「親友代付」功能,老人在叫車時就可以選擇「親友代付」。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網約車軟體中「代叫」功能是老年人使用最多的功能。對於不熟悉網際網路、沒有滴滴帳號的老人,親友可通過「代叫」功能為老人叫車出行。
面對網約車軟體提供的服務,67歲的市民陳女士搖了搖頭。「看完這個網約車流程,我感覺也不是太方便。難道我每次想要叫網約車都要給孩子打電話嗎?萬一孩子正在開會或者手機接不通呢?」陳女士說,自己還是希望網約車流程能夠更加簡便,或者可以通過電話叫車。
老人聲音 之前學過叫網約車 很快就忘了
「現在年輕人都用網約車,我們年紀大了用起來總覺得不方便,又要註冊又要綁定銀行卡,一不小心還定錯位置,太麻煩了。」不少老年人感嘆道。
66歲的鄭女士就有這樣的困擾。前幾天,鄭女士逛完超市獨自在北國商城打車。此時臨近下班高峰期,道路上的車輛開始逐漸增多,等了10多分鐘都沒見到空車,鄭女士顯得有些焦躁。「天氣又冷,手裡的兩個購物袋又沉,我當時真的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了。」鄭女士說,女兒正在外地出差,自己打電話也總是不接,真是令人著急。最後,拎著兩個沉沉的購物袋,鄭女士坐公交車回家了。
「我不會用軟體叫網約車,只能在路邊攔計程車。」鄭女士告訴記者,她在女兒的指導下勉強學會使用微信,現在也只會視頻聊天、拍照,「之前也學過手機支付、叫網約車,但是很快又忘記了。」鄭女士感慨,如果能通過撥打電話來網約叫車該多好啊!
對策:鼓勵平臺使用一鍵叫車功能
不會使用導航、不會叫網約車、找不到手機裡的很多功能……對於年輕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卻格外困難。時代一直在進步,在智慧型手機遍布我們生活每一處的今天,老年人想要便捷出行該怎麼辦呢?
日前,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提到,將指導鼓勵網約車平臺優化約車軟體,增強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鍵叫車功能,降低操作難度,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敢用、想用。保持電召、揚召服務,保障老年人不會上網或者沒有手機也能打車。要求各地保持巡遊出租汽車揚召服務,充分發揮電召服務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電話預約或者即時叫車服務。同時,對有固定用車需求的老年人以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各地組織愛心車隊、雷鋒車隊等,提供「一對一」結對保障服務。在醫院等老年人出行集中的場所,推動設置出租汽車停靠點、臨時候車點以及臨時叫車點。在一些地方設置人工按鍵,一鍵可以直接叫車,為老年人提供方便。
互動
有人感嘆:年輕人都邁入5G時代了,很多老年人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果您是一位老年人,您是否遇到過類似「智能生活下的困擾」?如果您家有老人,您認為怎樣才能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或者整個社會應該怎樣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友善、貼心、細緻的服務?關於「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您在燕趙晚報官方微信、微博下留言,或通過本報96399熱線向我們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