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共享單車 老人「愛你」不容易

2020-12-16 大眾網

  □文/本報記者 趙曉華 圖/本報記者 李青

  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網約汽車……時下,拿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就可以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了。但部分老人,面對隨處可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和網約車,卻犯了愁:「看別人騎著那麼方便,我怎麼連掃碼都不會呢?」

  記者體驗1

  使用共享單車APP 老年人有些摸不到頭緒

  如今,共享單車成了眾多市民便捷的出行工具。在年輕人看來,使用非常便利的共享單車,在多數老人眼中使用起來卻有一些難度。

  記者在和平西路和平安大街交叉口附近,見到一位老人正在擺弄一輛藍色共享單車。只見老人一直用手機掃碼,但十幾分鐘過去了,他似乎沒有租借成功。記者走近一看,原來老人用微信掃著自行車上的二維碼。「我女兒和我說,掃碼就可以騎車了,我等會要去一下菜市場,想騎著共享單車去,可不知為何開不了鎖。」當記者告知,需要另外下載租車軟體時,這位老人連忙擺擺手說:「那算了,太麻煩了,我女兒告訴我,手機不能亂下載軟體,而且下載了我也不會用。」就這樣,這位老人看了一眼街頭的共享單車離開了。

  記者注意到,石家莊的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的使用情況不太相同。有的品牌的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直接掃碼使用。但有些品牌的共享單車,卻需要下載專屬APP,之後才能掃描車上的二維碼使用。如果只是用微信掃描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老年人也許還能操作。可如果要下載專屬APP後再掃描共享單車,很多老人就會皺起眉頭,甚至放棄了。

  老人聲音 對於智能軟體不熟悉 不想用

  「我的智慧型手機上網流量每個月都是有限的,到了外邊得臨時下載軟體才能騎共享自行車,肯定捨不得。」

  「用智慧型手機的微信聊個天還行,可是下載APP並且使用可就不行了。」

  「歲數大了,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有些慢,有時看著共享單車卻使用不了,真是著急。」

  多位老年人說著自己使用共享單車時感到的不便。

  「我自己操作過一次共享單車APP下載和綁定,年輕人隨便手指點點,對於我來說就覺得很複雜。後來,我兒子教了三遍,我獨立操作時還是覺得有點困難。」手拿智慧型手機,市民王先生說著自己的苦惱。

  許多老人對下載陌生APP束手無策,有的不會使用連結跳轉功能,有的不會進行軟體搜索功能,是記者採訪時最大的感受。

  68歲的市民陳先生說,自己使用智慧型手機已經快一年了,可他還不會下載APP,即使下載了,也不會註冊和綁定個人信息。

  前一段時間,陳先生想要掃一輛共享單車出行,但進行了嘗試卻沒有成功。「我聽說用微信和支付寶都可以直接掃共享單車,可是操作之後卻發現不可行。」陳先生說,他在自家門口選擇了一輛藍色共享單車,先打開微信,發現通過「掃一掃」打不開這輛車子。後來,他又用支付寶操作,沒想到每次定位自己當前位置都是外地。「我給孩子打電話,他說這種藍色共享單車只能下載專屬APP才能使用。」陳先生說,自己前後折騰了十幾分鐘,最後還是選擇步行。

  對策:陪父母一起出門,手把手的去教

  安裝APP,害怕自己的錢不見;誤刪APP,擔心自己的帳戶會欠費。這些問題在年輕人身上是不會出現的。然而在老人身上,使用智慧型手機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會用視頻聊天,會用微信支付,這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要求他們熟練下載軟體,使用共享單車似乎有些為難。

  為了解決父母使用共享單車的問題,市民任小姐每個周末都會陪著父母騎共享單車出門。她為父母下載了市區所有共享單車的APP,並且手把手教會兩位老人如何使用,從掃碼、租車、還車、支付費用到座位調節等,進行了全程「掃盲」。「父母不會的,我們作為子女的就該主動去教,學會租用共享單車對他們的生活有好處,應該作為必備的生活技能之一。」

  記者體驗2

  網約車讓老人想說習慣不容易

  日常生活中,對於那些不會開車的老人們來說,計程車成為了他們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之一。記者發現,網約打車對於老人們來說不容易。

  「每天下午我都要去接外孫女,有時還要帶她去上課外班。上課外班時,我需要帶著外孫女打車。」64歲的王阿姨說,遇到高峰期計程車特別難打,自己又不會使用網約車軟體,可真是抓瞎。

  面對王阿姨的困擾,記者體驗了網約打車軟體。記者發現,有的網約車軟體進入首頁後,會有 「代叫」「關懷模式」「親親卡」等功能。比如,點擊進入滴滴出行APP,在設置裡可看到「關懷模式」,打開按鈕,界面就發生了變化。字號放大了,界面發單流程簡化,輸入目的地就可以直接發單。同一界面還可輸入保存多個常用地點,就像老年機預設幾個電話號碼一鍵撥打一樣,子女可為其預設好目的地,老人出門時,點擊地點即可一鍵發單。

  車打好了,老年人可以使用設置中的滴滴「親親卡」。點擊進入後,邀請親友,綁定自己的滴滴帳號,並為其開通「親友代付」功能,老人在叫車時就可以選擇「親友代付」。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網約車軟體中「代叫」功能是老年人使用最多的功能。對於不熟悉網際網路、沒有滴滴帳號的老人,親友可通過「代叫」功能為老人叫車出行。

  面對網約車軟體提供的服務,67歲的市民陳女士搖了搖頭。「看完這個網約車流程,我感覺也不是太方便。難道我每次想要叫網約車都要給孩子打電話嗎?萬一孩子正在開會或者手機接不通呢?」陳女士說,自己還是希望網約車流程能夠更加簡便,或者可以通過電話叫車。

  老人聲音 之前學過叫網約車 很快就忘了

  「現在年輕人都用網約車,我們年紀大了用起來總覺得不方便,又要註冊又要綁定銀行卡,一不小心還定錯位置,太麻煩了。」不少老年人感嘆道。

  66歲的鄭女士就有這樣的困擾。前幾天,鄭女士逛完超市獨自在北國商城打車。此時臨近下班高峰期,道路上的車輛開始逐漸增多,等了10多分鐘都沒見到空車,鄭女士顯得有些焦躁。「天氣又冷,手裡的兩個購物袋又沉,我當時真的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了。」鄭女士說,女兒正在外地出差,自己打電話也總是不接,真是令人著急。最後,拎著兩個沉沉的購物袋,鄭女士坐公交車回家了。

  「我不會用軟體叫網約車,只能在路邊攔計程車。」鄭女士告訴記者,她在女兒的指導下勉強學會使用微信,現在也只會視頻聊天、拍照,「之前也學過手機支付、叫網約車,但是很快又忘記了。」鄭女士感慨,如果能通過撥打電話來網約叫車該多好啊!

  對策:鼓勵平臺使用一鍵叫車功能

  不會使用導航、不會叫網約車、找不到手機裡的很多功能……對於年輕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卻格外困難。時代一直在進步,在智慧型手機遍布我們生活每一處的今天,老年人想要便捷出行該怎麼辦呢?

  日前,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提到,將指導鼓勵網約車平臺優化約車軟體,增強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鍵叫車功能,降低操作難度,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敢用、想用。保持電召、揚召服務,保障老年人不會上網或者沒有手機也能打車。要求各地保持巡遊出租汽車揚召服務,充分發揮電召服務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電話預約或者即時叫車服務。同時,對有固定用車需求的老年人以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各地組織愛心車隊、雷鋒車隊等,提供「一對一」結對保障服務。在醫院等老年人出行集中的場所,推動設置出租汽車停靠點、臨時候車點以及臨時叫車點。在一些地方設置人工按鍵,一鍵可以直接叫車,為老年人提供方便。

  互動

  有人感嘆:年輕人都邁入5G時代了,很多老年人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果您是一位老年人,您是否遇到過類似「智能生活下的困擾」?如果您家有老人,您認為怎樣才能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或者整個社會應該怎樣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友善、貼心、細緻的服務?關於「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您在燕趙晚報官方微信、微博下留言,或通過本報96399熱線向我們反饋。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 原來「車把很髒!」
    近日,有讀者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打來熱線電話:「共享單車使用的人很多,常常是別人騎完了下一個人接著騎,而且自行車車把都是用手直接觸碰的,也不知道乾淨不乾淨。」那麼,共享單車車把上到底有多少細菌?和平時自家使用的自行車相比,是否細菌數量更多?記者對此進行了相關的細菌培養實驗,結果顯示和自用自行車相比,因為共享單車使用的人多,車把上的細菌數量要多出很多。本欄目也建議大家在使用完共享單車後,一定要洗手。
  • 深圳人為啥不愛騎共享電單車?
    比如說你要步行,你想要跑步,或是你要趕公交車,發現前方被共享電動車斷了去路,心裡一定會有一股無名之火。 相比於電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騎行引發的危險要更加致命。在長沙的時候,我甚至能夠見到有孩子「花式騎行」,就像馬戲雜耍一樣,一輛車要搭載數人,在馬路上飛速穿行,一旦遭遇意外,代價會非常沉重。
  • 錦州共享單車變獨享單車?沒有共享單車的錦州,是城市的無奈與痛
    共享變獨享?沒有共享單車的錦州,是城市的無奈與痛。昨日下午回小區時,看到鄰居樓下停著兩輛單車,很熟悉的身影,很親切的顏色。這是曾經的共享單車,而今似是已變成私車,它們就停在那裡,似是與這座城市格格不入。
  • 騎剎車失靈的共享單車颳倒老人 醫藥費誰賠償?
    面對共享單車引起的事故,使用者往往存在誤區,要麼自認倒黴,不追究平臺責任;要麼推卸責任,認為與己無關。由於證據難留、關係複雜,增加了受損害方追償的難度。不追償又助長使用者、平臺逃避責任。面對共享單車帶來的安全問題,有律師提醒,共享單車使用者,發生事故後要及時取證和報警;同時與平臺公司做好溝通,封存共享單車,保留證據;還要詢問平臺公司是否已為騎行用戶買保險,將出險事故報告給保險公司。
  • 記者體驗共享單車定點還車 停錯地方關不上鎖
    共享單車停放在指定停放區域,可以正常落鎖,單車會語音提示「還車成功」。另外,在騎行街兔電單車還車時,未停放在指定區域,手機APP相關頁面會一直刷新提示——「服務區域內,還車區域外,禁止還車」的字樣;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後,手機APP頁面會顯示還車成功。
  • 眾恆網約車一行冒嚴寒慰問鄲城縣白馬鎮困難村民
    河南縣域經濟網周口訊:(徐強/文圖)2020年新春將至,鄲城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閆玉林、鄲城縣城市客運交通管理所何衛華、白馬鎮副書記徐偉副、眾恆網約車謝華、王旭、田磊及滴滴出行曾帥歡等一行,前往鄲城縣白馬鎮程莊村走訪慰問困難村民和脫貧村民,為他們送去慰問品和節日祝福
  • 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紛紛鎩羽而歸,燕郊人就這麼愛佔便宜?
    最近,有個好消息,燕郊街頭出現了共享電動車!最近,有個壞消息,共享電動車被拉走了!雖然共享電動車不是啥稀罕物,北京等大城市早就有了。在共享電動車之前,共享單車也曾在燕郊街頭露面了一段時間,讓不少燕郊人很高興,感覺燕郊有了點城市的感覺。可也是好景不長,來匆匆去匆匆,轉瞬就撤離了。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為什麼就在燕郊留不住呢?一個原因,就是愛佔便宜的人多。
  • 共享單車的駭人墳場
    車東西記者用腳丈量結合地圖APP計算,該場地約為50米X100米的長方形,總面積約為5000平米。按每平米放置2輛單車計算,該場地停放的共享單車達到萬輛。再抵近觀察,車東西發現其中大多數車外形完好,車身與二維碼都沒有被破壞的跡象,仍能供人騎行。而公交調度站的該工作人員稱, 這一段時間中,並沒有共享單車公司的前來領車。最近人們接受了一個新的詞彙:「單車墳場」。
  • 摩拜正式「下線」,共享單車距離終場不遠了?
    而此次摩拜全面接入美團單車後,共享單車行業正式進入穩定發展模式,共享單車距離終局真的不遠了?摩拜ofo們為何都不行了?其實,共享單車的出現還是受到了網約車的影響,那個時候滴滴們在市場備受歡迎,模仿者也是層出不窮。但其中真正受到資本關注並火起來的,只有共享單車。
  • 亂停亂放、服務不佳,關於共享單車、網約車規範,德州市民有話說
    當天中午,記者來到德州學院西門附近,此處人流量較為密集,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投放量較大。記者發現,共享單車投放時都會排放整齊,依次排在人行橫道規定的範圍內,但是部分市民騎行後隨意還車,甚至停在了非機動車道上,影響了其他人的出行。
  • 共享單車盛景不再
    如今這種「盛況」已不復存在,共享單車的數量越來越少。去年12月中旬網上發布的一條消息是,ofo網上的退款排隊人數已經達到了1000萬。人們或許並沒有想到風行一時的共享單車很快就迎來了「寒冬」。「差不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感覺方莊地鐵站附近的共享單車少了,之前無論我什麼時候出地鐵幾乎都能看到很多共享單車在那裡停著,有摩拜、ofo,還有小藍或小綠等。」
  • 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哈囉出行掘金網約車市場
    摩拜退場,ofo落幕,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洗禮之下,初代三巨頭僅剩哈囉單車呢喃著生態布局的新故事。 彼時,ofo末日掙扎、摩拜賣身更名,關乎共享單車行業撐不過2018年冬天的種種描述中,哈羅單車在上海舉行了一場主旨為"以共享單車作為底層流量業務,嫁接更多城市出行業務。"的發布會。在這場發布會上哈羅單車完成"哈囉出行"的品牌升級。在嘀嗒出行、首汽約車、高德地圖等關聯平臺方的資源注入協作之下,2018年,哈囉出行以聚合打車的業務形式踏足網約車市場。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但是,在北京常見的主要是小蜜單車、筋鬥雲出行等二線品牌,目前仍然沒有出現諸如青桔、美團和哈囉等一線品牌的身影。圖 / 燃財經拍攝杜洋打開手機上小蜜單車的App,在車輛使用時用戶端會提示車輛的諸多分區,包括服務區域、還車區域、禁還區域與禁行區域,在用車時,用戶必須在規定區域內使用和還車。「很多地方並不能還車,太不方便了。」她說。
  • 如何扶把,共享單車才能不「掉鏈子」?
    「我是共享單車。2017,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我是傳統自行車。共享單車,我想和你談談。」「我是騎行者兼『單車獵人』。飛一樣的感覺,多爽!但麻煩也不少。我想和大家談談。」「我是專家。共享單車從投放至今,已經從共享走到了共治的下半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長沙街頭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從未間斷
    說起共享單車,就要從摩拜單車、ofo小黃車說起,2015年小黃車開始投入市場,2016年摩拜緊隨其後,這也開啟了幾年的單車時代。隨著快速的擴張和和佔領市場,共享單車的問題也越加凸顯,同時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所以導致共享單車逐漸沒落。
  • 老人把共享單車當運動器材鍛鍊 網友:建議換成發電的
    老人把共享單車當運動器材鍛鍊 網友:建議換成發電的 老人把共享單車當運動器材鍛鍊。8 月 22 日,湖南永州。
  • 網約車司機,你為什麼不快樂?
    直至到達你的面前時,你才看清他們的現實存在——一名網約車司機。 一個多月前,王寧(化名)成為一名美團專職司機。每天7點出門,直至深夜12點回家。一天中僅存的7個小時,便是他的休息時間。 這份周而復始的工作,並不容易。當你在一個狹小空間中持續待足四個小時,窒息感生成。
  • 共享單車憑什麼那麼火?CEO和投資人這樣說
    自行車的共享只是起點,以後一定是這個趨勢。鄭超 矽谷網聯合創始人解決最後一公裡這種微短距離出行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領域,共享單車的概念和實踐者們的出現,給了這個熱門領域新的火爆的緣由,更何況這還是一種極其環保綠色的交通出行方式。
  • 車筐當兒童座椅 盤點共享單車載人新高度
    1共享單車載人新高度 心疼這筐!    共享單車的發明者太有才了,在無視交通安全和投機取巧這件事情上面,我們的同胞真的是不分地域地同樣聰明伶俐。將共享單車的單車品種增加了不少:有親子單車、情侶單車、雜技單車,真是大開眼界。   共享單車加車筐後,經常看到家長把孩子放入車筐騎行。
  • 共享電單車熱起來
    從日訂單量上也可以看出消費者對於共享電單車的喜愛。今年6月,哈囉宣布共享電單車日單量做到了約400萬單。8月5日,美團兩輪事業部公布消息稱,美團電單車日單量已超200萬單,是6月份100萬日單量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