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關於由政府牽頭建立中小學分級閱讀體系的建議」收悉,經商中央宣傳部,現答覆如下:
中小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閱讀對於提高青少年兒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部門高度重視中小學生閱讀工作,近年來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引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提升科學素養,打好中國底色,開闊國際視野,增強綜合素質,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一、制定出臺規範性文件,推動提高中小學生整體閱讀水平
近年來,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連續出臺了多個規範性文件。一是推動中小學生參與全民閱讀。保障和促進少年兒童閱讀是全民閱讀工作的重點。2016年,中央宣傳部在《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加強中小學書香校園文化建設,完善中小學圖書館等校園閱讀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閱讀活動等。2020年10月,中央宣傳部印發《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中宣發〔2020〕16號),明確提出積極推動青少年閱讀和家庭親子閱讀,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狀況,推廣階梯閱讀,建立階梯閱讀體系。二是加強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建好、用好中小學圖書館是開展各類閱讀活動的前提和保障。2015年,教育部、原文化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應用工作的意見》(教基一〔2015〕2號),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要在每年教育經費預算中安排中小學圖書等館藏資源購置經費,並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2018年,教育部修訂印發《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保障圖書館建設、配備、管理、應用、培訓等所需經費,在經費預算和資金保障方面應當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對中小學圖書館藏書的類型、數量、增新剔舊、清理審查等作出了具體規定,要求小學、初中、高中和完中的人均藏書量分別不少於25冊、35冊、45冊和40冊,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紙質圖書應當不少於一本,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原則上不少於40小時。這些規範性文件的出臺,使中小學閱讀圖書建設、閱讀安全、閱讀活動開展和閱讀指導得到了制度保障。
二、完善出版推薦機制,提高中小學生閱讀資源質量
閱讀資源是學校文化建設和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載體,閱讀內容是開展閱讀活動的核心。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不斷完善出版物推介機制,持續遴選推薦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閱讀特點的優秀出版物。「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活動已連續開展了15屆,先後向中小學生讀者推薦了1500種優秀出版物。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好書」等重要獎項活動中,也充分考慮少年兒童閱讀需求,評選推薦了一大批優秀少兒圖書,為不同年齡階段的中小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精神產品。2019年,教育部組織開展向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優秀圖書活動,研製形成《2019年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根據《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的有關要求, 將《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作為中小學圖書館館藏建設的主要參考依據,進一步提高中小學圖書館(室)圖書質量,推動中小學生閱讀活動深入開展。通過這些舉措,基本實現中小學圖書建設「淨存量」「把入口」「促閱讀」,廣大中小學生包括農村地區中小學生能夠閱讀到優秀圖書,推動書香校園建設。
三、豐富主題閱讀活動,培養中小學生綜合素質
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開展經常性主題讀書活動。中央宣傳部持續開展「書香中國」品牌活動,指導各地各部門利用讀書節、讀書月、讀書周、讀書日等,實施了「青少年和家庭親子閱讀推廣活動」「少兒報刊閱讀季」活動,並組織或配合相關部門開展青少年經典誦讀、「書香飄萬家」全國家庭親子閱讀系列活動,推動全社會共同創造和維護良好閱讀環境,引導中小學生通過閱讀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提升素養。教育部持續開展 「圓夢蒲公英」暑期主題系列活動、「品味經典」閱讀項目、「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小小百家講壇」和「尋訪紅色足跡」等主題讀書項目。其中,教育部會同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我的書屋 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活動,以農家書屋為平臺,有針對性地面向農村少年兒童開展閱讀活動,豐富農村中小學生暑期文化生活。2019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包括「走進新時代」和「從小學用典」兩個主題,使中小學生深入了解新時代,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中國教育報》專門設立「讀書周刊」,並在「中國教育報刊社書香校園」微信公眾號中推薦優秀閱讀圖書、期刊,在線開展校園閱讀。
四、開展分年齡、分學段閱讀指導,探索中文分級閱讀
根據中小學生讀者的閱讀能力和閱讀圖書的難度來開展閱讀,有助於減少閱讀障礙、提升閱讀體驗、培養閱讀興趣。由於漢語與英語有著本質差別,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典型的英語分級閱讀體系如A-Z分級法、藍思分級法等均採取文本難度分級,而中文分級閱讀更重視讀者能力分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分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和7-9年級4個學段規定了學生在閱讀方面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具體是從閱讀對象、閱讀數量、閱讀方法和閱讀興趣習慣等角度提出具體要求的。在課程標準附件部分,也列出了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和課外閱讀的篇目。2020年,教育部委託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心遴選出300種,形成《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其中小學110種、初中100種、高中90種,統籌考慮了中小學生閱讀時間、閱讀特點和閱讀數量,填補了中小學生分年齡、分學段閱讀指導的空白。
五、重視學科閱讀教學,發揮閱讀育人功能
閱讀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綜合考慮當前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課時要求和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閱讀教學主要由語文學科進行承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突出強調了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於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就朗讀和默讀、精讀和略讀等閱讀方法,以及文學作品閱讀、古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課外閱讀等不同文本的閱讀能力給出了評價建議。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課外古詩詞誦讀」「名著導讀」「自主推薦閱讀」「拓展積累」等欄目也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落實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要求,實現全程全學科全方位育人,除語文學科外,地理、科學、歷史等其他學科課程標準中也對閱讀對象、閱讀資源提出具體要求,並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材料閱讀。同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中預留了16%-20%的課時由地方和學校開發實施適合的課程。許多地方和學校積極開發經典誦讀、文學名著鑑賞等特色閱讀課程,加強對學生學科拓展閱讀的引導,使課堂內外的閱讀共同形成育人合力。
六、加強教師閱讀推薦與培訓,提高教師閱讀指導能力
教育部十分重視教師的閱讀指導能力。一是持續推進圖書館與學科教學有效結合、深度融合。根據《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要求,圖書館藏書應包括「工具書、教學參考書、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和應用型的專業書籍」,並規定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工具書、教學參考書數量不得少於120種、180種和250種,鼓勵教師將圖書館作為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教學資源。二是持續向中小學教師推薦優秀圖書。從2019年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開展向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優秀圖書活動,研製《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每兩年公布一次,除了學生用書外,還專門列出了適合教師閱讀的圖書。中國教育報刊社每年開展「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盤點活動,從教師視角為讀者選書、出版社出書提供重要參照,推動教師讀好書、出版社出好書。三是開展閱讀教學專題培訓。在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的國家級培訓中,都有關於開展閱讀教學的內容設計。
您所提出的建議對提高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很有意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吸納您的意見建議,繼續深入推進中小學生閱讀指導工作。
針對您所提出的「從國家層面建立統一、規範、權威的分級閱讀目錄」,我們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研製中小學生課外讀物管理辦法,積極推進建立青少年兒童分級閱讀體系。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在修訂中,會進一步強調學生在分年級分學段閱讀方面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同時,完善中小學生閱讀出版和推薦機制,不斷為不同年齡階段的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優質內容,規範課外圖書進入校園的渠道,保障中小學生閱讀安全與閱讀公平;打通課內課外的閱讀教學與閱讀指導,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豐富學生課外閱讀生活,特別是為家庭貧困學生、寄宿制學校學生、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便利讀書條件;繼續加強中小學教師閱讀素養和閱讀指導培訓,充分發揮中小學圖書館在推動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積極開展閱讀推廣和閱讀指導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閱讀素養和進行閱讀指導的能力。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