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山藥即薯蕷。薯蕷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帶粘性,生食熱食都是美味。山藥,原名薯蕷、薯藇、署豫、山芋、諸署、玉延等。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在我國有3000多年的食用歷史。據《本草綱目》記載,因避唐代宗名豫的忌諱,改薯豫為薯藥。至宋朝,因宋英宗名曙故又改薯藥為山藥。說起山藥,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懷慶府一帶有一個小國,叫野王國(國都在今溫縣境界)。野王國由於國小勢弱,常被附近一些大國欺凌和侵略。有一年冬天,一個大國派軍隊悍然入侵野王國,野王國的將士們雖然拼死奮戰,但最終因軍力勢單力薄吃了敗仗。戰敗的軍隊慌亂中逃進了深山,偏又遇到天降大雪,大國的軍隊封鎖了所有的出山道路,欲將野王國的軍隊困死在山中。天寒地凍,將士們饑寒交迫,許多人已經奄奄一息。正當絕望之際,有士兵發現一種植物的根莖,吃起來味道還不錯,而且這種植物漫山遍野都是。將士們喜出望外,紛紛挖這種植物的根莖食用。更為神奇的是,吃了這種根莖後,將士們體力大增,就連吃這種植物的藤蔓和葉枝的馬也強壯無比。士氣大振的野王國軍隊重新振奮精神,終於奪回了失地,保住了國家。後來,將士們為紀念這種植物,給它取名「山遇」,隨著更多人食用這種植物,人們發現它具有治病健身的效果,遂將「山遇」改名為「山藥」。記得七十年代。每當陽春三月,是適宜種山藥的季節。父親就開始把一段段山藥本種植在田裡。沒幾天,山藥便爭先恐後地探出了紫色的腦袋。這時候,開始剔苗了。一棵山藥只能留一棵芽,山藥的藤蔓便往事先搭的架材上爬去。一圈一圈會把架材纏繞個結實,像粘上了似的。經過夏季的瘋長,山藥也長大了。到了秋後,山藥莖葉全部枯萎時,山藥收穫了。於是,母親就將山藥洗淨,放到大鍋一蒸,山藥熟了。剝開黑褐色的皮,露出一截截「其色似玉,其香似花,」的山藥。吃到嘴中「其甜似蜜,味似羊羹」。至今憶起,山藥的味道還是回味無窮。山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補虛上品,有「小人參」的美譽。據說,著名美食詩人蘇東坡被貶儋州時,就曾在自己的菜園子裡種植了許多山藥,一日三餐,樂此不彼。南宋詩人陸遊盛讚山藥「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清代的朱熹也詩云:「欲賦玉涎無好語,羞論蜂蜜與羊羹。」
山藥的吃法很多,可以用來蒸著吃,蘸上白糖或者蜂蜜;還可以入菜比如拔絲山藥,山藥炒木耳;還可以把山藥蒸熟了做成泥製成糕點;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來燉些滋補的湯,比如山藥燉排骨,山藥蓮子燉甲魚,烏雞等等。
山藥不僅是食材,還是藥材。中醫文獻有記載說,山藥能治療腹脹、洩瀉、腰痛、尿頻、遺精、健忘等。《本草綱目》則概括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潤皮毛」之效用。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秋齋雨成滯,山藥寒始華。」現在正是山藥收穫的季節。不妨親自去田間或集市採購一些山藥,品一品山藥的味道。作者:美文心閱, 公眾號:meiwenxinyue,天津人,熱愛文學,用筆墨心悅心靈。作品散見報刊、雜誌,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廣告:使用時光膜,讓你更加靚麗。誠邀代理,合作共贏。微信公眾號:
美文心閱,meiwenxinyue .
喜歡本篇,歡迎分享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