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去年7月開業的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信消金」)增資獲批,註冊資本從3億元增加至7億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消費金融行業普遍面臨新增客戶難拓展、存量客戶風險上升等挑戰,行業內公司通過股東增資、發行金融債和ABS補充資本等動作層出不窮。
「消費金融的本質便是信貸,而資本是其重要的競爭力。」對於消金行業的頻繁動作,業內研究人士如是表示。
中信消金增資至7億
作為第24家獲批開業,也是2019年唯一一家獲批開業的消金公司,中信消金再次掀起動作。
記者了解到,中信消金已於近日獲得北京銀保監局的行政批覆,批覆同意中信消金變更註冊資本的申請,將註冊資本由3億元增至7億元,這一公告北京銀保監局尚未在官網進行公示。
中信消金於2019年7月正式開業,是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也是中信系拿下的又一塊金融牌照,由中國中信有限公司、中信信託、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三家股東共同出資,註冊資本金為3億元,三家持股比例分別為35.1%、34.9%和30%。
據悉,中信消金此次增資4億元,其中,中信有限增資1.404億元,中信信託增資1.396億元,金蝶中國增資1.2億元。增資後,股東的持股比例不變,不涉及引入新出資人。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信消費金融總資產27.51億元。自2019年6月成立後,當年6~12月實現營業收入0.41億元;由於處於開業初期,開辦費0.13億元,同時計提減值損失0.75億元,導致淨利潤為-0.64億元。
中信消金表示,未來將重點探索打造自身的特色經營,通過傳統渠道的轉型和金融產品創新,以及拓展場景金融服務,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客群開發定製化產品,並嵌入到具有不同特徵的消費場景中,逐步形成特色業務模式。
中信消金表示,開業一年來,總資產規模已得到穩步增長,此次增資有利於業務穩健開展,進一步夯實資本實力,以及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消金行業「補血」忙
中信消金是今年第二家獲批增資的消費金融公司。
5月14日,湖北銀保監局批准了湖北消費金融調整新股發行規模及發行對象的申請,註冊資本從5億元變更為9.4億元,其中,變更後大股東湖北銀行持股31.91%,玖富數科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新疆特易數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為湖北消費金融第二大股東,持股24.47%。
補充資本,進一步壯大業務規模和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正成為當下消費金融行業的共識。
「從去年開始,消費金融行業的利差就已經明顯縮窄,純信用小額個人消費貸款違約率已經在節節攀升,尤其是今年又受到疫情衝擊,消費金融的基礎資產質量在進一步下沉。」某消費金融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
開年襲來的疫情黑天鵝,使得消費金行業面臨增量客戶難拓展、線下盡職調查受阻、催收能力下降和客戶違約率上升等挑戰。
央行發布的數據也得到佐證。5月中旬,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一季度住戶貸款新增1.2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02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09億元。
阮健弘指出,初步判斷,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居民的消費和購房大幅度減少所致。尤其是2月住戶部門短期貸款減少4504億元,創下歷史低值。
「消費金融的本質便是信貸,而資本是其重要的競爭力。」中國消費金融40人論壇副秘書長程雪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消金公司補充資本也需要拓展多元融資渠道,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不管是持牌消金公司還是非持牌與消費金融相關的金融科技公司,補血持續出現放量情況。其中,捷信金融、馬上金融、小米、360金融等合計發行ABS金額超過230億元,而招聯金融今年以來則連續發行了三期合計70億元的金融債。
原文轉自: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